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机关运行保障这篇大文章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19-07-26 14:1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确立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迈入新时代,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面临的发展形势、应对的主要矛盾、承担的职责任务、工作的标准要求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需要牢牢把握保障机关运行这一职责定位,把保障有力作为主要目标,把提高保障质量和效益作为主攻方向,把更新保障理念、完善保障制度、创新保障方法作为工作重点,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开拓进取,为党政机关高效运转提供保障,进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发挥作用。

  一、加强法治化,夯实机关运行保障基础

  坚持依法保障,用法治精神引领机关事务改革,用法治思维谋划机关事务创新,用法治方式推进机关事务发展,夯实机关事务依法治理基础。推动机关事务立法,采取课题委托、专项调研、编译国外有关立法等形式做好前期研究,归纳提炼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制度、好经验、好做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从规范机关运行保障的角度,适时制定一部全面规范机关运行保障的基础性法律。继续抓好《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落实明确的机构职能、权责关系等,及时制定配套政府规章或实施意见,适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考核评价。抓好《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持续开展宣传和教育培训,推动各地区结合实际出台配套的具体管理办法,将有关制度安排落到实处。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施行10周年贯彻落实情况评估,全面摸清成效和问题,研提改进的政策建议,适时启动修订工作。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新规定新要求,针对国内公务接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细化管理制度和标准,适时对《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进行修改完善。

  二、实施标准化,规范机关运行保障供给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化标准就是法规、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后勤现代化的理念”要求,持续实施标准化战略,发挥好标准在保障中的主导、调节、约束和控制功能,推进机关事务供给侧改革,做到均衡保障、避免苦乐不均。梳理机关事务各业务领域标准现状和需求,构建协调配套、注重实效、重点突出、结构优化的机关事务标准体系。制定《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规划(2018-2020年)》,明确标准化建设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机制。制定《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规范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管理等。推进分项标准制修订工作,出台机关事务工作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形成职能建设有标可循、管理效能有标可量、服务保障有标可依的工作格局。着力建立健全各类机关运行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根据机关运行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制定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和有关开支标准。确定机关后勤服务项目和标准并实行动态调整,制定向社会购买后勤服务示范合同,以标准化促进后勤服务合规高效。在办公用房配置管理、日常使用、物业管理、维修改造等方面,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有关标准,着力解决好超标准建设和使用问题。加强与标准化管理部门、专业机构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深化机关事务标准化研究。选择部分地区进行标准化工作试点,发挥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作用。

  三、注重专业化,提高机关运行保障质量

  适应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需要,更加重视专业化建设,大力锤炼干部职工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专业技能,提高机关运行保障质量和水平。招录聘用核心业务和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和充实服务经营、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统筹机关事务系统教育培训,扩大专业业务培训范围,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体系,分层分类开发教育培训教程,建立远程教育平台。完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和指标体系,充分激发和鼓励干部职工安心、专心做实做细各项业务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定期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积极营造“比、学、赶、超”良好发展氛围,促进业务交流,提高专业技能。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推动树立求精求准、求细求实的工作态度和极端负责、无怨无悔的工作作风。探索建立全国机关事务系统表彰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积极沟通有关部门,推进机关事务管理学科建设,探索在高等院校设置机关事务专业学位,实施专业学科教育。加强机关事务文化建设,挖掘提炼机关事务领域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更新观念、凝聚力量,促进保障质量提升。

  四、加快信息化,创新机关运行保障模式

  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要求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增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力,推进“互联网+机关事务”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机关事务,推进机关运行保障模式创新,提升保障信息化、便捷化水平。积极建设机关事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业务网上办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整合办公资源,再造工作流程,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保障高效化。推进系统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打造数据共享大平台,以数据集中和共享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动机关事务网络平台横向和纵向联网,有效破除条块之间、块块之间的层级壁垒,建设业务协同平台,促进机关事务系统上下联动、合作共治。鼓励开发专门APP,将机关事务工作转换为可订制的服务产品,将提供服务的过程转变为处理订单的过程,以服务管理订单化、沟通反馈常态化以及服务评价数据化,优化服务保障体验、创新服务保障模式。

  五、推进绩效化,提升机关运行保障效能

  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创建节约型机关要求,强化成本观念,注重效能达成。严格控制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规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比;突出保障重点,聚焦质量和效益,持续优化机关运行经费支出结构。着力建立健全各类机关运行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根据机关运行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制定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和有关开支标准。推进建立集中统一的机关运行成本核算和监控机制,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深化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设立专门的机关运行经费功能分类科目和会计科目,完整、清晰、准确地核算和控制机关运行成本。改进和优化机关运行成本调查统计制度,进一步明晰统计口径,扩大统计范围,深化统计数据分析,加强统计成果应用,推动机关运行所需资金、资产、资源使用规范、高效。聚焦关键环节,加强资产规范管理和调剂使用,强化处置平台监管;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实物资产盘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配置计划制度。推进公务用车服务平台建设,共享车辆资源,统筹调度使用,推动维修、更新购置审批、处置拍卖统一网上办理,鼓励装载卫星定位系统以开展全过程、全方位监管。鼓励实行公物仓制度,探索搭建网络虚拟公物仓平台,推进资产共享共用,避免资产重复购置,规范临时活动购置资产监管,加强闲置资产盘活利用。研究制定规范机关后勤服务的政策制度,确定后勤服务项目和标准,制定购买服务示范合同;立足机关运行基本需求,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和标准提供后勤服务,杜绝超范围、超项目、超标准保障。推动服务保障资源共用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上级政府与属地政府上下联动,同一城市各区政府区区联动,鼓励党政机关与社会公众共享服务保障资源,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构建行为节能、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并重的节能工作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引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和应用,推动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探索推行机关事务工作绩效管理,合理设定指标体系,科学制定评价办法和标准,加大评价结果运用,不断压减财政开支、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推动各地区把机关事务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增强机关事务工作的约束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