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节约型校园行动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王 晴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学校作为育人的阵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教育部结合文明校园、立德树人项目、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通过舆论宣传、政策指导、专项支持、典型示范、经验推广、督促落实等系列措施,持续推动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树立勤俭节约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习惯,全面完善并落实勤俭节约制度,建立勤俭办教育的长效保障机制。
全面部署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推动工作。陆续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从科学合理节约用地、校园规划、校园建设、学校日常工作等各个方面对建设节约型学校工作提出要求。与此同时,通过网站、刊物、会议交流、培训,持续不断地进行舆论宣传、经验交流。特别是2013年2月,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教育部再次印发《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进一步强调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意义,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促进节约的规章制度;严格开支标准,控制各项经费支出;抓住关键环节,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培育节约型校园文化;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各地教育部行政部门和学校进一步掀起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热潮。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教育学生“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选修课程“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部分提出要“列举自然资源短缺的突出表现,说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伦理意义上解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等。
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2012年以来,教育部联合国家粮食局建立了首批10个全国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联合水利部建立了首批24个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首批11个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为各地中小学开展以节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和支持。同时加强学生行为约束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印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广大中小学生勤俭朴素、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要求中小学校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和环保节约意识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开辟节约专题栏目,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很多学校将节约教育与环境保护教育、感恩教育等有机结合,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社团活动、观看宣传教育电视片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节约的重要性,自觉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积极开展节能节水工作
教育部于2007年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工作。2008年,教育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和《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其中包括《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等四个具体文件,对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强制性标准和组织实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并实施了节能监管平台和节能改造建设示范工作。截止到2013年底,共设立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示范高校210所,节能改造示范高校24所。通过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的建设,达到了平均节电11%,节水12%的实际效果。
充分发挥后勤行业组织作用
在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过程中,教育部重视发挥后勤行业组织的作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自2004年起通过网站、刊物、会议持续不断地开展节能宣传、经验交流、人员培训等工作,在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由百余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了“高校节能联盟”。其后,“高校节能联盟”编制了《高校节能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承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校园绿色照明节电改造及推广普及机制研究》课题,编辑了《高校节能技术与产品采购手册》,并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统筹各级各类学校后勤工作,2012年,教育部指导成立了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并将原“高校节能联盟”改设为“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配合教育部全面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
通过多年的推动,各校普遍采取诸多措施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主要包括:一是设机构,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倡导校园节约氛围;三是确定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及工作计划,并把节能节水工作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四是抓关键环节,开展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五是积极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如红外智能控制、半导体光源、供电智能控制、智能IC卡洗浴系统、雨水、中水利用系统、太阳能智能供热、地源热泵等;六是建章立制,规范和引导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行为。
各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勤俭节约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节约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学校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节能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
通过多年的推动,各校普遍采取诸多措施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主要包括:一是设机构,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倡导校园节约氛围;三是确定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及工作计划,并把节能节水工作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四是抓关键环节,开展节能监管体系建设;五是积极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如红外智能控制、半导体光源、供电智能控制、智能IC卡洗浴系统、雨水、中水利用系统、太阳能智能供热、地源热泵等;六是建章立制,规范和引导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行为。
各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勤俭节约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节约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学校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节能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
下一步,教育部将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节能技术改造为核心,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1.继续加强教育引导。加强勤俭节约理念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节约意识。进一步推动各校强化勤俭节约校园文化建设,并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并将其辐射到每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2.深入推进节约型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各类节约制度及具体实施办法,强化责任落实。联合有关部门对各学校节约提供技术指导,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长效机制。
3.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印发《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加强对水电消耗的计量、监测、管理等工作,确保技术改造取得实效。二是修订《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完善相关指标体系,更有效指导学校开展工作,并研究制定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建设标准。
4.继续开展财政支持项目。继续向高校推广节能灯等节能产品以及光伏发电、餐厨垃圾处理等节能技术。支持高校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和节能改造项目。
2.深入推进节约型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各类节约制度及具体实施办法,强化责任落实。联合有关部门对各学校节约提供技术指导,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长效机制。
3.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印发《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加强对水电消耗的计量、监测、管理等工作,确保技术改造取得实效。二是修订《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完善相关指标体系,更有效指导学校开展工作,并研究制定节约型校园、绿色校园建设标准。
4.继续开展财政支持项目。继续向高校推广节能灯等节能产品以及光伏发电、餐厨垃圾处理等节能技术。支持高校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和节能改造项目。
作者单位:教育部发展规划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