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
关注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
姚万垠
今后五年是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深化体制改革,实现服务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至关重要性,列入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按照《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的新要求,做好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三项基本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笔者结合对人才市场的调研和本单位招聘人才的感受,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是治本大计,有“三项制度”建设工作不可或缺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人才是第一资源,构筑人才队伍高地是第一要务。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人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理所当然,培养人才是有战略意义的根本大计。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大局。”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要把功夫下在做好“三项制度”建设工作上。
一是制订中长期培训人才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验表明,无计划、无目标,是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系统工程质量的重要原因。制订一个好的中长期人才培训规划,把人才培训工作纳入单位制度建设轨道,使人才培训工作瞄准既定目标,沿着正确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制订后勤人才培训规划要突出实际需要,讲求科学性,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分类指导,逐级培训,注重效果。基于入世和新形势的要求,后勤机关管理人员和科以上干部,要以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科技成果培训为主,职工则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规划要明确各级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接受培训的时间、目标效果、激励办法等,并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密切结合,确保落实,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
二是完善培训投资机制。职工培训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完善投资机制很重要,事关培训效果和人才质量。职工培训投资再也不能吃大锅饭,这样有利于提高投资效应。有一个典型例子很能说明问题。有一位职员,单位公费派出学习电脑,先后四次接受培训,仍连打字也不会。后来单位出台了新政策,参加培训不合格者培训费自付,获得证书后可报销部分培训费,结果培训效果大大提高。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培训可考虑国家、单位和个人三结合的投资机制,除国家和单位定向培训教育外,一般学历证书、岗位资格证书等培训经费,职工个人可适当承担一部分,比例不宜过大,但一定要有,具体额度比例,要视单位的情况而有所区别。
三是建立培训效果落实措施。优秀企业培训投资已达职工工资总额的5%-10%以上,像通用电气、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已把管理学院搬到了中国。我国的海尔集团也把大学办到了美国,而至今有些单位培训不花钱“白搭车”还不积极。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培训工作在一些单位也有一定差距,其中一个值得重视原因,就是对投资增值效应有疑虑,担心“投资沉没”———有的培训后并不掌握技术、有的虽然掌握了技术但又面临现代人才频繁流动的冲击、有的接受培训后工作不努力等。对此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例如通过加强使命感教育,增强事业心;签订中长期合同,规定服务期限;完善补偿条款,违规罚款,弥补投资;采取“溢出效应”办法,当高投入培训结束后,要求培训对象提供培训技术资料、汇报培训成果收获和当老师带徒弟等补救措施,用制度保证培训效果落实,而不应因噎废食。
尤其值得一提是要全面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统计,目前我国社会职业可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覆盖了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岗位和职业。国家推行资格证书制度,对后勤职工有着巨大感召力和吸引力,这是强化人才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加强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要以全面推行等级培训,持证上岗,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为契机,加强培训工作,大力培养各类高、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以提高后勤劳动力素质,提升后勤人力资源档次,推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资源升华,实现后勤服务工作的跨越和进步。
二、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是应急之策,目标要瞄准“三支队伍”当前机关
后勤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队伍年龄普遍偏大,人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对机关后勤企业事业的改革发展有不良影响。许多老同志在后勤服务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实践,刻苦钻研,几十年如一日,掌握了精湛技术,炼就了一身功夫,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优良作风,但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机关后勤企业事业单位补充新鲜血液,引进人才,势在必行,适逢其时。从实际情况看,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当前从人才市场招聘引进人才的重点应当是最急需的“三支队伍”。
一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即通常称谓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之类的职业化专门人才。他们是市场经济的“导演”、市场竞争的“将军”。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是一个职能概念,而不是官位实体。真正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能够激活企业,使资产增值,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企业旺盛生命力。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指挥若定,游刃有余。这同计划控制、行政配置、行政命令和行政管理经济的方式格格不入,风马牛不相及。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走市场化之路,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自身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之后,对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对资金、技术、设备和政策的需求。没有一批懂经营、会管理、能决策的企业家、经理人带领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面向社会闯市场,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培养了一批高、中、初级机关后勤实用技术人才,但仍然远远不能适应后勤事业快速发展和后勤服务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尤其应当看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机关后勤服务业不属于特殊保护行业范畴,面临着内外企业激烈竞争压力,招聘高级实用技术人才有特殊意义,既是自身生存发展需要,也是迫于形势的应急之策。提高服务保障质量,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在市场上抢摊位争饭吃,没有一批高级实用技术人才我们将无以立足,寸步难行。当前机关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最紧缺的高级技术人才,如通讯设施、制冷设备、电梯维护、数控技术等实用技术人才,只能求助于市场招聘。其实按市场供求规律办,到人才市场上寻求高级实用技术人才,只要依据《劳动法》精神,严格按劳动合同制办事,通过聘用合同确定聘用关系,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是后勤人才实行科学管理的必然途径。
三是青年后备人才资源。机关后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不断补充新的力量。一般情况下30岁以下的青年后备人才不能少于40%以上,否则就会发生人才资源危机,导致恶性循环。招聘青年后备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引进后备人才应以中专、职高和技校毕业生为主,事实上人才市场上这方面的劳动力资源也较为丰富,择优录用的余地很大,培养发展的空间也大。可以借鉴公务员的分流办法,以提前离岗或内退的方式,分流安置一部分后勤老职工,在不扩大退休职工队伍规模,不增加社保压力的前提下,腾出一部分工作岗位补充机关后勤新生力量。
三、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使用人才是关键所在,要努力实践人才学理论的“三个原理”
人才使用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关键环节。不解决埋没人才、浪费人才问题,培养和引进人才毫无意义。要做到合理使用人才,不浪费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就要用市场方法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努力实践人才学理论倡导的使用人才的“三个原理”。
一是人才使用定向原理。“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要慧眼识才,把握人才特征,根据人才的优势,专才专用,定向使用,对路安置,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对机关后勤人才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细致地调查摸底,弄清个人基本情况、一技之长和潜能所在,针对管理、服务和经营领域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能任务要求,安排其做最适宜的工作,实行最优化的组合,做到专业对口,人事相宜,能岗相符,能职相应。把擅长搞经营的人,安排到公司实体从事经营工作;把有管理工作经验和专长的人,安排到管理协调工作岗位上;把热心服务、甘作无名英雄的同志,安排到提供服务的岗位上。
二是人才使用度量原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像能工巧匠那样,精确下料,量体裁衣,量才用人,恰到好处,不浪费丁粮份草,不埋没一砖一瓦。用人贵在用其所长,扬长避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现在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有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所处岗位和从事的工作同其所学所专不一致,有的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高级等级证书和技师资格的人员,使用不对路,安排不妥当,发挥不了专长,应当进行调整,合理安排使用,委以重任,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是人才使用机宜原理。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瞬息万变,人事流动日见频繁。五年人才换岗,两年职位交流,已见诸规章制度,这就要求使用人才要更加关注使用机宜,把握最佳时效期,放手使用,不误时机,以求最佳效应。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在引进和起用人才过程中,要把新人作为单位人才战略的生长点,大胆使用,委以重任,在使用中锻炼提高,在实践中培养发展,以此来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层次,实现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扭转所面临的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的局面。(作者单位: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机关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