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开创机关事务工作新局面(本刊专稿)
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开创机关事务工作新局面
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国管局局长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会长 焦焕成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交流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总结一年来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的工作,探讨机关后勤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面临的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必须在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机关后勤部门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十六大精神学习好、领会好、掌握好、贯彻好,用十六大精神指导机关事务工作,把“三个代表”思想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机关事务工作新局面。下面,我就机关后勤部门如何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谈几点意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建立科学的机关后勤行政管理体制,是深化后勤体制改革、加强后勤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履行后勤保障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根本保证。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关后勤部门要根据这一目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积极配合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后勤管理职能,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和配备编制,优化后勤管理队伍结构。一是要科学规范管理职能。后勤行政管理职能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十五大以来,机关后勤部门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不断规范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加强了后勤宏观管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分离,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时期机关建设需要的后勤管理体制。从全国来看,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后,机关后勤部门的职能得到加强,机构得到充实,队伍得到优化。但是,目前仍存在着职责不清、机构不健全等问题,造成有些行政管理职能交叉,管理的层次环节较多,过于分散,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后勤行政管理效率和有序运 转。为此,要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后勤行政管理体制,使后勤管理职能更加科学、合理,后勤管理职责更加规范、明确。要管好政府行政事业性资产,组织实施好政府集中采购,加强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管到位,把不该管的事情交给市场和社会去调节。二是要合理设置管理机构。近年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后勤管理机构设置逐步精干、协调、高效。机关后勤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分离以后,还有一些从后勤部门分离的事务性工作需要中介组织来承担,为此,1995年成立了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各地也相继成立了机关事务工作协会,承担了调查研究、横向纵向联络、经验交流和中介服务等工作,为推进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机关后勤管理机构设置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部门机构臃肿、有人没事干;有的部门任务繁重、有事没人干;有的部门因人设事。这些都影响了后勤行政管理效能的提高,制约了后勤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和设定的职能,以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为中心,实现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等问题。从全国各省区市一级党政机关的情况来看,后勤管理机构的设置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集中统一管理,由政府设置管理机构,对党政机关的事务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一种是系统归口管理,由党政机关分别设置管理机构,管理本系统的事务工作。不论是集中统一管理,还是系统归口管理,都要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科学设置管理机构,合理确定人员编制,优化组合管理队伍,以保证党政机关职能的高效运转。三是要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既能相互制衡、又能防止权责脱节的管理机制,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目前机关后勤部门还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运行方式不协调等问题,有的有权没责,有的有责没权。为此,要健全完善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和权利、责任、义务相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从决策机制来说,制定政策、制度、办法,既要尽量满足机关建设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既要改善广大干部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又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实现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从执行机制来看,既要讲原则性,坚持依法办事、按制度办事,又要讲灵活性,注意考虑特殊因素和客观情况,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做到组织周密、执行快捷。从监督机制来讲,重点是要增强政策法规的透明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快对决策信息的反馈速度,加强对执行环节的监督检查,实现执行与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做到检查及时、监督有效。强化政府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合理购置、管好用好机关行政事业性资产,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是机关后勤部门的重要任务。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为机关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资产管理,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为此,我们要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权责分明、效能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资产管理体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机关的高效运转。一是要科学规范资产购置。目前,由于政府资产实行部门分散管理,购置资金来源不一,机关行政事业资产大多是分散购置,多头购置,缺乏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造成资产重复购置或购非所需,成本过高,质量难以保证,浪费现象严重。为此,要根据《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法规,建立健全以政府采购为主的政府资产集中采购机制。这是加强公共资金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节省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加强政府机关廉政建设,促进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诚信原则,完善集中采购和项目招标的相关配套制度、办法,组织好、实施好政府集中采购,降低购置成本,节约采购经费。要建立刚性的资产采购预算制度,合理确定采购计划。要根据存量资产的现状和职能运转的实际需要,分级分类制定购置资产的性能、质量、价格和数量标准。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严格采购程序,规范采购行为,保证采购质量。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02]53号),决定在国管局设立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组织实施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工作。我们要认真做好机构组建、职能设置、人员配置、程序规范等工作,把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工作组织好、实施好。二是要加强资产权属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机关行政事业性资产的权属管理,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资产流失、闲置和浪费的重要措施。目前,机关行政事业性资产的权属管理分散,不同类型的行政事业性资产,如房地产、重要设施设备等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的监督制约机制,造成资产权属所有者、占有者、使用者之间的管理权责不明,管理主体“缺位”和管理环节“错位”。为此,要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的权属管理,明确所有者、占有者、使用者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督制约机制。要加强资产的权属管理,首先必须履行好资产所有者和出资人权利和职责,搞好资产权属普查、登记,建立规范的资产登记、数据统计管理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是由联邦总务署统一管理联邦政府的资产、政府采购、办公用房建设、物业管理等,加拿大也是由联邦建设和服务部统一管理政府资产。中央国家机关根据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管局《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也实行了办公用房产权集中统一管理。目前,已顺利完成了房地产普查工作,60%的部门和单位已向国管局移交了权属变更资料。三是要充分挖掘资产潜力。近年来,政府机关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由于管理体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政策制度比较滞后,造成资产的形成渠道不规范,管理分散,多头负责,难以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在日常管理中,重钱轻物、重购轻管,浪费现象严重。为此,要区别资产的不同性质,对动产与不动产、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和完善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和维护制度。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充分挖掘存量资产的节能潜力。最近,国家经贸委一份调查材料显示,我国政府机构的能耗较高,2000年政府机构电力能耗接近全国8亿农民生活用电总量;能源费用开支1年超过800亿元;单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源消费总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对此,温家宝副总理非常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对策,制定节能规划、措施和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改造、政府节能采购、改善节能管理。机关后勤部门要认真贯彻温家宝副总理的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对策,制定节能规划、制度和措施,挖掘节能潜力,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益。四是要搞好资产调剂和处置。强化政府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调剂和处置管理,是优化资产配置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机关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数量可观,但是仍有一些资产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调剂余地还很大。为此,要摸清存量资产“家底”,加强资产的调剂和处置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减少存量资产的闲置和浪费,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要建立规范的资产处置管理制度,通过市场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将闲置资产及时转化为有效资源,实现保值增值。转换服务机制,提高保障能力搞好服务保障,是机关后勤部门经常性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机关职能运转的重要条件。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随着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此,机关后勤部门要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机关工作环境,发展住宅社区服务,方便机关职工生活,转换服务保障机制,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一是要转换公务保障机制。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既有管理工作,又有服务工作。对机关后勤部门来说,管理和服务可谓成事之基、立业之本,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有做好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反之,服务工作得好坏,又反映出管理水平的高低。概括地讲,机关服务保障一方面要为公务运转服务,一方面要为职工生活服务,这两个方面都直接影响着机关职能的运转效率。机关后勤部门只有把服务保障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才会有地位、有作为,发挥更好的作用。为此,要坚持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方向,改革服务管理体制,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一方面要推动现有机关服务经营单位走向市场,面向机关和社会开展双向服务;另一方面,要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引进社会服务力量。营利性服务单位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十五”期间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转换内部机制,深化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保障性服务单位要建立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按照管理与服务、主业与辅业分离的原则,理顺机关和后勤服务单位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关系。要建立和完善引进社会服务的管理机制,明确引进服务的范围、标准、质量,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等方式,及时高效地为机关采购质优价廉的服务。二是要转换生活保障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讲,安排好职工的生活是保证机关职能运转的前提条件。为此,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转换生活保障机制。要深化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让机关职工买得到、买得起,租得到、租得起合适的住房,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要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体制,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高尚优雅、安定和谐的居住环境。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符合机关实际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处理好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分流、职工再就业等问题,建立相应的制度办法,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要根据社会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和轿车逐步进入家庭的发展趋势,稳步推进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三是要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仅涉及到经济增长,也涉及到民主政治;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率,也涉及到社会公平;不仅涉及到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也涉及到人的现代化。从“小康水平”到“小康社会”,不仅是认识的深化,理论的发展,也是目标的提高,追求的升华。为此,要按照“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改善机关干部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总的来说,机关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干部职工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机关后勤部门要发挥自身的服务保障职能作用,通过货币化、社会化、市场化的途径,为职工生活提供更多更好、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公务和生活保障服务,满足干部职工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进一步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我们要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把建设高素质的后勤队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机关后勤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对加强机关后勤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机关后勤部门管钱、管物,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要求从事后勤工作的同志具有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和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为此,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加强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责任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努力做到“态度好、服务好、廉政好”。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加强业务学习是机关后勤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机关后勤领域,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机关后勤工作之中,这给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机关后勤工作涉及财务管理、房地产管理、宾馆饭店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等许多专业知识。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把加强干部职工的业务学习作为系统工程来抓,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经济、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三是要健全选人机制。当今社会,国家、民族、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就难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无法实现管理和科技创新。机关后勤工作也是如此。因此,要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从战略高度,从大局出发,加快人才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积极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招聘、录用一些学有专长的博士、硕士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为后勤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四是要加强作风建设。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机关后勤部门要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从自身职能出发,把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落实到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去。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积极推进后勤理论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坚持深入实际、勤政高效,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对待和处理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及时解决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坚持勤俭节约、廉洁自律,在国有资产、基建投资、办公用房、住房公积金等管理工作中,量力而行、精打细算,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的风气,保持和发扬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良好作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机关后勤部门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惜团结,倍加维护稳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本文系2002年12月6日作者在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二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暨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