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安全隐患 实现节能升级 优化外观形象 ——外交部办公主楼外墙改造工作纪实
外交部办公主楼于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正式投入使用,迄今已20年有余。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石材干挂工艺缺陷日益显现,甚至出现个别脱落险情,保温材料防火及热工性能减弱失效,石材表面受风雨侵蚀陈旧黯淡,亟待通过升级改造彻底解决问题和隐患。经批准,外墙石材维修改造项目于2016年6月正式开工,2017年12月提前顺利完工。通过维修改造,我部办公区的使用功能和整体形象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实现除险加固、节能保温、外观美化一举三得。
扎实开展研究论证
统筹兼顾科学立项
改造项目面临诸多困难制约和风险挑战:体量庞大,主楼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外墙石材面积约4.2万平方米;带户施工,改造需在保证正常办公和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通过高空作业拆除旧有石材、固定焊接龙骨体系、重新外挂安装石材等多道复杂工序;缺乏先例,类似改造工程在北京市和中央国家机关尚无经验可借鉴,在技术、管理及施工组织方面均存在不确定性,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一道必须攻克的难关。外交部党委高度重视改造工程,要求行政司攻坚克难啃下这块硬骨头。为打好这场攻坚战,我们本着严谨专业的原则组织多轮专家可行性研究论证,对石材挂接方式、脚手架搭设防护、施工安全组织等关键环节反复推演,确保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协力推进项目实施
一、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干扰。主楼外立面为弧形,造型复杂,脚手架最高处超过80米。为保证安全,原脚手架方案需穿过400余间办公室并固定于室内,势必对正常办公造成极大干扰。我们邀请国内施工脚手架规范制定专家牵头论证,在专业检测和严格计算基础上,对实施内容和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减少脚手架搭设拉接点,使受影响的办公室减少为36间,压缩施工周期1个月,在“零周转搬迁”的基础上顺利实施。
二、发扬工匠精神,开展技术攻关。外挂石材体块大,最重达100公斤以上。因现场场地局促,无法安装升降机,石材运输一度成为难点。采用普通吊装垂直运输存在安全隐患,试点阶段石材吊升过程中屡次出现摆动,撞碎多块玻璃,且工作效率低下,施工进展缓慢。如使用楼内电梯运输石材,则会进一步挤占本已十分紧张的电梯资源,给正常办公带来更大不便。为破解难题,我们组织参建各方开展技术攻关,号召一线工长发扬工匠精神,集思广益研究解决办法,最终提出增设导轨,加装底部拖架的技术“小发明”,消除了石材摆动,保障了运输安全,提升了运输效率。
三、坚持勤俭办外交,节约建设成本。勤俭办外交始终是外交部的优良传统。对拆除下来的石材再利用,内院立面使用旧有石材,临街立面使用新石材,石材利旧率达到40%,节省了建设资金、节约了能源资源。
四、主动担当作为,严格项目管理。安全是项目的生命线。我们要求参建各方合力抓好工人教育培训,完善消防措施、动火程序和应急机制。工程收尾冲刺阶段,为确保万无一失,项目主管同志节假日无休,夜晚加班至21:30,不畏严寒全天候进行施工巡查和旁站管理,以钉钉子精神强化现场管理,以实际行动确保项目安全推进。
善抓机遇把握细节
全面提升改造效果
我部始终坚持利用本次改造的难得机会优化提升办公主楼的使用性能。一是外墙保温材料全面更新,显著改善了建筑保温和节能效果,楼内同事普遍反映改造后冬季室内温度升高,舒适性明显提升。二是新型岩棉材料防火级别由B1级难燃提升至A级不燃,彻底提升主楼的安全标准,有效降低消防风险。三是对外墙整体效果进行设计把关,通过调整石材分格、改装窗套等细部处理,使主楼外观更加庄重,细节更加精致,与2010年建成的南楼更加和谐统一。四是通过加装屋顶雨水檐沟,解决了冬季落冰的困扰;新装LED引导灯,为我部主要外事活动入口增添新亮点。
主动宣传及时沟通
赢得理解获得支持
按照部党委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的要求,我们主动通过宣传展板、网上通知、上门沟通、样板说明等形式,加强与各司局沟通协调,预告通道临时封堵、噪音施工范围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对办公的影响,同时根据重要外事活动安排动态调整施工计划。
改造期间,正值我部相继筹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重大外事活动,外交业务工作极为繁重。面对施工带来的不便和干扰,干部职工顾大局、讲奉献,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改造完成后,干部职工自发在我部论坛发帖,为办公环境改善、办公楼形象提升点赞。来部参加活动的驻华外交官和外国记者对主楼外观形象的改变纷纷给予积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