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新农村”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07-09-11 12:1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西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以城带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进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自2001年西宁市开展“一千个城乡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以来,西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与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兰占巴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开展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帮扶活动,取得了较大成效,村容村貌有了改观,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为确保帮扶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西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处()负责人为组员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帮扶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帮扶项目,结合实际制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帮扶思路,确定帮扶目标,制定帮扶计划,并安排专人加强联系,从机制、人员及经费上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为使“城乡党支部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我们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进行深入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针对我局的性质和各岗位分散的实际,采取集中宣传教育和各处()、工作点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教育党员干部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出发,“献一份爱心,多一份关爱”,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帮扶活动,营造了帮扶活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深入实际,开展活动,解决实际困难

 

兰占巴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缺乏,可耕地少。村里有4个社,238户,1025人,耕地面积1172亩,平均亩产量500多斤,人均年收入400元。村里设党支部、村委会各一个,党员21(女党员3)。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兰占巴村发展缓慢,农民生活仍不富裕,农民对建设美好家园,尽快脱贫致富的热情和信心不足。五年来,局领导和支部成员每年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多次到兰占巴村研究扶贫工作,经常和村支部、村委会干部交流沟通,了解情况,分析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首先,抓好与村级领导班子的结对帮扶,向他们广泛宣传党的惠农惠民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帮助村党支部建起了党员活动室,配齐了电视机、录放机等各种文化设施和报刊杂志。组织村委会成员赴大连、青岛、威海、烟台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活动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为村委会订阅《农村工作通讯》、《农民文摘》,赠送科普读物和法律读物,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使村级领导班子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其次,把对兰占巴村小学的帮助列为扶贫的重点。“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五年来,每次到兰占巴村的第一站,一定是到村小学看望老师和孩子们,把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作为智力扶贫的具体体现,局里从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挤出一定的资金给小学解决砖125万块,修围墙200余米,铺设校内人行道450平方米,解决冬季取暖费6000余元,给20名贫困生捐款6200元,给学校安装损坏的玻璃,给学生提供学习用具,解决学校拖欠电费300元,投资1500元给学校栽种松树60棵。还组织了两次“山里娃娃看西宁”活动,激发了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受到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的赞誉。第三,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利用每年干部下乡等时机,与农民群众探索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并帮助他们解决春耕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解决化肥2000余斤,资助兰占巴村委会项目扶贫款19000元,为兰占巴村投资8800元修建乡村公路,解决医务室建设配套资金2000元,给10户“双女户”解决扶贫款12000元。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群众捐款2000多元,捐衣物千余件。

经过五年的帮扶,兰占巴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人均收入由以前不足400元增长到880元,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美好家园充满信心。二是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群众中普遍得到了运用。村里10户群众已建起农村家用沼气池和羊圈棚。汽车、手扶拖拉机、摩托车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全村现有汽车2辆,手扶拖拉机140辆,摩托车90辆。村里建起了村级医务室,90%的农民参加了医疗保险,“没钱看病,看病欠账,无力还债”的恶性循环局面基本得到遏制。三是村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彻底改变了过去学校破旧不堪,“雨天一身泥,风天一身土”的历史。尤其是开展“山里娃娃看西宁”活动后,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城市的文明和发展以及自身的差距。孩子们渴求知识、渴求文化,入学率和升学率得到了提高。四是农民群众获取信息途径广泛,观念转变。特别是电视和户户通电话的开通,加强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农民群众不再满足于“一头牛,三亩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式的生活,将致富的目光投向了外面的世界,每年95%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换来家庭的富足。五是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农民由以前不情愿还林还草发展到今天自觉种植、看护林木。如今的兰占巴村绿树成荫,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