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适应国家创新基地要求的后勤工作新模式(经验交流)
创建适应国家创新基地要求的后勤工作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机关行政管理局局长
张克扬
后勤是机关的有机组成部分,后勤工作是支撑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后勤工作改革,创建后勤工作的新模式,是院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以邓小平后勤管理思想为指导,以促进科技事业发展为原则,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改革的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分阶段、有计划地对机关后勤工作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我院机关后勤工作深化改革阶段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我院机关后勤工作改革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改革的统一部署及院党组深化机关后勤工作改革的指示精神,提出了“理顺关系,优化结构,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发展经济,增强机关后勤管理、服务、开发创收等综合保障能力”的基本工作思路,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从实际出发,坚持管理、服务、开发创收“三位一体”的体制 根据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后勤管理思想,从现实社会环境出发,在严格职能划分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管理,协调发展,既减少职能交叉、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后勤队伍的稳定,又利于后勤工作集中管理。因此,我们采取“一个中心(服务中心)、二级法人(中心为事业法人、所属企业为企业法人)、三种职能(管理、服务、开发创收)”的基本运作模式,做到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管理、服务、开发创收三项职能并重。 在确保三项职能协调发展的前提下,中心经过多次理顺关系,精简机构,优化组合,将原来30余个部门和单位调整为一室(办公室)、四处(行政处、基建房产处、计划财务处、接待处)、二部(交通管理部、门诊部)和10个经营单位(含4个招待所、印刷厂、5个经营实体),共17个部门和单位,全面完成了管理、服务和开发创收任务。 (二)加大分类管理的力度,依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 我们依照管理、服务、开发创收三项不同性质的任务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重点从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在管理机制上,按照“事企分开、责权一致、职责明确、严格考核”的原则,对管理性工作岗位主要界定职责范围,坚持目标责任制,全面考核德、能、勤、绩的综合业绩;对服务性工作岗位主要坚持量化工作指标,细化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制度,突出考核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对经营性工作岗位主要坚持全成本核算制度,重点考核依法经营和完成上交任务情况。在用人机制上,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上岗、契约管理和减员增效的原则,使中心人员从1992年核定数492人减至333人(含代管5人),减员率为32%。在分配机制上,合理制定各类不同工作岗位的奖惩标准,坚持绩效优先、奖惩兑现的原则。中心曾对一位有突出贡献的同志一次性奖励12万元。 (三)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高机关后勤服务质量 在为机关服务方面,我们按照“机关性质、科学管理、星级服务”的标准,建章建制,规范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机关办公楼七层十二个会议室采取专管共用、星级服务的方式,提高会议室的利用率,在满足院机关各种会议需求的同时,多次圆满地完成了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任务。 机关职工的工作午餐是机关职工关注的焦点,关系到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我们采取“自助套餐”的就餐方式,积极试行营养配餐;建立计算机售饭管理系统(IC卡),使食堂的财务管理模式更趋科学和严密,创造了新的就餐服务方式。 另外,我们还注意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以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促使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上水平。在机关办公楼抗震加固装修之后,我们适时地引进社会保洁公司,以专业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服务,使办公楼内外窗明几净,卫生间和公共区域的保洁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四)坚持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方式,保证机关正常运转和后勤经济良性发展 后勤经济实体的财务管理,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效益,影响到中心的整体实力。在对中心和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上,我们模拟财务结算中心的方式,采取了“两统一分”,即统一机构、统一办公、分级核算的管理办法,各经济实体均不设会计部门,财务由中心计划财务处统一管理。这样做既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便于中心从宏观上掌握和管理各经济实体的经营工作,又有效避免了企业重大经济问题的发生,还使中心的资金运作灵活,集小钱办大事。 (五)抓住机遇,开发创收,增强机关后勤的经济实力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盘活用好院资产,力争效率、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中心创办企业性研究所,积极扶持如“净化燃烧,一炉两用”发明专利技术等科技含量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大的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 对服务性部门,我们倡导对内服务为主、努力开拓服务领域的作法。如:机关门诊部由14人减为9人后,在保证机关职工门诊服务的同时,由2名管理人员和聘请的北京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组成了中科院京区医疗保健中心。几年来,面向院属各单位和社会,为16万余人次进行了体检服务,查出恶性疾病160余例,为院节省体检经费约350万元。通过体检,门诊部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京区院属约3万名职工和140多名院士的身体健康状况,加强了院内外医务系统的联合,为机关医疗保健服务走向社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1994年至1998年,机关服务中心共完成上交机关1445万元的创收任务。 回顾机关服务中心深化改革阶段的历程,我们感到:各级领导对后勤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是深化机关后勤改革的坚实后盾;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坚持“管理、服务、开发创收”三项职能并重,对搞活机关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起到既互相制约又互相扶持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后勤工作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机关服务的思想,扎扎实实为机关办实事做好事,是机关服务中心的生存之本。 二、创建适应国家创新基地要求的机关后勤工作新模式 近年来,路甬祥院长根据创建国家创新基地和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科研大后勤”的概念。他提出衡量科研后勤工作改革成败的标准是:“有利于科研工作条件的改善和保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科技人员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国有资产开发、利用、保值和增值;有利于调动广大后勤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新阶段后勤改革的基本做法是: (一)树立大后勤、大联合、大服务的思想,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 路甬祥院长指出后勤工作要跳出“后勤就是生活服务”的圈子,把为工作服务与支持、科研技术条件、基本建设与物业管理三大部分都纳入后勤工作的范畴,建立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科学园区和生活社区为主体的区域性资源共享的科研后勤新体制。这种大后勤、大联合、大服务的思想,符合十五大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本精神,是我院机关后勤改革的方向。 (二)按照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加大后勤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 我们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的原则,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用人机制;建立合同聘用、责权利明确的目标管理机制;建立从严考核、动态管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建立以岗位工资和绩效津贴为主的奖励分配机制。要坚持减员增效、合理设岗、因事设岗的原则,避免新人进入老制度。 在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建立和完善职工住房、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和争取相应的政策,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在条件允许时,可有偿提供一定院属资产供其经营,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但要杜绝长期依靠行政拨款和依靠资产养人的倾向。 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加大对人的投入,特别要重视后勤管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中心正在酝酿一套新的干部聘任、考核和奖励分配办法,以建立起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吸引力的机关后勤管理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形成一支懂科学管理、会规范服务、善市场经营的科研后勤管理队伍。 (三)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对机关国有资产和中心财务的管理制度 在深化机关后勤工作改革的过程中,要强调管理也是改革,避免重改不重管的倾向。机关服务中心要加强对机关国有资产和中心财务的管理,准确摸清家底,核定资产,以便与机关界定产权,明晰管理、使用和经营责任,与机关确定合理、明确的资源占用收费或补偿标准。 对于中心服务部门的财务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按服务项目和内容与机关签订合同并按合同支付服务费的结算方式,探索并核定服务费的结算办法和标准。 (四)强化机遇意识,发展后勤产业和高科技企业 后勤产业是指为机关和科研提供条件保障和为职工提供生活服务所必须,同时又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后勤产业,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走专业化、规范化道路。条件成熟的可尝试企业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形成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实行全成本核算,并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考核指标,以产权为调控手段的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增强机关后勤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重视后勤团体文化建设,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机关后勤的团体文化建设,重点是要端正后勤工作价值观,培育奉献精神和严格、务实、科学、高效的工作作风,构筑适应后勤改革、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青的组织作用,形成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人格感染的魅力,促进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知识学习和个人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高。 在21世纪即将到来、知识经济时代悄然而至、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开始启动的历史时刻,我们一定要深化后勤改革,树立大后勤、大联合、大服务的思想,增大后勤工作的知识含量,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提高机关后勤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经济实力,以崭新的面貌,为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成功,为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做出应有贡献。281999年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