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机关会计标准体系的思考
● 王迎
随着中央国家机关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逐步向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推进,机关财务会计工作目前承担的工作范围与业务内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金及日常业务量大,涉及相关会计制度多,业务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如何利用先进的理论和成熟的经验,建立起高效有序的会计管理秩序,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管理水平,已成为机关会计工作目前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重点结合笔者对机关会计工作实践的一些切身体会和思考,对构建机关会计标准体系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目前机关会计工作管理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断完善以及预算收支科目体系的日趋合理,各单位为了适应改革新形势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自身财务监督,实现会计活动科学化管理,在机关会计管理模式上进行了许多探索。从整体的趋势上来看,机关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逐步向集中统一的集权管理模式推进。一些机关单位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将机关全部或绝大多数重要会计业务,集中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另外一些机关虽然没有明确会计核算中心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实质上也采取了上述机关的做法,分步骤,积极推进会计集中统一管理。通过对一些机关单位的调研,我们了解到,机关财务会计工作集权化管理,是各机关探索和试验的会计管理模式的普遍形式,对适应当前改革形势,确保机关履行职责,提高会计工作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各机关采用会计集权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由于机关各部门之间、各账户之间,各业务之间并未泾渭分明,客观上存在着如预算管理、经费管理、人员管理等诸多交集的复杂情况,因此在会计管理上存在着较大难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活动科学化管理相对欠缺,工作效率相对较低,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不高,信息系统不完善,难以为决策提供及时信息;会计管理与业务管理职责分工不明晰,管理上存在缺位、错位现象。虽然从宏观上分析,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完善机关的管理体制和理顺运行机制有着紧密关系,但从会计工作本身的内在规律分析,造成上述问题最为直接的原因是尚未形成科学完善且操作性强的机关会计标准体系造成的。
二、机关建立会计标准体系,实施会计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我们应当看到,如同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会计工作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综合性基础工作,贯穿于机关各项日常业务与服务工作中,涉及到事业开展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真正能够把机关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环节的控制点串联起来,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因此,提升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是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日趋复杂的会计活动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简单化,减少各种资源投入,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会计工作系统的各个环节有机的联系成一体,使会计系统与各业务系统协调一致便成为了机关会计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完成上述任务的重要途径就是建立健全机关会计标准体系,推行会计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完善起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指导机关各项会计行为,以保证各项会计工作有标准可依,进而确保机关各项管理工作功能发挥。
所谓会计标准体系,是指为了在单位会计活动范围内获得最佳管理秩序,根据各项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形成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而实施会计标准化就是按照会计标准体系实施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构建机关会计标准体系,推进机关会计标准化建设,对进一步规范机关预算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管理水平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构建机关会计标准体系,推进会计标准化工作,有利于规范促进机关各项业务工作。
会计管理是规范业务管理程序的最后一道监督,是纠正错误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形成事实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机关的各个部门、各项业务都起到监管控制的作用。针对不同业务特点和管理弱点,设计会计控制标准流程,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审批权限,实行标准化管理,才能够使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有序衔接,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各级领导权限分明、分工负责,形成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理想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