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0-04-06 16:2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 李奇勇

    高校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高校依法人资产所有权自主管理和使用,履行国家规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现行高校国有资产实行的是“国家所有,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共同管理,高校占有、使用”的管理模式,而高校内部采用的是“使用部门归口管理,资产管理部门综合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如: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账实不符等。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体制、机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解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必须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监管,建立和完善责任与监督机制。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有资产管理结构不健全
    高校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行政管理权三位一体,没有形成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运行机制。财务部门进行价值核算,教务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管理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后勤部门管理房屋、土地、建筑物和办公设备,图书馆管理图书和杂志。表面上看,国有资产职能部门不少,但实际上对国家财产责任归属不一,职责不清,推诿扯皮,易发生资产流失,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即使现在有的高校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但其仅是管理教学仪器设备及家具等一般性设备,土地、房产、材料、图书等大量国有资产仍由原来各有关单位管理,产业及附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与学校整体管理脱节,无形资产管理更未纳入管理范围(引自《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探讨》一文)。因此,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如何解决“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更是高校资产运营管理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重视资产使用者的权利定位,缺乏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
    对用于教学、科研的仪器设备这部分资产来说,应该在同一所学校或者在某一个区域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充分发挥资产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特别是在遍布全国的大学城中,资源的集中度是非常高的,资源共享具有现实的基础。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同一个大学城中,每个学校都建有自己的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和实训室,资源共享只是停留在文字上。人们在资产方面有很强烈的占有欲,资产拥有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愿与人共享而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越是配置高的实验室这种情况就越突出。而在一个时期内需要使用这种设备而自身又没有这种设备的课题组由于不能享有共用之利,就努力购进相关设备,所以就出现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实验室。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缺乏资源共享的机制造成的。
    3.资产配置不平衡、具体管理不到位
    为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和通过上级举行的各种评估,学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添置资产。学校内部资产配置则实行供给制、按需分配,而且一旦配置,终身拥有。由于使用部门对配置得当与否,利用率高低与否不承担责任,因此常常贪多求全。造成各学院(系、部门)之间拥有资产的数量和其承担任务的实际需求很不平衡。并且随着资产绝对量的增加,管理也没有跟上。管理不仅包括通常的验收、登记入账、报损(废)注销等账、物的管理,还包括监督考核、使用和维护的管理。保证仪器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但实际上总是有一些人把重点放在如何争取一些房子,多要点经费购设备上,至于如何让现有设备发挥更大效益却考虑的很少。有的设备年年增加,管理却停留在低水平的实物状态管理层次;还有的家底不清,连一本规范的实物账本也拿不出,也没有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形成了重购置、轻管理的现状。
    4.忽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利用
    高校作为知识型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是学校的重要资源。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的“重有形,轻无形”观念,使许多高校缺乏对无形资产管理的认识,没有制定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忽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一些高校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和著作权等科研成果,理应纳入学校无形资产管理,但由于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制约措施,往往为课题负责人个人占有。无形资产的取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之服务于社会。一些高校管理者缺乏市场观念和价值观念,对科研成果的时效性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紧迫性认识不够,不重视无形资产的及时利用,随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出现,高校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随之下降直至被淘汰,造成无形资产的白白浪费(引自《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一文)。在信息化社会里,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凸显,因此高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实现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高校的国有资产构成了办学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衡量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属于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占用和使用的国有资产的管理,首先要增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从校领导到广大教职工,都要有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要保证国家资产的安全、完整,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学校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和学习,使高校各单位和教职工都要有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只有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前提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2.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的专门管理结构,实现由多头管理向统一管理的转型
    针对多年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采取国有资产统一管理体制模式比较合适。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应坚持国家所有,统一行使法人出资人职责,责权利统一原则,实行学校统一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明确了各种相关的责权利关系,促进了产权的流动性和增值性,才能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克服法人所有者缺位,多头管理,责权利不统一,运营效率低下的弊端。学校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这一机构由学校主管校长负责,合并学校财务处、资产管理处、产业管理处、后勤管理处的资产统一管理职能,由它对学校全部资产(无论是经营性、准经营性还是非经营性的)履行法人出资人职责,责权利统一,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实行监督管理。
    3.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
    为保证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高校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便于实行和考核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和监督机制。责任制应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具体职责及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的行政及经济责任,重点落实岗位责任,解决因职责不清造成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财政、国有资产管理和审计部门的强有力外部监管必不可少。财政部门要改变重钱轻物、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加强对支出的延伸管理,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尤其是财务收支管理纳入自己主要职责范围。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各类国有资产档案,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登记、年检和处置等相关制度,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审计部门对高校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计。监督机制则重在监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资产管理部门应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基础上,定期检查和考核各岗位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和资产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制度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调动各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检查和考核应与政策激励相结合,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创新意识,使其在做好基础性管理工作的同时,能注意资产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资产利用率,发挥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提高资产管理整体水平。
    4.实施高校固定资产有偿占有制
    根据产权界定的要求,对资产的使用要支付成本,这样就能够在收益大于成本的前提下,使那些多占用房、设备的单位或个人在占有这些资产带来的收益小于使用成本时,主动退出这部分资产;而使那些使用这些资产带来的收益大于使用成本的单位和个人能及时使用上这些资产,这对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将大有益处。实施高校固定资产有偿占有制不能照搬企业的一套,应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制订一套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固定资产的有偿占用费的试行办法。凡属有偿占用范围的固定资产,不分在用和未用或不需用等情况,均要收取有偿占用费,这将有利于促进处理积压,提高设备利用率。固定资产占用费的计算应以原值为依据。因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账面反映的都是原值,为做到基本合理,可以按固定资产已使用年限划分为几个档次,如五年以上、十年以上等等,按不同档次确定不同的收费率。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也由其以往的存量管理向增量管理转变。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当中,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供遵循,但只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可以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科学的道路。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资产管理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