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深化机关后勤
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着力点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2-09-20 14:50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卢昌华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30多年来,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历史实践充分表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只有继续坚持改革,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30多年来,人民政协事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政协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人民政协事业的一部分,人民政协后勤工作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协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人民政协的后勤工作已基本实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相分离,管理机制更加规范,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人民政协后勤工作的发展变化,是广大机关后勤工作者努力的结果,其根本动力也在于改革。今天,我们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推进机关事务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从而提高政协后勤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后勤服务社会化要在重点工作上下功夫。后勤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整个政协工作的大局密切相关。从各地政协后勤工作的实际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制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突出问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深化改革,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首先,继续推进物业服务的社会化。当前,大多数政协机关都对物业服务实行了社会化改革,特别是在楼宇管理、安全保卫、园林绿化、卫生保洁、设备维护等方面,交给社会服务的更多,改变了过去自己招人、自己管理、自己服务的模式,改革的力度大,服务的质量好,需要的成本比过去低,效果十分明显。今后应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把物业服务社会化的覆盖面继续拓展和延伸,还没有实行社会化的环节要积极推进,已经实行社会化的环节要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其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保证机关有序高效运行。其次,积极推进机关食堂服务的社会化。机关食堂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可能存在的服务部门,同时还是机关职工意见比较多的地方。究其原因,既有管理水平的问题,又有队伍素质的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体制问题。近些年来,一些政协机关实行了餐饮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实,机关食堂改革可以有多种模式,关键是要真正引入社会力量来参与机关餐饮服务,做到这一点,就不难把机关食堂办好。再次,逐步探索机关事务管理的社会化。机关工作具有政治性强,保密、安全要求高的特点,提高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保证机关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一些辅助性或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比如物资采购、网络技术服务、专项审计、文档整理乃至部分会议的服务工作,都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现在的社会分工很细,中介服务机构很多,把这些工作交给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做,要比机关自己做更有优势,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节约经费,而且也能提高服务质量。要尽量借助社会力量为机关服务,让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更加节俭、务实、廉洁、高效。

     二、后勤服务社会化要在难点工作上下功夫。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一直是机关后勤改革的难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由于公车改革涉及层面广泛,触及的矛盾和利益格局错综复杂,面临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公务用车改革社会反响强烈。从一些实行公务用车改革的市、区实践来看,不管哪种改革,效果总体上是好的,不仅公车本身的开支大幅降低,而且一些相关的费用也明显下降,有些还从源头上解决了公车私用、超标超编的弊端,社会评价普遍较高,一些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看,公务用车的改革应加快步伐,适时推进。首先,要尽快形成改革共识。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一,社会对公车改革的认识和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另外,在部分干部中间也存在着享用公车是一种“待遇”,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这样的特权思想,对公车改革不积极。认识上的不统一,势必阻碍公车改革的推行,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形成共识,充分认识推进公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公车改革要给予坚定支持。其次,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公务用车改革涉及的面很广,需要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配套措施是否完善,往往关系到车改能否真正成功。比如实行货币化改革,就要严格规范车贴发放方式,最大限度地杜绝车贴福利化倾向,确保车改公信力;又比如,要制定严格措施,防止在改革后出现借用下级车辆、接受企业赠车、占用执勤执法用车等违规问题;再比如,要加强公共交通保障能力,为车改创造必要的社会化服务保障基础等。第三,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服务保障程度不一,公车改革不能“一刀切”,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应区别对待,实事求是,中央国家机关的车改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推进。最后,要有国家层面的支持。“点”上的突破需要“面”上的支撑。车改需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实践,更需要国家统筹指导,做好顶层设计。国务院提出要适时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这对全面推行公务用车改革是一个促进。只要坚定公车改革的决心,坚持公务用车社会化的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三、后勤服务社会化要在标本兼治上下功夫。机关后勤工作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机关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我们要确保改革成功,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就应注意在标本兼治上下功夫。
    首先,要转变一些长期形成的旧观念和习惯性做法。机关没有生存压力,与企业相比往往缺乏危机意识、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对后勤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不是通过改革的手段来解决,而倾向于通过行政化而非社会化的方式来解决。思想观念不转变,后勤服务社会化就难以顺利推行。其次,要注意统筹兼顾。改革需要环境,需要社会具有相应的条件。对具备社会化条件的机关后勤工作,要坚决改革;对应该社会化但条件暂不成熟的,要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同时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减少自我服务的程度,“打开前门,关上后门”。要综合考虑各地的实际,把情况研究得更透彻一些,把相关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特别是一些社会服务的配套措施要跟上,确保机关后勤改革顺利实施、取得实效。再次,要注意以人为本。改革只有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取得成功。在制定机关后勤改革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后勤职工的承受程度,照顾到大多数职工的普遍关切,做好新老政策的衔接,对分流职工要适当给予政策上的激励和保障,使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标本兼治,最主要的是改革原有后勤工作的体制机制,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凡是社会化程度高的服务,都要引入社会力量为机关服务;凡是机关所属的企事业单位,都要面向市场,引入竞争,经营上不依靠机关,用人上不搞论资排辈,分配上不搞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后勤服务社会化有利于激发机关后勤服务的活力和潜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转变行政职能、促进廉政建设。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政协后勤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的每一步改革措施,都体现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服务社会化的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条件也将越来越成熟,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认准方向,明确目标,坚持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