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改革见成效———对河北省景县公务接待管理改革的调查(工作研究)
公务接待改革见成效
———对河北省景县公务接待管理改革的调查
●刘治学 柳 涛
2001年4月以来,景县县委、县政府针对以往公务接待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从改进办法、创新制度入手,紧密结合全县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革公务接待管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是缩小公务接待定点范围。几年来,景县一直对公务接待实行定点管理。但由于点多、面广、分散,加之个别定点饭店为追求自身利益,在服务上违规的行为时有发生,致使管理上有漏洞,监督不到位,这是造成用公款“吃喝玩乐”歪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便于管理,便于监督,县委、县政府决定,缩小定点范围,只保留景州宾馆一家定点资格,取消了8家饭店定点资格。全县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公务接待,一律在景州宾馆进行;乡镇公务接待一律在机关食堂进行,原则上不准到县城接待。对违反以上规定的,发生的接待费用一律不准报销,由批准人和经办人承担,单位“一把手”向县委、县政府写出检查,并视情节给予有关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
二是坚持文明、节俭,严格接待标准。特别是公务接待严格按上级规定的标准进行。饭菜突出本地特色,做到价廉、实惠、可口,尽量使用本地出产的食品和蔬菜;严格控制烟、酒的费用开支,不用高档烟酒招待;陪客人数不准超过来客人数的二分之一,对“自己招待自己”或陪客人数偏多的,及时制止。另外,鉴于景县距离德州、吴桥等地较近,县委、政府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到外地进行的接待实行严格控制。对少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县办企业涉及业务范围内的接待,必须向县委廉政办请示,经同意后方可进行。对不经请示“先斩后奏”的,一律视为违纪。2002年8月份,县委、县政府组织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三次到德州、吴桥等地检查公款接待情况,通过对30余家的酒楼饭店检查,对违纪者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是实行公务接待费定额和定人审批制度。对各部门的公务接待费用,县委、县政府结合部门业务量的大小、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年度公务接待费用限额,一经确定,不得突破。对超限额的,一律不予报销,并视情况追究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人的责任。同时对接待费审批进行严格管理,实行接待费定人审批制度,明确部门一名副职负责此项工作。负责公务接待的单位要认真填写《河北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接待费使用审批卡》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对不履行审批手续的接待费,一律不准报销入账,擅自报销入账的,其费用由批准人承担,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是实行接待费用单列和公开制度。公务接待费用实行单独列项,专门设立“接待费用”科目,进行专项核算,严禁随意变通在其他科目中列支接待费。同时实行接待费用定期公开制度,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在每季度末将部门接待费开支情况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每半年向县委廉政办报告一次接待费开支及公务接待有关规定的落实情况,接受监控和管理。2002年7月,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接待费公开情况进行一次全县范围的检查,发现有两个县直部门公开内容不真实、存有隐瞒接待费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
五是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县委、县政府责成县纪委、监察、审计、财政等有关部门对公务接待进行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公务接待的管理和监督。(一)定期审计。每季度末,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将接待发生的票据《审批卡》等有关原始资料送达审计和财政部门,接受审计监督。对超额支出接待费、不符合接待程序、《审批卡》不真实的由财政部门暂停拨其经费,纪检监察机关及时介入,查清问题。(二)强化督查。为切实加强公务接待管理,县纪检监察机关采取明查与暗访、重点检查和普查等多种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在非定点饭店接待等问题。今年以来,就对有关酒楼、饭店检查15次,暗访8次。(三)严肃执纪。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继续违反规定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部门“一把手”的责任。某镇一名副书记违反有关规定,在非定点饭店进行公务接待,被检查组暗访时发现。问题查清后,县纪委除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的处分外,还在全县通报批评,并在电视台公开曝光。
公务接待管理改革实行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是减少了财政开支。通过对公务接待管理改革,有效地减少了各种不必要的接待,节省了开支。据统计,全县公务接待费由改革前每年的300余万元,今年可降到180万元左右。
二是防止了腐败问题的发生。以往公务接待乱审批、乱签字,极不规范,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改革后,全县定点接待单位仅有一家,且审批和管理十分严格,防止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改革后信访也比去年同期下降80%;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70%。
三是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改革公务接待管理,过去那种“中午一顿酒,工作全都有”等大吃大喝、奢侈浪费情况不见了。县乡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了与广大群众的关系,消除了不信任感,形成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摘自《河北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