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的非常贡献———记首都宾馆、友谊宾馆员工赴小汤山医院服务(本刊特稿)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3-09-30 09:0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非常时期的非常贡献
———记首都宾馆、友谊宾馆员工赴小汤山医院服务
●国管局宾馆管理中心党委

  在刚刚过去的抗击非典斗争中,由国管局首都宾馆、友谊宾馆35名服务人员组成的服务队,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小汤山医院为抗击非典做出了特殊的贡献。7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都防治非典工作总结大会上,首都宾馆、友谊宾馆与兄弟单位一起受到了隆重表彰。友谊宾馆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常龙元作为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的代表从领导手中接过了证书和奖章。
    危难时刻 争先报名
    非典肆虐期间,5月1日,北京市旅游局召开紧急会议,市领导要求旅游系统全力支援在小汤山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国管局所属的首都宾馆、友谊宾馆的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接受了任务。当时,会议精神只在小范围内作了传达。最先有预感的是友谊宾馆餐饮部的共产党员张伟。早在4月28日,他就向党委书记递交了请战书:“当前非典袭来,国家有难,我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员工,向组织保证,一切服从领导安排,无条件履行自己的职责。”友谊宾馆和首都宾馆要派人支援抗击非典一线的任务正式布置后,员工们纷纷报名,一封封请战书、决心书飞向党组织和领导的办公室。友谊宾馆餐饮部张燕文师傅是最先报名者之一。他说:“参加抗击非典的战斗,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请领导给我这次机会!”由于张燕文的腿刚做过手术,家中还有三岁稚儿,领导决定让他留守。张燕文得知后,急得团团转。张燕文的父亲是宾馆的离休干部,他和老伴主动承担了照看孙子的任务。在张燕文的强烈要求和家人的全力支持下,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从600名报名者中,选派18名友谊宾馆的员工和17名首都宾馆的员工,组成赴小汤山医院抗非典服务队,于6月2日开赴小汤山。
   全力拼搏 不辞辛劳
    按照要求,抗非典服务队在小汤山医院的主要任务是为前来参战的三个军区医院、两个总医院、四个军医大学的571名军队医护人员和45名武警官兵供餐。赴小汤山前,他们也做了充分计划。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服务队在6月2日当天到达小汤山后,距晚上开餐已不到4个小时了。于是,他们来不及整理行装,便抓紧时间干了起来。当天晚上,他们准备了800份水果,还预备了第二天的上千个煮鸡蛋、茶叶蛋和熟食等,为抗击非典勇士们送上了第一顿可口的晚餐。小汤山的工作环境与星级宾馆无法相比,尽管他们有思想准备,但还是显得很不适应。首先是开餐频繁。一日三餐,每餐要分八九个批次。以早餐为例,早晨6∶00是第一餐;6∶00到7∶30是就餐高峰;7∶20是武警官兵用餐;7∶40是给工程人员和维修人员送餐;8∶00是工作人员用餐。中餐和晚餐同样如此。其次是用餐数量大、品种多,加工间人手显得十分紧缺。第三,小汤山医院厨房面积小、空间窄、又不能通风、没有空调。然而,厨师们每天要承担900多人早、中、晚及夜餐几十种菜肴的烹饪制作。十几个灶眼一起启动,火焰、热浪、蒸汽扑面而来,与其说是操作间,倒不如说是个地地道道的“桑拿房”。友谊宾馆的张燕文师傅是一线的领班。他早来晚走,以身作则,每天都要工作10小时以上。由于长时间在灶间工作,浑身长满了痱子,痛痒难忍,但他一声不吭,始终以高昂的热情带领大家投入工作。首都宾馆的孙伟是中餐厅的带班班长,管理来自5个单位的13名服务人员。每天,她都是第一个起床,第一个到达工作岗位,做好开餐前的各项准备。为医护人员提供服务时,必须穿白大褂,戴口罩、帽子和手套。餐厅室内温度有时高达40度,孙伟站在酒精炉前,为医护人员盛饭送菜,一餐饭下来,穿着的白大褂也被汗水浸透了。
    星级服务 超强付出
    小汤山条件虽然简陋,但服务队给自己定了很高的工作标准:以星级标准提供优质服务,充分体现细心、耐心、诚心和亲情、真情的服务特色,用可口的饭菜保证白衣战士身体健康。
    为了让医护人员在小汤山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们偷偷记下了医护人员的生日。在医护人员生日的当天,送上亲手制作的蛋糕、点上蜡烛,端上长寿面,表达对白衣天使的祝福。有的医护人员身体不适了,他们想方设法了解医护人员的口味,专门做“病号饭”。医护人员们想吃醋溜土豆丝,厨师们利用午夜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所有这些高标准的服务,离不开超强度的付出。服务队的全体人员为此使出全身的解数。他们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精美的国管局后勤战非典群英图:
    “移山愚公”。6位负责食品加工的师傅被人称为“移山愚公”。由于用餐量大,加工间的师傅们每天要加工近3000斤各种蔬菜。他们用双手把这一座座杂七杂八的蔬菜“小山包”,一点一点地加工搬移到餐桌上。青尖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医护人员要求每顿必吃的,每天加工的青尖椒在200斤以上。由于青尖椒的汁液具有腐蚀性,师傅们的手都被“烧”掉了一层皮。“机器人”。友谊宾馆的刘玉春师傅是服务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负责食品加工。由于队员来自各个饭店,技术技能参差不齐,增加了加工工作的难度。每天鸡、鸭、鱼、肉的加工、切配量多达1600余斤,等待加工的原材料堆积如山。刘师傅既要带头干,又要边干边教,从早到晚一干就是十个小时。长时间的站立双腿浮肿,行走都有困难,但他仍不离工作岗位。于是,大家送他一个绰号———“机器人”。“勤杂工”。这批小汤山医院服务人员由北京的五家饭店组成,友谊宾馆是牵头单位,友谊宾馆餐饮部经理张京朋担任服务队的总领队。开饭了,他帮着分菜;货来了,他帮着卸车;下午,他帮着择菜;晚上,他组织五家饭店开协调会。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五家饭店的员工克服种种困难,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各自的岗位上。小汤山医院的李院长赞叹地对张京朋说:“我以为你是一家饭店的勤杂工呢”。“垃圾妹”。友谊宾馆的胡彬在服务队中是个小女生。为迎接世界卫生组织的参观检查,连夜调整台型、整理设备,清理出来的垃圾又脏又多。胡彬冲在前、抢着干,一次次地用沙哑的声音说:“我来,我来!”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就是负责倒垃圾的。当几家饭店的员工相互熟悉后,给她起了个绰号———“垃圾妹”。
    共产党员 身先士卒
    在这个35人的团队中,有11名党员,11名团员,还有7名员工在服务一线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些党员在工作中发挥了骨干、核心和模范带头作用,共青团员发挥了突击队和生力军的作用。田雯今年四十五岁,是友谊宾馆餐饮部贵宾楼管事部领班。来小汤山后她负责后勤保障,同时兼任繁重的洗涤工作,是洗碗间唯一的女性。每天她都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重活脏活总是抢着干。可谁又知道她是一位单身母亲,为了来小汤山,她把年幼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应该冲在前面。”预备党员刘洪河同志当同伴生病无法坚持工作时,总是不声不响地一人承担两人的工作。但从刘洪河的脸上大家看不到一丝倦意。他总是说:“我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我不上谁上!”为医护人员分餐是有风险的工作,首都宾馆员工、共青团员王雪冬经常帮助医护人员打开食品袋,协助装食品、餐具和水果,保持和医护人员的近距离接触,把自己的安全置之度外。
    不负重托 真诚感谢
    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奋战在小汤山医院后勤战线上的35名员工,没有辜负国管局领导和干部职工的重托和信任。6月30日,在服务队离开小汤山医院时,北京市旅游局局长于长江面对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高声说:“同志们辛苦了!”与他们朝夕相处20多天的白衣战士们纷纷送来了感谢信、表扬信。小汤山医院二部的几位同志在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之时,你们不畏艰辛和风险,克服了种种困难,为我们医护人员提供了美味可口的饭菜,真诚地谢谢你们。”白求恩和平医院的一位老中医说:“在这个远离亲人的地方,你们给了我们亲人般的温暖。”第四军医大学医疗支援队的感谢信写道:“在小汤山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里,你们是战士背后的靠山,你们亲人般的温暖,兄弟姐妹般的热情,让人心情舒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在共和国的军人心中,你们比亲人更亲,祖国和人民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勋。”本刊特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