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管理同行服务保障并举
改革管理同行服务保障并举
●楼永剑
近年来,上海市闵行区机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机管局的关心指导下,切实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和科学管理,硬件设施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为区机关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连续三年在区年终目标考核中被评为一等;在市开展的“三优一满意”行业达标活动中连续两轮被评为“优胜单位”;2002年被评为区十佳“文明机关”。
一、硬件建设要适应发展、立足功能、创造环境 硬件是后勤保障的物质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后勤要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造优美的环境,都离不开一定的财力、物力保证.
硬件建设要适应发展。一是与经济形势相适应。从1999年到2002年,闵行区增加值从158亿元上升到230亿元,年均增长13.2%,财政总收入从26.4亿元增加到60.9亿元,年均增长32.2%,200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45%;全区经济总量每年取得两位数的增长,为区机关后勤保障条件的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年来,区机关办公楼的改造,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和“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通过三年的努力,分别实现了对机关大院1至4号楼整体改造,使办公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二是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闵行区要建设成上海市经济强区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新城,作为区政府机关,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后勤保障中的硬件也要与实现这个目标相适应,不断提升硬件品位。
硬件建设要立足功能。以前,因机关后勤服务功能受限,区机关大院内只能承接小型、常规的会议或接待任务,而一些大型、高规格的会议(活动)或招商引资洽谈仪式往往要放到高级宾馆、酒家。这样,既增加了相关的开支,又影响了机关的形象。以前,机关的后勤管理与“智能化”差距甚远,“技防”设施薄弱,大部分靠“人防”实现,给后勤管理带来较大难度。在机关四幢大楼的改造中,我们不但增设了功能较全的影视厅、多媒体会议室、贵宾室、大会场,而且改善了防火、防盗等“智能化”管理的条件,使管理、服务功能大大增强。现在一般的会议、外事接待都可安排在机关大院进行。
硬件建设要营造生态环境。以优化、美化环境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江泽民同志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生态文明倡导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走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绿色消费,努力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近年来,闵行区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国家园林城区”、“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人居环境迪拜奖”等荣誉。目前,闵行区又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区的目标。投资13亿元率先打造生态型城区,实现水上有花、河中有鱼、岸上有绿、绿中有景、城水相映、人水亲和的生态型目标。努力把一个整洁、文明、优美的闵行新城展现在世人面前,充分展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良好形象。机关大院作为窗口单位,宣传、展示闵行的良好形象义不容辞,其硬件建设也要高起点、高标准不断改善,几年来,区机关大院在多年获得上海市“花园单位”称号的基础上,维修改造道路5504平方米,翻建绿地9000平方米,种植大小树木225株,培育花卉3500盆,同时又翻建了食堂,使整个机关大院的面貌郁郁葱葱、锦上添花,机关的办公、会议、就餐环境明显改善。由此,我们感到加强硬件建设,既要根据后勤保障的需要,又要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同时开源节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各项资金统筹使用、合理安排,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软件建设要以人为本,提高技能,创新服务 软件是后勤保障的内在动力,机关后勤保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机管局建立了新的机制以后,在强化管理上狠下苦功。制订岗位职责,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理顺工作关系,共制订了20项岗位职责,18项制度、规范、流程,为后勤的高效动作打下了重要基础。同时抓了三个环节,构筑起科学、文明、规范的管理机制。
转变观念。软件建设如何让全体后勤职工转变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全心全意为机关服务,就要注重灌输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就得不断地学习。对此,我们采用典型引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专题座谈、会议活动等形式,大力倡导雷厉风行、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勤俭办事、团队精神等良好的职业精神,努力塑造机关后勤的良好形象;在思想观念上,进一步提高对机关后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真正把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作为机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牢牢树立知识后勤、法制后勤、市场后勤、资源后勤、技能后勤、信息后勤的新理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破除“等、靠、要”的思想
提高技能。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为提高后勤职工的科技含量,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我们既立足当前,注重职工的专业培训工作,又着眼未来,建立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我们认真按照区“三学”五年规划,大力推进机关干部的学历教育和工人的技能培训。目前,15名公务员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一名在读研究生),并通过计算机初级、IT知识、WTO知识培训、依法行政、英语300句、普通话测试;局机关在编98名工人通过这几年的培训,目前已有技师2名,高级工5名,中级工57名,全面完成了区“三学”的各项指标。后勤队伍中涌现出一批技术能手:张宇华同志自学成才成为优秀厨师,方光誉同志刻苦钻研汽车修理技术,成为技术全面的汽修高级工,吴忆多同志潜心研究空调新工艺、新技术,成为技术娴熟的工程师。后勤战线的职工勤奋学习,技术比武、岗位练兵蔚然成风,获得了市、区各种荣誉称号。
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工作、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后勤服务方式要与时俱进,跳出传统的服务模式,后勤保障需要人性化的特色服务,打造精品。我们推出了如下“特色”服务:(一)岗位承诺。会务、餐饮、车队、财务推出包括仪表、礼仪、接待等内容的服务“承诺”,热情、周到地为机关职工服务。(二)“加时”服务。机关保健站考虑到机关干部平时工作忙、下基层多的情况,实行早晚“加时制”,提前半小时上岗,推迟半小时下班,解决好机关干部业余时间“看病难”问题;(三)“全日制”服务。水、电、空调维修实行“全日制”服务,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只要有报修,随叫随到。坚持每天上午巡检,征询各部门设备运转情况,及时维修,消除隐患;对服务对象杜绝“一口否决”,倡导“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服务理念。(四)保健食谱。机关食堂针对机关干部近几年体检中出现的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粘度高和体重超标、患脂肪肝人数逐年增多的情况,探索科学膳食的新方法,开设全素窗口,其他窗口在荤素搭配、口味调理上加以改进,目前,素食窗口长盛不衰,每天食素人数达到30%,其他菜肴的口味也普遍受到机关职工的欢迎。菜肴的科学配制已逐步推广到会议、接待用餐,取得良好效果。经测评,区机关34个部门对后勤工作满意率逐年提高,2002年的满意率达99.85%。
三、后勤管理要攻克难点、抓好热点、管好重点 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激励人们求真、求新。后勤保障只有不断探索新问题、新方法,开拓创新,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步伐,才能让机关职工满意,才能永葆机关后勤的生命力。我们分步推进改革,构筑后勤新体制,遵循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根据改革的进程,突出重点,分步推进。2003年以来,我们实施了三项改革:
———公务用车改革。我区率先进行了公务用车改革,首先,公车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要有足够的勇气,坚定的决心,不要因为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就犹豫不决。其次,改革要积极稳妥,避免大震荡,为此我们选几个单位先行试点。再次,要围绕改革成本精心测算,确保改革后节约的财政资金大于改革前的用车、养车资金,也就是说,不能因为取消公务用车而加大用车补贴,形成新的漏洞。这是改革的关键,也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2003年10月,我区在试点基础上,有3个街道、9个镇、一个工业区共计383辆公务用车进行了登记、评估、转让,同时进行司勤人员的分流安置。全部实行公务用车货币化,2004年初,将在其他委、办、局全面推广实行。算一算车改的“经济账”,公车改革前,全区有处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719辆(不含学校、医院、公检法司),每年区财政需支付车辆实际消费1733万元,驾驶员费用1798万元,新增车辆费用600万元,报废折旧1563万元,上下班交通补贴402万元,总计6096万元,而公车改革后只需支付交通补贴,测算的总费用为4947.92万元,相比车改前可节约资金1148.08万元。公务交通费补贴按照“既要节约财政支出,又要保证公务活动需要”的原则根据工作岗位来确定,分为六档,超支自付、节余归己,有了交通补贴,同时加强财务制度上严格管理。原则上在上海地区的交通费用一分钱也不能报销,因公出差到外地,凭里程数报销汽油费。同时,我们专门出台了一个“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纪律规定”。有9个“不许”,其中就有不许到下属或相关企事业单位报销、索要交通费用,不许无偿使用借用企事业单位的车辆等,凡是违反规定按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处理。实践证明,实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货币化和社会化,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务用车制度。能起到杜绝公车私用现象,节约财政经费开支,降低公务用车成本,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效果。
———公务员住房解困工作。住房解困涉及公务员的切身利益,针对热点,我们前期作了大量的摸底调查,软件设计测算,有序推进。补贴资金坚持“双方补”的原则,标准为2800元/平方米,由夫妻双方单位共同解决。若有一方不是公务员,确有困难不能解决的,由区财政全额补足。并分三步走:一是200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三年过程中退休和即将退休人员,2003年年底前兑现住房解困资金。二是自2004年1月1日起新退休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同步兑现住房解困资金。三是其他人员在上海市住房解困宏观政策明确或兄弟区县有成功的经验后,本区再全面实施推广。至2003年5月,我区已解决离休干部住房解困对象210人,落实解困资金2200万元。区机关2001至2003年退休公务员将达到450人,解困面积18900平方米,落实解困资金5292万元。全区共计7492万元。同时由区纪委出台了“公务员住房解困的纪律规定”。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授权管理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我局新增的工作职能,为确保非经营性资产在使用中的安全完整和保值,我们抓好调查摸底、明晰产权,统一调配、盘活房产、完善储备等环节,与各单位签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责任书》、《国有资产管理协议书》,进行年度终结后国有资产保值考核,并对全区34个单位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办公用房使用等情况开展调研,整合现有存量资源,统筹安排,合理分配,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新途径,既与国资使用单位达成了共识,又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使国有资产管理很快纳入正常、有序轨道。现全区国有资产总值合计68665万元,国有资产保值率达105.6%,无流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