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谋划 统筹推进 完善机制 创新思维开展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
近年来,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把标准化建设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机关事务工作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实施“标准化+机关事务”发展战略,提升认识,着力体系构建,强化系统推进,健全工作机制,高质量开展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2018 年国管局、国标委将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纳入机关事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及全国第五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
一、坚持体系思维,顶层规划重点突破
机关事务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推进标准化建设应当坚持体系思维,注重整体规划、重点打造和配套完善。
一是始终坚持高位谋划。率先将标准化建设纳入《四川省机关事务工作“十三五”规划》8大创新工程。立足标准化建设涵盖“机关事务全系统机关事务工作全领域”定位,按照重点突破、分步拓展思路,制定总体方案,科学长远规划,确立“6+N”体系结构和“1+21+N”工作模式(6大标准体系起步,逐步向N个业务领域拓展;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率先示范,分类辐射21个市州,再向N个省直部门和县区延伸),明确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
二是率先突破分步拓展。按照先易后难、试点示范原则,认真梳理筛选,明确从制度基础相对牢固、管理基础相对扎实的国有资产管理、公积金管理、机关办公楼物业服务等方面开展标准构建,形成6大标准体系,率先突破。在此基础上,按照“系统、完整、适用、协调”的原则,分步拓展完善体系,着力在办公用房管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公务接待管理等7大机关事务核心职能领域搭建标准体系,力求简化程序和管理流程再造,高质高效发挥作用。
三是积极提升转化成果。在全面制定标准体系基础上,注重成果提升转化,制定发布地方标准。积极组织推动公务用车管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机关后勤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重点标准上档升级,会同省、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发布省级、市级地方标准。已出台《公共机构节约能源管理规范》《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规范》2个省级地方标准,《机关办公楼物业管理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已完成专家审查。
四是着力完善体系配套。从运行经费节约、服务保障资源节约、机关能源节约和人力资源节约等方面入手,着力创新打造节约型机关建设规范。完善机关办公环境5S管理(以整理、清洁、安全、节约、素养5大要素为依托,对机关办公用品、文件、物品、人员等进行高效管理)标准,规范统一5S管理涉及的项目清单目录、环节流程、工作方法,助力体系健全完善。
二、坚持系统思维,点面统筹全省推进
按照全省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一盘棋”布局,因地制宜,加强调研指导培训,注重交流协作,分类分步统筹推进标准化建设。
一是选好试点以点带面。按照“分批打造、逐步推进、全面覆盖”工作思路寻求突破,分3个梯次部署市(州)分步试点和全面开展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2017年,选择有特色基础和在全省范围有示范效应的成都市“标准化食堂”管理、广元市智能化公务用车监管、绵阳市机关事务智慧管理、宜宾市绿色机关建设的4个市,先行先试推进标准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结合全国试点任务,在巴中、雅安、达州等8个市(州)开展第2批试点,2019年其余市(州)全面推开,到2019年底实现市(州)标准化建设工作全覆盖并拓展延伸到部分县(市、区)。
二是找准问题分类指导。针对市(州)工作开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以面临的重点问题、特色亮点工作、核心职能和亟需制定标准促进工作等4个方面为破题点,按照全面体系搭建和地方标准制定2种模式,分类进行指导,统筹部署,避免重复建设。针对省直部门机关事务工作中反映集中的问题,选择省国资委作为标准实施试点单位,以贯标为切入点,协同开展标准化建设,指导市(州)开展机关办公环境5S管理工作。
三是强化调研助力推进。以专题调研形式,重点了解市(州)、省直部门在国有资产、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等重点领域标准化需求,参与指导帮助标准体系和专项标准体系建立和标准制定。结合全省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将标准化建设作为机关事务大调研的重点课题,局领导分组带队深入全省21个市(州)基层一线和省直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助力全面持续推进。
四是加强协作注重培训。邀请市(州)管理局参与省管理局重要标准制定,聘请市(州)专家参与省级地方标准审查评估,探索省管理局下派市(州)指导工作、市(州)上挂省管理局学习锻炼的人才交流模式。定期组织开展培训,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向市、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省直部门推送普及标准化相关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和理论探索、实践经验文章,提升干部职工标准化认识。
三、坚持长效思维,优化机制保障实施
着力固化优化制标贯标、修订改进、监督考核等全过程工作机制,完善组织领导、经费保障、信息化助力等保障机制,确保标准化工作取得长效。
一是固化制标贯标机制。通过总结标准体系和地方标准制定经验,形成规范化流程,明确包括摸底调查研究、制度汇总梳理、体系框架构建、流程优化梳理、关键环节控制和核心标准编制等环节的方法步骤。标准制定后,及时组织贯标培训,邀请专家对机关事务工作流程、技术规范进行专题讲解辅导,形成领导带头学标准,全员共同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二是完善督查改进机制。一方面,对前期发布的标准体系和地方标准及时组织检验论证,总结执行情况,适时修订升级,提升标准适用性,逐步形成对口业务单位边执行、边记录,牵头组织单位和业务单位共同修改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建立实施督查台账,加强对标准制定和执行情况督查检查。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内部检查和标准执行部门座谈会,发现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三是建立信息技术辅助机制。按照“标准化+信息化”理念,建设“互联网+机关事务”智慧管理(1+X)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打造“综合数据仓库+多个业务数据子库”及“综合应用平台+多个业务应用子系统的数据体系”,将各业务信息平台操作流程与已制定标准体系中的规范流程匹配一致。同时,利用OA系统、移动终端等固化标准成果,提升标准应用范围和频率,建立信息技术辅助推进机制,切实将标准融入到日常业务工作中来。
四是健全组织保障机制。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制定工作规则,提升组织保障力。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预算;定期与财政、科技、质监等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追加专项资金、申请“软课题”研究经费、对地方标准申请专项补贴,提升经费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