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民族强盛的伟大动力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2-12-30 10:4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创新是民族强盛的伟大动力
●晋圣斌

  前不久,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叫《创新思维训练》。书中的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起了我的深思。许多年以前,在美国某城市的大街上,有位艺术家手拿一块价值9美元的铜,喊价28万美元。电视台的记者问他为什么喊这样的高价,他解释:一块铜价值9美元,如果制成门柄,价值就增为21美元;如果制成工艺品,价值就变成300美元;如果制成纪念碑,就应该值28万美元。他的说法打动了华尔街的一位金融家,结果那块铜最终制成了一位成功人士的胸像,价值30万美元。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思维创新的价值和力量。创新增长财富,创新改变生活,创新关系民族兴衰,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人早在三千年前就深通变革求新的规律。创新成为一种理论,则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这些要素之外,他特别提到了“原材料控制”和“产业组织”的重组。怎样才算创新?创新不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僵化教条,也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主观臆想;创新不是简单的移植和模仿,更不是不讲诚信的假冒伪劣。   
创新是小岗村农民以生命为代价立下的“生死文书”,是陈景润潜心钻研哥德巴赫猜想闪现的理性灵光,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全球背景下的智力较量。创新是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抉择,是邓小平“一国两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构想,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体现。
    创新是在与守旧、僵化的斗争中曲折前进的,有时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勇于创新之时,往往是一个民族强盛之时;固步自封之际,就是这个民族没落之际。中华民族是个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民族,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引领着世界发展的潮流。汉武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向全世界昭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也曾固步自封,拒绝创新。正当西方国家全力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时候,东方的古老帝国仍在做着妄自尊大的天朝迷梦,丧失了发展自己的大好时机。落后就要挨打,深重的灾难激发了中华民族创新求存。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直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感。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前赴后继、英勇牺牲;多少站在时代前列的中华民族伟大人物,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断创新。人类进入了新的千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着四大历史使命,这就是经济的持续增长、政治的稳妥改革、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国家的完全统一。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创新,取决于理论、科技、制度等方面的全面创新。
    现在,创新的浪潮已在中华大地上汹涌澎湃,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就在眼前,只要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就能调动全国人民排山倒海般的创造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大团结,大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就一定会到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