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机关事务标准实施过程中内外系统的支撑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0-11-25 14:5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 / 郑文京

  

  机关事务标准实施,是指将涉及机关事务各项标准的具体要求、技术规范,推行到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各项工作,通过标准执行者的合规工作、达标行为,实现工作质效提升的过程。机关事务标准实施具有3个鲜明特点:一是关键性,“标准的生命在于实施”是从事标准化建设的机关事务工作者的感悟和共识,从逻辑上观察,标准实施既是标准制定后的推进执行过程,也是标准评估修订的逻辑前提,更是标准化建设的初衷和关键;二是持续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推行运用标准,应保持定力、常态推行,通过标准实施管理者、执行者、监督者等的持续同向发力,实现对机关事务工作的正向规范激励、负向约束整改,达到标准固化落实、优化工作质效的目的;三是开放性,标准实施是一个开放运行系统,必须坚持开门开放,将“信息公开透明、吸纳各方参与”贯穿到标准实施各个环节,做到管理者明白、执行者掌握、服务对象知晓。

  标准实施是一个整体系统,具体实践中包含5个要素:一是确定的工作主体,即在机关事务标准推进过程中承担管理、执行、督查、考核、评价等工作的各类人员;二是清晰的工作职责,即各类机关事务工作主体、该类主体各层级人员在标准实施中担负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三是规范的工作制度,即为实现和保障机关事务标准实施,针对标准内部运行、外部保障建立的规章制度;四是流畅的运行程序,即标准施行过程中,针对标准宣贯、执行、监管、考核、评价等重要环节设定的具体工作流程;五是有效的辅助工具,即为实现标准高效有序运行,提高工作效能,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的管理服务平台、机关事务数据中心。5个要素在标准实施中不可或缺,协同发挥作用,形成有机整体,确保实施成效。

  标准实施作为系统性工程,需要两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支撑,一是标准实施的内部运行系统,即标准宣贯、执行、督查、考核、评价全过程的内部工作体系,包括标准实施的相关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标准执行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它是标准实施的核心保障;二是标准实施的外部保障系统,即确保标准运行的外部硬件、软件条件,包括标准实施的人员素质、组织管理、手段工具等,它是内部系统良好运转的重要保证。

 

  内部运行系统,标准实施的核心保障

  标准实施内部运行系统,包括标准实施主体和标准运行工作节点。

  标准实施主体按系统层级和担负角色,可分为管理、执行、督查和考评4类主体。实施管理主体是标准实施的组织者、保障者,包括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主要承担组织管理、工作保障职责。作为标准实施组织者,应对标准推行全过程及重要工作节点进行规划设计,明确标准实施管理者、执行者、监管者和考评者的工作职责、具体要求;作为标准实施保障者,应就标准推行过程中硬件条件配备(设施设备、信息平台等)和人员能力建设(标准意识、专业技能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证。实施执行主体包括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履行国有资产、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等管理职能的内设机构,以及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机关后勤服务机构。当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的社会专业团队,已在标准执行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上述主体的日常工作已成为标准执行的主战场,“依标学、对标干、用标行”是常态准则、持续要求。实施督查主体可分为日常督查、专项督查主体。前者是指对机关事务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日常巡检、常规检查的人员,包括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服务团队管理层等。后者指就机关事务某项标准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人员,成员除日常督查主体外,还包括作为服务对象的党政部门、履行专项监管职能的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行业协会等。如机关绿色食堂标准的实施,应有农业农村部门农产品监测机构、市场监管部门餐饮(食品)监管机构的参与。实施考评主体指对标准落实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考核、给予质量和效果评判的人员,可分为实施情况考评、满意度调查、第三方机构评价3类主体。实施情况考评主体,是对标准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的人员,包括标准实施管理者、执行者中管理层、以及一线操作骨干人员。满意度调查主体,指标准应用过程中直接服务的各类群体。第三方机构评价主体,是指一批或一项标准施行一个周期(通常为1-2年)后,组织开展综合独立评价的专业机构,包括专职从事经济社会调查、标准化工作的机构。

  标准运行节点,是指对标准施行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标准落实成效的工作环节,包括宣传贯彻、执行应用、督查考核、实施评价等。标准宣传贯彻,是标准实施的首要任务,标准宣贯的力度决定着标准施行的深度,机关事务相关标准制发后,实施管理主体应及时制定宣贯文本(如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宣贯提纲等),就该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内容范围、工作要求、技术规范等进行解读,组织机关内设机构、下属单位、服务团队、相关部门后勤服务机构人员开展专题宣讲培训;将相关标准的正式文件、宣贯文本等,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服务窗口公告栏等信息载体上及时公告,做到标准广而告之,既是标准化建设的法定要求,也是标准实施管理者、执行者的郑重承诺,还是服务对象依标监督的客观依据;标准实施管理、执行主体依据专项标准和实施方案,制定各层级人员岗位职责,梳理形成操作规范、具体流程供员工执行。标准执行运用,是标准实施的重中之重,标准实施执行主体的管理层组织有关一线员工对照专项标准、实施方案和操作手册,结合岗位实际开展落实标准的操作实训,其目的是通过操作演示标准具体要求,强化一线人员工作规范;标准执行一线主体对照岗位职责和操作手册,完整准确地将专项标准外化、固化为日常工作行为;为提高标准执行能力,在标准实施到一定阶段组织开展的一系列研讨交流、考试评比、技能竞赛、示范岗创建等,旨在树立工作一线标杆、发挥人员“头雁效应”,用典型示范强化一线员工标准操作技能。标准督查考核,按其指向对象可分为4类,一是标准实施执行者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情况,二是执行人员对专项标准的认知及专项技能获得、提升情况,三是保障标准正常运行的设施设备、信息系统等硬件装备建设使用情况,四是标准执行过程中形成的必要的资料文档、工作台账、数据分析等“痕迹管理”信息。标准实施评价,是标准实施管理者、执行者管理层就标准施行情况和落实成效组织开展的评估工作,既是对标准执行过程的约束,也是开展后续标准修订的依据。按评价指向的内容,可分为符合性评价、效果性评价,前者是对该标准设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评价,后者则是对产品使用体验、服务过程感受等的评判;按参与评价的人员,可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前者如标准实施管理者、执行者管理层组织的自查自评、标准实施情况测评等,后者如服务对象走访回访、满意度调查、第三方机构评估等。

 

  外部保障系统,标准实施的重要保证

  机关事务标准实施,是以人为主体落实机关事务工作规范的过程,也是借助工具载体实现标准化建设目标的活动。强化标准实施保障,实质是提升外部保障体系3个关键“支点”——人(主体)、事(组织)、物(载体)的功能和效用。

  合格匹配的工作主体,是标准实施的首要条件。要确保标准有序施行、取得实效,必须重视和提升主体素质,一是涵养标准化意识,“思想引领行动,认识决定力度”,只有厚植标准实施管理者、执行者、督查者的标准化意识,才能组织好、落实好、监督好标准的实施;二是培养专业化技能,标准执行者特别是一线操作者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是标准得以完整有效落实的根本保证,推动标准执行者持续获得、提高、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标准实施管理者恒定不变的任务;三是磨砺严谨精细作风,常态开展“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活动,使追求极致、崇尚完美的“工匠精神”成为标准实施主体的内心渴望和自觉行动。

  开放严密的组织管理,是标准实施的重要支撑。标准实施依赖于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有效的管理制度,一是开放的组织架构,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标准实施)小组,在坚持“以我为主、员工主体”的基础上,应吸纳标准化主管单位、职能监管部门、社会专业机构参与,以开门开放理念引入外部智力推动标准实施;二是科学的制度机制,针对标准内部运行、外部保障的关键节点,设立科学合理、务实管用、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管控和支撑标准顺畅有序运行;三是有力的保障条件,根据标准实施进程,及时组织调配管理、执行、督查主体,以工作力量的最优化实现标准落实成效的最大化,强化资金保障,为标准实施提供必需的硬件条件(设施设备、信息手段)、软件支撑(宣讲培训、氛围营造)。

  先进适用的信息工具,是标准实施的效力倍增器。按照“务实管用、小步快跑”原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紧扣既定的标准体系,开展机关事务信息平台建设。以专项标准设定的关键指标、工作流程,开发对应的信息平台;以标准执行的痛点堵点,动态调整平台设计;以优化服务对象使用体验,及时升级信息平台终端。通过标准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使标准实施由“人为指令”转为“客观指标”,从而实现标准推行高效有序、落实有力。

  (作者为四川省绵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