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深化后勤体制改革)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机关后勤体制改革
● 姚万垠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有力的体制保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和实现服务社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在改革和完善机关后勤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前进。
彻底改变封闭式、福利型的后勤模式,走开放式、经营型社会化办后勤之路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封闭式”、“福利型”传统后勤模式的惯性作用,对机关后勤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改革的消极影响主要是体制性的障碍。实践表明,彻底改变传统后勤模式,依靠体制机制的力量,破旧立新,走“开放式”、“经营型”办后勤之路有重要促进作用,集中表现为四种市场经济新观念的确立和落实上。
一是市场观念。市场观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观念,贯穿和体现于一切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发挥着基础性的支配作用。以服务经营型的机关后勤模式为主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一切障碍市场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突破,一切束缚市场发展的做法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市场发展的体制都要坚决革除。
二是经营观念。机关后勤工作是经济工作,机关后勤工作者是经济工作者,这一点必须明确。后勤服务行业的经营人员,只有把经济效益搞上去,多创利润,才能得到职工的支持和拥戴,才有能力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机关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所以经营观念是机关后勤新模式的思想基础。
三是开放观念。机关后勤如果只守于围墙之内,守株待兔,“等、靠、要”,毫无出路可言。目前机关后勤服务面临着严峻挑战。国际服务企业纷纷跃跃欲试,国企主辅分离后的后勤实体正在向社会扩展,社区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机关后勤只有树立开放意识,不失时机,走出大院,参与竞争,壮大实力,才是正确的选择。四是宗旨观念。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树立服务经营新理念要以强化宗旨观念为前提,为机关服好务的宗旨不能淡化。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关系一定要搞清楚,不能有误解:机关后勤是相对机关而言的,有机关就会有后勤,二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从伊拉克战争也能看出,“未来战争打的仍是后勤保障,衣食住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机关后勤的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只有服务宗旨时刻铭记于心,全心全意地为机关服好务,做到“服务好,态度好,廉政好”,才符合两利双赢原则,获得为机关服务这块固定且丰厚蛋糕。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靠人才资本优势振兴
后勤事业机关后勤吃了几十年“皇粮”,背靠大树,机关抱着,社会捧着,财政养着,曾经优势很大,但走到今天,体制改革,机制转轨,财政断奶,顿陷困境,形势不容乐观。人员老化,思想僵化,设备陈旧,经费拮据,是普遍现象。尤其困难的是人才资源的危机。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机关后勤最缺乏的是市场经济的精尖人才———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这同机关后勤本身的市场基础相对薄弱、现代企业体制起步相对较晚和行业产业定性地位相对特殊有密切关系。要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之强劲东风,借全会《决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之锐利武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改革完善机关后勤用人体制机制,招聘引进集经营、管理和决策于一身的企业家人才,靠人才资本资源优势带动机关后勤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振兴。这是一项标本兼治、纲举目张的战略举措,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
首先,靠精尖人才领航。人才学理论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说,当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回国时,美国人就讲过,一个人的作用超过了三个师的价值。企业家张瑞敏创造了海尔时代,更是有力地说明精尖人才在创新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六项修炼》中提醒说:解决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招聘一些更聪明能干的人就行了,公司就会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并蒸蒸日上。机关后勤走市场化道路,需要招聘引入一大批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包括有像首席执行官、营销总监、制造总监、行政总监、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市场总监、企划总监和事业部经理等,靠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对机关后勤进行全新设计和脱胎换骨式改造,就能尽快走出困境,开创辉煌未来。
其次,靠精尖人才转轨变型。机关后勤已明确纳入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计划,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关后勤体制机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既要大力推进,又要保持稳定,实现平稳过渡,完成体制机制改革的系统工程。
再次,靠专门人才成基立业。机关后勤按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机制,有许多工作要做,不少工作还处在空白阶段,带有奠基开拓性质。要靠精尖人才有效地配置现有人力、物力、资金、设施资源,挖掘潜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做好基本建设工作。机关后勤的奠基工作其实是一项创新工程,加强企业软件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灌输现代公司理念,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先进文化管理,都需要有现代经济知识理念作支撑。
切实完善现代公司的有效治理结构,用体制机制规范后勤法人实体行为
完善现代公司的有效治理结构,是机关后勤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新课题,应当高度关注并要努力做好。现有一些单位已经设置了类似总经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机构,但很不规范,有的名不符实,有的完全变味,甚至名存实亡。即使实现了企业化管理,仍按统一“领导班子”,强调“一元化”领导,决策机制是“主任(经理)负责制”,实际上还是一人说了算。没有发展战略,投资盲目,决策随意,管理混乱,效益低下,浪费严重,路子越走越窄。按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建立完善现代公司有效治理结构,势在必行。机关后勤要从头做起,打好基础,努力做好三件事。
一是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产权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无法回避和超越。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资本社会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随着机关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机关后勤走出去,社会服务走进来,将成为必然;机关后勤服务企业在产权体制上形成国有、合资合作、非国有及中资、中外合资等多元化格局也在所难免。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重组、交叉持股,推动经济发展,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创业、创新和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因此探究机关后勤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包括租赁、承包、合作、合资、建立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公司等,是机关后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战略的内涵要义。
二是实行“两权分离”的有效制度安排。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办分开”的运行机制,是机关后勤产权一元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建立现代公司制度,推行企业化管理,实行两权分离,管办分开,能够使经营管理者发挥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同时也是构建投资者对企业经营性资产的最终控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公有制和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机关后勤理应把它作为努力的方向。
三是建立有效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在于它的分权制衡机制。所有者进入企业,实行分权、分责、制衡机制,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分别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行使,决策机制在股东大会,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董事会集体决策,个人负责制;经理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依《公司法》享有经营管理权;监事会代表股东对公司进行监督,执行《公司法》赋予的监督权。同时正确解决“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老三会”(党委会、工会、职代会)的关系。经验表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市场经济、公司制度和企业管理的有效制度安排,是机关后勤企事业单位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途径。
认真建立专业化产业化的服务机制,以现代经营方式实现高效质优服务
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制,借鉴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通过市场价值规律和运转机制,推动机关后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解决机关后勤历史积淀的问题和目前存在的困难,既是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也是提高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的需要,更是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它的优越性在于:
首先,实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策略。“一家一户办后勤”,“家家户户办社会”,一个突出的弊端就在于,资源不能共享,优胜不能互补。有的设施设备在一些部门单位稀有缺乏,非投资建设购置不可,而在左邻右舍单位却存量有余,闲置浪费,包括人力资源在内。走专业化集团化办后勤之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有效调剂余缺,互通有无,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减少投资,避免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开展职工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更好地为机关和社会服务。
其次,提供“低成本运行,高效率服务”。规模经营是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提供优质服务的有效途径。行政垄断,部门封闭,“小而全”、“大而全”办后勤,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综合利用率低,发挥协同优势差,造成运行成本高昂,服务效率水平低下,在机关后勤服务项目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形式,统一标准,统一指挥,统一调节,调剂余缺,就近供给,缩短了时间和空间,有效地配置资源,实施科学地管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用。国内外的经验表面,一般情况下连锁式经营服务,节约费用至少在20%以上,并且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都会有明显提高。
第三,体现科学配置管理职能,实现管办分离原则,这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机制。集团化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有利于改革现行管理模式,改变行政指令方式,使管后勤与办后勤实现真正分离,避免了依附于行政主体而使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难以落实的弊端,进而形成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和机关后勤部门依法办事的良性循环。集团化经营组织形式是市场化专业化的产物,用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好处和优势,远远大于对财产、资金设施资源的配置,特别是上层高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核心人才资源选用上,对推进机关后勤的改革、发展、壮大产生深刻影响,对振兴后勤经济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