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嘴村的“单身汉”
文/廖虎
我是四川省绵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2018年6月,我带着领导和同事的嘱托,驱车120多公里赶往绵阳市三台县紫河镇青龙嘴村,开启了驻村扶贫的日子。经过1年零9个月的浸染,我已经完全融入了村子,按老乡的话说,“廖虎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青龙嘴村民”。
从挨家挨户走访开始
青龙嘴村地处绵阳、遂宁两市交界,全村共836人,其中贫困户52户、125人,人均耕地0.6亩,是典型的边远贫困村。想让老乡早点脱贫奔小康,首先要摸清家底。一到村上,我就忙活起来,和队员挨家挨户走访,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住房情况、饮水条件、致贫原因、收入来源、享受政策情况等。两个月后,我汇报工作时,对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已如数家珍。
扶贫必先扶智。走访中了解到,村里一些留守儿童喜欢读书,我和同事们立即捐款2400元,购买了300多册儿童读物和一个大书柜,打造出一间留守儿童图书室。每到周末,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2019年春节前夕,为让贫困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佳节,我联系所在单位到村开展慰问活动,向贫困户送上慰问金和大米、食用油等物资。驻村至今,我已经协调联系帮扶单位到村慰问20余次,争取到慰问金5万多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组织村两委委员迅速开展防控值守,并想方设法为村里购买防疫物资。
修路引水改善居住环境
青龙嘴村坡地多,地形崎岖,加之在家青壮劳力短缺,很多地只能撂荒。为盘活山坡土地资源,我打报告、写请示、争取项目,经常往镇上、县里、市里跑。经过3个月努力,终于争取到了“幸福美丽新村”项目的落地。项目包括在山坡合理规划产业道路、蓄水池,合计投入资金300万元。村民得知后倍受鼓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青龙嘴村新建产业道路7.3公里、蓄水池3口,山坡地边都通了水泥路,村民可以骑车把农具直接拉到地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日子一去不返。
2018年9月,村里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主体工程竣工,但配套设施建设仍存在资金缺口。为让大家伙儿早日乔迁新居,我多方协调,争取到资金6万元,完成居民点10套房屋的外墙美化、水电入户、厨厕改造,新增广场便民设施和太阳能路灯。如今,安置点成了青龙嘴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产销结合敲开致富门
要想敲开致富门,就要发挥机关事务系统的优势。我的身后,是绵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2019年春节,受市场影响,村里200余亩羊角菜丰收后面临滞销。看到菜要烂在地里,村民们愁肠百结。我立即向单位领导汇报,协调机关食堂现场收购10余吨蔬菜。看到拉菜的车渐行渐远,村民脸上愁云散去,笑容中有喜悦,更有感激。
结合村子的地理自然条件及产业基础,我联系协调农业公司向村里赠送价值4000余元的南瓜种及红薯种,邀请技术人员现场讲授、跟踪指导种植,并与村集体、种植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2019年,农业公司共收购南瓜26吨、红薯15吨,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万余元,种植户户均增收逾千元。为了保住农民收入,青龙嘴村又与绵阳市政府机关食堂、农业公司签定长期协议,建立了农副产品定点购销机制,每年采购额近10万元,以产销结合的方式帮助贫困群众真正实现了“种子播到地里,收入揣进兜里”。
我是两位六旬老人的独子,是丈夫和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却在青龙嘴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单身汉”。有人问我,扶贫工作苦不苦,我总是回答道:“虽然流了很多汗、操了很多心,但看到群众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村子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我觉得这就是最幸福的滋味。”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