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司 > 工作动态
 
机关事务工作动态 (总第193期)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5年08月14日    来源:
       

为进一步提升机关事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水平,加快推进办公用房管理平台、土地管理平台建设,710日至11日,国管局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2025年机关事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办公用房管理平台方向、土地管理平台方向)现场推进会。国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永胜出席并讲话,福建省副省长魏晓奎致辞。会议指出,各地机关事务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深刻认识机关事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深入总结经验,加强推广应用,坚持示范引领,推动房屋土地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由局部探索向整体推进;要以信息化、标准化为有力手段,准确把握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要求,加强办公用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办公用房管理制度完善和效能提升;要以信息化、标准化为重要抓手,优化土地管理业务流程,加快推动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带动土地管理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下一步,机关事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工作要锚定目标,切实提升办公用房和土地资产的管理效能和保障水平,推动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会上,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贵州省、南京市、厦门市、深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及西安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负责同志介绍了办公用房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浙江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同志介绍了土地管理平台建设情况。参会代表围绕办公用房、土地管理工作情况和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交流讨论,实地调研了厦门市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土地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会议由国管局主办,福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承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关事务部门负责同志,国管局有关司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天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多措并举圆满完成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服务保障任务。一是统筹优质资源,做好接待服务。注重发挥宾馆、车辆服务等局属接待服务资源优势加强统筹谋划,明确任务分工,汇聚保障合力,积极承担内外宾接待、车辆保障等任务。与相关市级部门建立协调联络机制,提前对接保障需求,组织做好接待服务方案预案制定接待服务场所清洗消杀设施设备检修维护等工作,优化接待服务环境。二是加强车辆,提供出行保障。牵头成立车辆保障工作专班,设立车辆调度指挥中心,吸纳车企负责人、民警等加入调度团队,提高调度指挥效率。接收、整备赞助车辆534台,采取市场化方式租赁车辆257征集驾驶员调度员950余名,并结合任务实际和各功能组需求,科学实施调配,定人定车定位,明晰工作职责。三是细化工作流程,强化培训演练。在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常态化业务培训基础上,围绕外事礼仪、保密纪律、服务技能、应急处置等内容,组织驾驶员、调度员、接待服务工作人员开展多轮次集中培训;围绕主会场等13个用车场景和双边会谈、晚宴服务等接待服务场景,开展全要素全流程模拟演练,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四是营造舒适环境,用心用情服务。论坛期间,动态精准做好报告厅、会议室等的温度控制、湿度调节等工作,保证环境舒适;注重将天津地标、非遗文化等元素融入欢迎晚宴布置、菜品设计中,采用食品原材料自主加工制作年俗饰品、摆台造型,打造津情津韵服务场景,践行绿色办会理念,受到与会领导高度赞赏。

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聚焦机关运行成本重统计分析、轻数据应用问题,积极探索机关运行成本统计数据深度应用,建立完善“控质量、定基准、类比对”数据统计通报机制,大力推动机关运行降本增效。2019年至2024年,湖南省机关运行经费实现连续五年下降,下降率37%一是严控数据质量。对标国家标准《机关运行成本统计指南》GB/T 448892024,制定《统计填报易错问题指南》,每年组织开展填报业务培训,通过填报单位自审、市级复审、省级终审“三级联审”,提升填报完成率和数据准确率。二是划定均值基准。按照“同类可比、口径统一”原则,选取机关运行成本整体情况、内部运行情况、能源保障情况、“三公”经费情况等四类共11项核心指标,作为全省机关运行成本通报的量化依据,结合实际修正指标后计算数据均值作为评价基准。比如,省本级办公用房由机关事务管理局统筹维修,维修资金按实际使用单位进行分摊修正,消除管理方式差异带来的干扰。三是分类比对通报。通过发文通报公布的形式,分类比对市州和省本级部门两个维度数据,对于超出评价基准20%的地区和部门予以重点提醒,切实传导责任压力,倒逼管理优化,有效遏制资金资源浪费。

湖北省黄冈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联合市财政局印发《黄冈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黄机事发〔20256号),标志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此项改革按照“全领域、全口径、全覆盖”要求,聚焦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以集中统一管理为方向,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信息化和标准化为支撑,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通过改革:一是资产管理职责分工更加明确市财政局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负责国有资产配置资金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完善预算一体化资产管理系统,组织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等工作;中心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配置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国有资产配置、计划审核、资产处置等管理工作,配合市财政局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负责公物仓建设和管理工作,接受市财政局工作指导和监督。二是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加强资产配置管理,对通用资产和公务用车,各单位每年定期向中心申报新购资产计划,中心根据资产配置数量标准和性能标准,以及公务用车编制情况进行审核,市财政局根据审核结果批复新增资产预算,每年初将预算资金拨付中心实行统一管理、集中采购,新增资产统一纳入公物仓管理,申请单位从公物仓调剂所需资产,解决“一边闲置、一边配置”的问题;加强资产使用管理,市财政局联合中心等部门每年对各单位资产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挂钩,解决“先配置、后闲置”的问题;加强资产处置管理,委托专业机构对拟报废处置的通用资产和公务用车的价值进行评估,达到更新年限仍能使用的继续使用,符合报废条件的对资产残值进行评估后由中心集中处置,解决资产“到了使用年限就处置”的问题。三是公物仓建设覆盖面更全坚持市县一体,全市域构建“1+5+14”公物仓架构(1个市级主仓、5个部门分仓、14个县级分仓),开发“黄冈市公物仓管理信息系统”,对各分仓预留接入端口,建设全市公物仓一张网。

    

陕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陕西省机关运行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730日起施行。《条例》作为全国第7部、陕西省首部规范机关事务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填补了陕西省机关事务领域立法空白,标志着陕西机关事务工作开启了崭新篇章。《条例》牢牢把握机关事务工作的政治属性,充分总结提炼陕西省机关事务工作改革经验,以“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坚持资产为基、服务为本、节约为要,健全完善了机关事务法规制度体系。《条例》共539条,包括总则、保障事项、保障机制、监督与法律责任以及附则。《条例》明确,机关事务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遵循服务为本、厉行节约、提质增效、安全有序、公开透明的原则,构建权责明晰、协同高效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条例》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的集中统一管理作出规定,明确县级以上机关事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制度,推动统一规划、统一权属、统一配置、统一处置,提高办公用房的使用效能。根据机关办公和公共服务需求,统筹安排机关办公用房,推动集中或相对集中办公。《条例》明确,县级以上机关事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对本级公务用车实行统一编制、统一标准、统一购置经费、统一采购配备、统一处置管理。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应当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建设,对本级公务用车编制、配置、运行、处置实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推动公务出行本级统一服务保障和异地联动服务保障。《条例》明确,县级以上机关事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建设公物仓等资产调剂平台,明确公物仓资产的入仓标准,对本级机关闲置、待处置、超标准配置和临时机构的资产等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处置,加强修复性使用和调剂共享,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临时机构和同级机关需要配置资产的,应当优先从公物仓调剂使用。《条例》严格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各级机关应当落实节约优先的方针,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工作生活方式,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措施,有效利用能源资源,实现降低消耗、杜绝浪费。此外,《条例》单设“监督与法律责任”一章,对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从监督检查、部门监督、意见征集、信息公开、投诉举报、法律责任等6个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强化了对机关事务工作的监督。

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全省机关事务法治建设工作会议暨现场观摩会会议总结了全省机关事务法治建设的实践成效,交流了机关事务法治建设的经验做法,邀请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同志就推进机关事务管理立法作辅导报告,与会人员观摩了日照市服务保障标准化应用场景展演并进行了交流研讨。会议对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加快推动《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出台。加大省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员会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坚持与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同步,与事业单位改革相衔接,持续推动立法工作做好山东省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办法的修订,完成16项配套制度标准制定,完善机关事务制度标准体系,全方位促进立法二是积极推动市级机关事务管理立法。重点推进日照、东营、滨州扎实开展省级机关事务法治化创新试点,目前《日照市机关运行保障条例》《东营市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已分别列入日照、东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三是着力推动标准应用。开展省级标准复审评估和清理规范,将25项省级标准压减40%开展全省“十佳标准化应用场景”征集,形成一批典型案例,促进标准实施应用。

    

浙江省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起草地方标准《机关运行保障数字治理指南》(DB33/T 144220252025711日实施。该标准结合杭州市及浙江省其他地市在机关运行保障领域的数字化探索与实践,对机关运行保障所需的数字治理工作进行梳理从标准化维度对机关运行保障数字治理经验做法进行提炼总结,是机关运行保障、数字治理、标准化建设三者的有机融合。该标准探索构建机关运行保障数字治理标准化模型,建立战略性组织体系,优化业务场景,统筹数字资源,实施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治理,系统提出机关运行保障数字治理框架、计划、实施、评价、改进等指导性内容,为机关事务数字治理现代化作出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