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后勤规模管理带动服务规模效应(深化机关后勤改革)
建立后勤规模管理带动服务规模效应
宁波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傅刚亮
建立后勤规模管理,就是在权责一致和规范、统一的原则下,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相同或相似的后勤管理职能授权给同一部门,从而形成一个足够容量的管理平台,以达到实现降本增效和规模效应。 一、实施后勤规模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必然趋势 行政事务管理(后勤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后勤管理同样要遵循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则,管理的整体性原则指出,管理活动的整体效果,不一定是它的各组成要素部分活动的效果之和,有效的规模管理总能带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从后勤行政事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来看,它围绕服务提供的核心生产力是后勤保障力,后勤保障力的强弱、高低是衡量后勤行政事务管理水平的唯一尺度。我们知道,约束和影响后勤保障力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属于意识形态、精神文明、职业道德教育的范畴,我们称之为“软约束”;另一类则是合理组织后勤保障的职能和体制,我们称之为“硬约束”。前者侧重于主观认识方面,具有相当的弹性,这一特点是机关后勤部门不断加强思想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勤政、务实、高效”形象的理论依据。后者属于客观因素,具备明显的刚性特点,这是一种制度约束。当前,机关后勤部门在生产后勤保障力过程中碰到的掣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体制职能方面的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现行的后勤分散管理体制起码有三个弊端:一是后勤设施重复建设,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要素效用低下,二是政出多门,易导致分配不均,互相攀比,三是管理机构和后勤队伍庞大,各管一摊。 通过实施后勤规模管理,可以形成后勤生产的规模经济。具体从三个方面得以实现:一、使现有后勤设备设施充分发挥效用。通过规模管理,彻底解决原有封闭、分割体制下后勤设备设施使用率严重不足的弊端。二、促进后勤专业化生产。相对而言,在通过集中形成的规模生产中,专业分工会更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也会随着专业化分工得到大步提高。三、提高管理效率。由于管理人员得到精简,管理制度执行的尺度得到统一、规范,管理效率相应得到提高。 二、实施后勤规模管理必然带动服务规模效应 首先,实施后勤规模管理,从体制上为形成服务规模效应提供了组织保障。在原有的分散管理办后勤模式下,由于各自部门利益的存在,后勤服务各自为政,后勤设备设施闲置,根本谈不上服务规模效应。其次,实施后勤规模管理,从机制、手段上带动后勤服务规模效应。后勤服务部门经过合理调整,对劣质服务行业和项目,可以果断实施兼并、转让,借助其它后勤服务力量或引进社会服务承担,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和行业,积极从政策、资金上扶持,促使其发展壮大,并逐步与社会服务体系接轨,实现社会化目标。第三,实施后勤规模管理,可以发挥后勤资源优势,促进服务联合,促进服务单位走专、优、特的发展道路。各部门可根据现有资产状况和服务项目,按资本联合方式,组建专业化服务实体,促进后勤服务专业化;根据机构改革的实际情况,按资产重组、优化结构等方式推动后勤服务产业化,以上这些服务联合都给服务带来了规模效应。 三、实施后勤规模管理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实施后勤规模管理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政府后勤职能部门和各部门机关后勤的关系。政府机关后勤职能部门应具备对各部门机关后勤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和宏观调控的职能,同时,积极转换服务机制,促进服务联合,推动后勤服务单位实行自负盈亏和企业化管理,减轻财政负担。各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设置专门的后勤行政管理机构,其后勤行政管理职能由办公室承担,具体承担本机关行政财务经费和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以及对服务单位的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 二是要处理好规模管理和管理贪大求全的关系。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规模管理是在宏观与质的统一基础上谈管理,而管理的贪大求全则是在微观(事无巨细)与量的简单扩张基础上讲管理,机关后勤职能部门应该按照规模管理的内在要求,坚决避免管理的贪大求全,要以“小管理,大服务”为原则,按照机关后勤改革的方向,切实履行改革后机关后勤管理职能部门应当承担的三大职能:管理机关行政经费、监管机关国有资产、与后勤服务部门签订并履行服务合同。同时,要将不属于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和可以由社会服务组织承担的职能从政府机关中剥离出去。 三是要处理好后勤提供的共性服务和个性服务的关系。实施后勤规模管理后,后勤服务将逐步形成规范、标准、统一的服务体系,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社会要求和必然趋势,但是,我们更要看到,随着当今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要求也日趋多样化,我们的服务对象除了对服务的质的方面有更高要求外,对服务项目的量的方面日趋个性化。因此,我们既要提供标准、规范的共性服务,又要根据个体需求,积极创造带有个体色彩的个性服务。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两者相辅相成。2000年 第9期 《中国机关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