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出行成首选 公车改革出活力
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成都市坚持创新促改革、改革增活力,主动作为、抓早抓细,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圆满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全市126个市直机关部门、39个参公事业单位、36个行政执法部门和22个区(市)县(含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10951台,妥善分流安置驾驶人员3793人,取消车辆评估、拍卖及报废等车改后续工作有序推进。通过车改,全市党政机关广大干部职工主动适应公车改革新常态新变化,积极展示机关干部服从大局、锐意改革、节能环保的良好形象,带头践行绿色出行新方式,以实际行动助推成都“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
一、理清思路,把工作做细
公车改革是一次深刻的利益调整,需要妥善处置、平稳推进,以更有效的举措、更细致的工作来推进改革。在总结近年来我市推行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社会化保障模式、驾驶人员服务外包和公务用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确立了车改必须坚持面向社会和市场、整合利用各类资源、降低行政成本的改革目标,明晰了“规范化、系统化、差异化、法治化”的工作思路。
一是坚持规范化。严格按照中央、省上公车改革方案确定的原则、范围、具体要求和时间进度,先后制定了《成都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成都市市级机关车改后公务交通保障办法》《成都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的车辆处置办法》及保留车辆核定、车辆调度、保留车辆管理使用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促使公车改革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推进。
二是注重系统化。公车改革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把公车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尊重和顺应改革发展规律,将机关满意、社会认同、节约成本相统一,把拉动内需、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绿色发展相融合,加强沟通、统筹协调、系统思维、通盘考虑,使公车改革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相融互动、相得益彰,实现多方多赢目标。
三是体现差异化。公车改革涉及部门广、牵涉人员多,我们既坚持原则、统一标准,又紧密联系实际,体现差异性、多样化,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提供保障服务。既要突出重点,着力满足车改后工作需要,又要以人为本,符合人性化、个性化需求,确保用车保障各个层面全覆盖、各个环节无缝对接。
四是强化法治化。坚持法治引领、规范运行,全程邀请法律顾问参与把关,对政策界限提出法律意见,保证每个环节、每道程序都依法依规。按照市场运行规律,体现公开公平、阳光透明、竞争择优的原则,委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了汽车租赁和取消车辆评估、拍卖公司,确保依法车改、公正车改、阳光车改。
二、围绕中心,把工作做实
公车改革是一次用车保障新旧体制的调整,做好新旧体制的有机衔接,就能激发落实的合力,发挥公车改革“徙木立信”的作用。为此,我们立足“人员全保障、行程全覆盖、选择多样化、改革促活力”的要求,建立起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的公务用车保障新机制,既保障公务、降低成本,又杜绝公车私用、转变干部作风。
一是人员全保障。车改涉及全市党政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包括局级、处级、科级及一般工作人员共计74288人。根据进程安排,通过租赁社会车辆、投放公共自行车、优化公交线路等举措,使全市车改单位、车改人员都能体验到车改后公务出行便捷的交通服务,确保公务出行保障细化落实到每个群体。
二是行程全覆盖。为达到车改预期效果,不仅将市级机关各部门公务出行保障同中心五城区、高新区、天府新区的公务出行保障统筹考虑、协调联动,而且将出行范围扩大到区(市)县的边远乡镇、山区,既满足了日常重点公务出行,也保障了应急公务出行,使公务出行保障全覆盖、无盲区。
三是选择多样化。针对车改涉及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一般公务用车、应急保障用车、执勤执法用车等多种用车形式,结合公务出行需要和个人意愿,构建起“5分钟行程步行、10分钟行程骑车、30分钟行程坐公交、60分钟及以上行程用车”的公务出行新选择,实现按需所选、绿色出行。
四是改革出活力。通过公交出行、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等多种出行方式,不但拉近了干群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激发了机关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激情,而且为统筹布局和规划市级机关及各区(市)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三、体现特色,把工作做优
公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做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为避免因交通保障问题影响公务活动正常开展,我们紧密结合成都实际,采取“重点出行、应急出行、公交出行、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科学出行”六种公务出行保障方式,通过各种便捷方式和途径为机关干部公务出行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公务出行车辆保障新旧制度平稳过渡、有机衔接、高效保障。
一是重点出行全面保障。通过公开招标搭建公务出行服务平台,确定了蓉城出租汽车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四川省汽车运输成都公司等小汽车、大客车租赁公司,为全市重大政务活动提供交通保障。14家租赁公司可动态投入1500余台车辆,为市委、市政府各类公务活动及全市重点公务活动提供交通保障。目前,已为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博览会等重大会议(活动)提供了400多台次用车保障。
二是应急出行高效保障。按照精简高效原则,结合各单位性质和工作职责,核定保留市级机关各部门和参公事业单位通信和应急用车500余台,通过“集中管理、统一派遣”的方式保障应急出行。同时,针对地质灾害、生产安全事故、重大社会事件等突发情况用车需要,通过与招标确定的租赁公司签订应急出行服务保障协议方式,确保各类应急抢险事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三是公交出行优化保障。结合成都市中心城区交通状况,进一步完善6个集中办公区周边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采取推行“定制公交”、“快速公交”和开通“高频循环公交”、“社区巴士”等措施,共投放运行44台通勤车,优化调整28条市级机关集中办公区至省级机关、中心五城区、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集中办公区的公交车路线和停靠站点,高效保障机关干部在主城区内的一般公务出行。目前,有60%的机关人员出行选择乘坐公交车辆。
四是绿色出行竞争保障。成都市是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城市。我们通过市场竞争模式积极协调、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在机关部门和机关干部中的使用份额,建立绿色出行新模式。目前,已招标引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在市级机关集中办公区设立了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点。上海国际汽车城投入300余辆新能源车为机关干部提供时租、日租、月租或年租服务。
五是健康出行节约保障。零排放的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是最健康的出行方式。通过在集中办公区新增加公共自行车点位和数量,为机关办公区、人员聚集地近距离出行提供健康节约出行服务,既节约公务出行经费,又倡导健康出行方式。目前,集中办公区内外及公共场所办公区共设置自行车服务站点24个,投入的1200多辆公共自行车得到高频使用。
六是科学出行便捷保障。针对公务出行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我们紧紧抓住交通服务网络的快速发展机遇,积极开展公车服务“互联网+”试点,探索方便便捷的车辆出租运营模式,抓紧研发出公务出租手机APP,完善网络预约出租模式,用科技手段为公务出行提供手机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目前,由市交委、市公交集团结合实际筹备投放的90台电召出租车已实现网络预约,为机关人员灵活的公务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