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坡流行“红军饭”(后勤文苑)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0-10-01 10:00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黄土高坡流行“红军饭”

姚兆土

  事先同在宁夏农科院工作的战友魏宪生同志约好,盛夏六月我去银川避署。那里的气温一般比东南部低摄氏5度以上,而且空气干燥不闷热,尤其是昼夜温差大,睡觉很舒服。但我启程后他却临时动议要去陕甘宁边区黄土高坡出差,于是我决定与他同行,顺便拜谒那令人神往的祖脉圣地延安。  我不清楚把陕甘宁边区叫黄土高坡是否妥当,这是借用司机王守乔同志的观点。他生在长在陕甘宁交界地带,参加工作后又经常到此地出差省亲,对当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了如指掌,堪称“活地图”、“活字典”,而且对民风民俗颇有研究,本单位人还管他叫“王教授”呢!小王坚持说黄土高坡是一个特定的“地域人文概念”,地域专指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这一范畴,包括宁南固原地区6县、陕北延安地区12县和陇东庆阳地区7县,再加上毗邻的定边、靖边和盐池、同心,共29个县520多个乡镇。人文指什么,他没有说。这显然是他个人的看法,有牵强武断之嫌,但我还是接受了他的观点,因为它没有肢解陕甘宁边区这个“鸡鸣三省”的革命老区根据地,实际上等于说我们要去的三省交界的所谓“红三角”黄土地是黄土高坡的中心,这在逻辑上是不错的。  黄土高坡景观奇特。这里山峦叠起,沟壑纵横,犹如人体血管一样四通八达地伸向各个角落。这儿有无数个塬,像柳树叶一样修长尖细;无数个峁,像龟背一样突兀扁平;无数个墚,像瘦毛驴的脊梁一样陡峭嶙峋;无数个坡,像游乐场的滑梯一样倾斜攸扬……吉普车缓慢地爬行在崇山峻岭之中。好在路况不错,路面多为沥青铺就,可以放心地领略山地风光,轻松地谈天说地。看着那默默守候在路旁的山岗,一种肃然起敬油然而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不正是延安风骨和根据地人风貌的写照吗?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论何时何地,尤其在改革面临深层次困难的今天,更不能少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样才能战胜浮躁,立于不败。老魏感慨万千,我顿觉心旷神怡,燥热干渴远离而去。下午四点多钟我们来到了六盘山下的宁夏固原县固北王洼村,椐记载当年红军曾经过此地并且宿营,毛主席留下了六盘山清平乐的壮丽篇章。村民们正在落实退耕还草还林计划。我们在农民李志伟家的窑洞里的炕头上吃了第一顿晚餐。窑洞里真凉快,冬暖夏凉名不虚传。  别具一格的美食。炕席上摆着炕桌,桌上放着托盘,盘内整齐地码摆着白面蒸馍、茶水晶色红烧鸡块和自家腌制的葱、韭、椒小菜拼盘,尤其撩拨人心的是那人手一碗的主体特色风味饭。用鸡血和面,精心制作,红白相间,造型优美,上笼蒸熟,切成薄片,用鸡油、鸡汤、鸡杂等煸炒烩炸之后,适量添加新鲜油白菜之类。红扑扑,香喷喷,色味俱全,满屋飘香,未动筷子就使人口水涟涟,吃起来肚已圆而口不住。是啊,民以食为天,食文化源在民间,大西北文明有五千年。这绝对是美食之林又一奇葩,能同兰州拉面、西安泡馍媲美,敢与麦当劳叫板。此饭叫什么名字?我当时未能听得明白真切。  两天后我们来到了延安市延长县姚店。男主人姓范,已忙完收获小麦,正在张罗副业。他家经济相对发达,七间瓦房连成一片,已告别了窑洞。房前屋后瓜果飘香,鸡鸭声声。我们在他家吃了顿“派饭”。真奇妙,除小米粥代替了玉米粥外,其余完全一样。我疑心是小王有意安派,他调侃说:“你以为我是谁?国家领导人!当今跨省农民连省长都不能统一行动哩。告诉你,这就是人文时尚,黄土高坡流行‘红军饭’,无需谁安排”。我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他对黄土高坡“人文”概念所作的注脚。“大凡下乡吃派饭的,为农民办好事的,受农民欢迎的,农民就会用‘红军饭’热情招待他们,就像当年招待红军一样”。我弄明白了,我们吃的叫“红军饭”。  两天后我们又来到了陇东合水县吉岘罗畔,农民们正在忙于打水窖,说要留住雨水。主人家姓幕,长者慕占华大爷已八十九岁高龄,虽然满头白发,但身子骨还硬朗,耳不聋,说话利索。他是名符其实的老红军,参加过当年的陇东山城战役和沿线几次战斗。在他家我们又一次吃了“红军饭”。我问“红军饭”的原由,他尽道其详。其实“红军饭”是不准确的含义,最早是说招待过红军的饭,连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人都吃过这种饭,后来说着说着可能是为了简便顺口,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红军饭”。这种饭原本是一种农家传统饭,在陕甘宁交界一带十分流行,在老百姓中有很深的影响,说它有三大优势:一是经济实惠。一只鸡,十斤面,二十斤菜,足可以招待一个战斗班,花不了几个钱,更何况是农民自产,这符合贫困山区农民实际;二是美味可口。柴鸡肉、冬麦面、大田菜、无污染,原汁原味,筋道纯正,用鸡肉鸡油鸡血精心加工制作,蒸炒烧烩并用,食料佐料组合调理,美食美味,油而不腻,解馋解饱,食而不厌;三是体现民意。吃传统饭,心连心,受教育,长精神。许多人家的孩子出门干事,回家省亲,长辈们都用吃“红军饭”教育他们,不忘本,不变心,不变色,爱集体,爱国家,爱社会主义。慕大爷还讲了一个关于“红军饭”的动人故事。  一九三七年红军开进陕甘宁边区时老百姓已困苦不堪,一贫如洗,许多人家连最后一只生蛋的母鸡也被国民党军队抢劫一空。当时有一个姓张的大娘家住山涧沟底,养着一群鸡,为了迎接红军,她主动把鸡分送到全村各家各户,并同全村人一道倾其所有粮食,采集野菜,分散制作“红家饭”招待红军指战员。三天后红军一举歼灭了盘踞在这一带的国民党武装,还缴获了大量物资,包括被抢去尚未吃掉的牛羊鸡等,红军将这些物资归还了老百姓,深得民心。这件事在当地广为流传,还被写进县志。我深受感动,在这里我多呆了两天,我学会了做“红军饭”。我期待“红军饭”走出黄土高坡,希望在西部大开发中能有更多的人到黄土高坡上去品尝“红军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