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基层单位的若干思考
王秀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这突显了和谐基层单位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基础性作用。因为,基层是社会的细胞,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基层单位这样最基础、最基本的社会单元的和谐,就不可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
当然,和谐基层单位的建设,如同和谐社会建设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推进和达成的总目标,而从具体工作方面来讲,它涉及到一个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领导班子、规章制度、职工队伍、单位文化和职工心理和谐等方面的子系统或者说子目标的建设。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实现一个单位履行好职能、完成好任务,保证组织良好、有效运行,进而建成和谐单位的基础。所谓的管理体制,是一个单位的内部的组织结构模式。它包括组织结构设置、制度设计等,是保证组织运行基本架构的“硬件”部分。一个结构、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所产生的功效一定是成本最小,效率最高的。而与此相配合的是有效的运行机制。所谓的运行机制,是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也就是一个单位决策、执行、督查、纠错等程序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属于一个单位的“软件”部分。而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运行机制相互融合适配,将使单位的职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单位也具有了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础。当然,就某个具体基层单位来讲,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需要根据单位职能、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加以改革和调整。
二、打造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
一个单位和不和谐,主要的是看领导班子,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程度。领导班子不和谐,这个单位就绝无和谐可言。因此,构建一个和谐的单位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单位的灵魂。在这种团结、和谐的要求下,领导班子成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和道德素质;具有大局和全局的观念;具有崇高的责任意识;具有互让互谅、与人为善、长于包容的心态;具有主动沟通、互相补台的作风,进而发挥积极负责、埋头苦干、遵纪守法的模范带头作用。而其中认真执行好民主集中制是关键。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依法、按程序办事
建立健全单位的规章制度体系,是实现科学管理、有效管理、依法办事、单位和谐的基本保障,也是单位控制得当、运行有序、安定和谐的重要保证。单位的规章制度如同交通信号灯,有明确的通行和禁行的信号,有约束,有自由,合理控制,通畅顺达,从而有效地实现办事有依据,操作有程序,协调有手段,惩处有章法。使按制度、按程序、按法规办事,成为单位的基本工作准则,单位干部职工的共同观念和意识,因而会使整个单位呈现出忙而不乱、和谐有序、顺畅协调、高质高效完成各项职能任务的新面貌和新气象。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还要树立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理念,将规章制度等刚性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理性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制度、监督于一体的惩防体系建设,形成一个反腐倡廉的单位“小气候”,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创造良好的预警、惩治环境。
四、建设一流队伍,提高整体能力
要构建和谐单位,就必须把建设一流职工队伍,放在构建工作的突出位置。首先,要坚持不懈,利用多种手段,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增强他们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他们自觉献身这项伟大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加强《公民道德纲要》的学习,对干部职工不断进行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和培养。而其中要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因为“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通过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得以不断提升;第三,要不断加强对干部职工业务知识的培训和业务技能的训练,提高工作能力、效率和质量,以适应新时期新阶段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培训和锻炼,使干部职工团结友爱、和谐相处、弘扬正气,增强战斗力,从而形成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精、工作作风好、组织纪律强的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一流干部职工队伍。
五、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凝聚人心、汇集力量
社会和单位的和谐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的文化素质。没有一个共同的理念信念、共同的愿景,是无法实现单位和谐的。因此,一方面,要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共产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另一方面,要使干部职工树立“单位发展,我发展,单位衰落,我受损”的理念和单位是个大家庭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单位就是一条船,需要大家树立同舟共济,驶向光明彼岸的思想,并形成广泛共识,融入到干部职工的教育和工作、生活中去。同时,要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和体育活动,以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持续活力,实现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干部职工团结友爱,齐心协力共创单位美好未来的目标。
六、加强心理和谐建设,推动单位和谐发展
所谓人的心理和谐,是人的知、情、意的相互协调和内在统一。它要求作为个体的人,要善于调解自己的心理,坦诚的看待外部世界和自我内心世界,能够愉快地接纳自我,承认现实,欣赏美好的事物,而且能够大度平静地生活和心态平和地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表现出一种处事通达理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庭前花开花落,看天边云卷云舒,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这种对内积极协调和对外坦然适应的心态就是心理和谐的重要体现。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才具有活力,人的潜能才得以开发,人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才能亲近、和谐。可见,积极引导和努力培养单位中每一成员的心理和谐,也是构建和谐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和谐心理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下力气抓出成效,就能使干部职工心情舒畅,关系融洽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推动单位的和谐、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建设和谐单位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和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谐单位建设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直接和重大影响,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和的努力。因此,在进行上述子目标建设工作的同时,还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单位中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基础,也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和谐单位的构建过程中,党组织必须发挥组织、领导和保证作用。要求和教育党员干部以自身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单位重大意义的认识、良好的言行,来引领和影响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到和谐单位建设中来。同时,还要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工青妇等组织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并纳入单位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去,逐项加以落实;二是要把干群关系的和谐作为建设和谐单位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能否形成良好、和谐的干群关系,关键取决于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的正确认识和自身行为:一要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疾苦;二要说话、办事公道正派,不徇私情;三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干部群众心齐、气顺,感情融洽,互相关爱,形成构建和谐单位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建立干部群众正当要求的诉求渠道和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三是要营造一个抓事业、树正气,凝聚力量,促进和谐的氛围。单位的事业发展兴旺,群众的心气才能足,正气也会蔚然成风。单位的党政领导班子要带领干部职工谋事业、求发展,在单位内形成上上下下齐想事业、共谋发展的气氛。要协调好单位外部关系,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同时,还要理顺单位内部领导之间、领导与职工之间、部门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使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要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激发其创造活力,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使单位呈现出安定、友好、有序、和谐的良好局面,推动单位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决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的描述与和谐基层单位建设的目标在本质是完全一致的。因为没有个体的和谐,就没有整体的和谐;没有基层单位的和谐,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下力气做好和谐单位的构建工作就具有了特别的、基础的和实践的意义。
(作者:科技部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