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公仆学习的榜样———深切怀念陈俊生同志(本刊特稿)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3-08-30 13:5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人民的公仆学习的榜样

———深切怀念陈俊生同志

●郭 济  鲍先广

  今年八月八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的公仆、杰出的领导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俊生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每当我们想起这位老领导,想起他对我们的关心、支持和教诲,想起我们从他优良品德中受到的教益,崇敬的心情就油然而生。

    与俊生同志相识是在一九八五年他担任国务院秘书长之后,当时我们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直属他的领导。十几年的相处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他的人民公仆意识。俊生同志处在国务院秘书长这个特殊岗位上,既要负责处理国务院的大量日常工作,又要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法规的研究和制定;既要办理领导交办的重要工作,批阅成堆的文件,还要了解并协调所领导部门的事务。他工作非常繁忙,常常昼夜连续工作,废寝忘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忘我精神。

    俊生同志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民公仆、要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时刻关心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农村贫困人群的生活,是国务院分管农业、农村和农民扶贫工作的国务委员陈俊生同志的职责,也是他人民公仆本质体现。他在忙于统筹规划、指导全国扶贫工作的同时,也十分关心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和具体人群的扶贫。1993年初,国管局遵照俊生同志在国务院会议上的号召,经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安排,承担了河北省阜平县的扶贫任务。他得知,我们扶贫的县是一个在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十万人口中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就有五千多人,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了重大贡献的革命老区。扶贫时阜平县20万人,农业人口占18万,其中贫困人口就有12.6万人,农民年均收入仅329元,一天还拿不到l元钱。这个距北京只有300多公里路的革命老区,建国四十年了仍然如此贫穷,群众还没有过上温饱生活,他心情很沉重,要让我们领他去看看。这年的秋天,我们陪同他前往河北阜平县,行至保定市时,接国务院值班室电话,要他回京参加会议。虽然第一次没有去成,但他始终惦记着这件事。1994年初,他又乘车专程去阜平县考察。那时保定至阜平的路坑坑洼洼,车子颠簸得很厉害,不到160公里的路程,一共走了近5个小时。当天晚上,他不顾疲劳聚精会神地翻看了大量资料,工作到很晚。第二天一早他就进山区,走村串户,深入群众,访贫问苦,体察民情,接着就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和意见反映。时间很短他就掌握了实地丰富资料,很快就形成了脱贫工作的思路。他提出扶贫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的建设。改变落后贫困面貌的关键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必须立志扎根农村,基层干部要作“永久牌”,不能当“飞鸽牌”。强调说,“我们是人民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要想人民所想,急群众所急,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要求大家做一个不愧对国家,不愧对人民的好干部。

    二是苦干实干。他指出“扶贫要扶志,”富裕是干出来的,天上掉不下馅饼。他反复以河南省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和改变贫穷面貌的精神,鼓励阜平县的干部群众,学习林县人的苦干实干,“树志气,鼓勇气,讲科学,求实干,”向贫困斗争,向脱贫迈进。

    三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他说发展经济必须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根据阜平县山场大,河滩多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客观有利条件,有计划地发展种植、养殖业,在首先解决好群众吃饭问题的同时,要在大片山场造经济林,发展大红枣传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他反复告诫干部,阜平县属于深山区,贫困、偏僻,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是劣势,一般情况下不要搞大的工业项目,要充分利用优势。

    俊生同志的阜平之行,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心,也为该县的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给他们极大的精神鼓舞。多年来,阜平县的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扶贫方针、政策及俊生同志的讲话精神,坚持扶贫与扶志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以开发式扶贫为主要方式,扶贫脱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02年底,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已超过千元,贫困人口减为6.3万人。

    俊生同志十分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他经常给我们讲的一句话。他工作细致,作风朴实,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始终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平等待人的民主作风。

    首都宾馆是建国以来国管局自己筹建的惟一的一座现代化宾馆,当年,国务院领导同志十分关心工程建设。俊生同志担任秘书长后,对此工程也注入了不少心血,他不仅经常了解情况具体指导,还于1986年7月2日亲自主持国务院机关党组会议听取工程汇报,就宾馆的性质、任务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明确了办馆宗旨、管理体制、经营指导思想等重要问题。为了取得详实的资料,一次他叫我们去详细地询问了宾馆建设情况。他说,找你谈工作也是一种调查研究,因为你们是做实际工作的,掌握的材料实在,发言最有参考价值。听完我们的汇报后,他说,这个工程很重要,一定要搞好,并强调:一是要保证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会前功尽弃。二是要严格管理。施工中要严格管理,建成使用时也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建立制度,照章办事。要挑选有知识、懂管理的人承担宾馆的领导工作,把管理搞好。必须重视经营管理,务求实效,不然我们怎么向人民向领导交代!三是要搞好服务。要培养思想好、专业好、作风好的服务人员,提高服务水平,现代化的宾馆必须有一流的服务,做到“服务第一,信誉第一”。俊生同志的一席谈话,反映出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作风,对工作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高瞻远瞩的卓越领导水平,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80年代国管局承担中央国家机关在京单位12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管理工作,在当时来说是一笔数目可观的资产。过去,职工住房供不应求,破旧房屋多、维修经费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解决也是俊生同志关心的一个问题。1986年初,他叫我们去详细询问了国家机关的用房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我们当时只想多向国家要钱来改善职工住房条件的思路,明确指出,住房问题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大事。要解决好住房问题,不能躺在国家身上只想要钱,根本出路还是邓小平同志讲的要改革住房制度,不解决制度问题,实际问题解决不了。他还指出,烟台、蚌埠等城市房改试点工作很好,国家机关也要走这条改革的路子。在俊生同志及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的关心指导下,中央国家机关从1988年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开始了房改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和分期分批地展开,至1998年房改工作基本结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央国家机关的干部职工基本上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这充分证明了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住房制度改革方针、政策的正确,同时也折射出俊生同志指导工作的前瞻性和胆识。

    俊生同志平易近人、平等待人,与他交谈一点也不感拘束。他总是先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作出实事求是的决断。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具体体现。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困难的年代要讲艰苦奋斗,经济情况好了也要讲艰苦奋斗。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讲话中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俊生同志不仅反复教育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而且做到身体力行。

    1988年1月国管局遵照国务院办公厅指示,召开了全国政府部门对内接待工作会议,俊生同志对会议非常重视,他不仅审阅了会议的文件,而且亲自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特别强调政府部门和接待工作以及各级干部,都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针对当时接待工作中存在的标准过高、讲排场、铺张浪费的问题,他大声疾呼,要坚决纠正,要坚决制止!有力地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规定。

    “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传统。”俊生同志是这样要求大家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讲奉献、不求索取,严以律己、率先垂范。他家人口多,住房紧,但从不向我们提出要调换宽敞的住房;家庭布置简单,多年来一直用着旧家具,也不让更新,不给国家增加开支;俊生同志经常到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考察工作,有些地方卫生条件、生活条件很差,但他不要照顾、不搞特殊接待、不给地方添麻烦。不论到那里都与接待部门约法三章,不上海鲜、野味和高档菜,入乡随俗,与干部群众一样。他对家属和身边工人员的管理和要求也十分严格。我们后勤服务人员反映,“俊生同志关心群众,待人和善,生活俭朴,最好服务”。

    由于俊生同志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所以他主持国务院机关工作期间,继承和发扬了周恩来总理树立的“兢兢业业、忠于职守、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的好传统、好作风,而且传给后人。

    俊生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忠于党的事业、坚持真理和亲民为民的高尚思想;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可贵品质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俊生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俊生同志我们深深地怀念您!(作者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局长、副局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