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竹村的“白面书生”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1-03-25 10:55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宁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9月28日上午9:00,宁波市委党校103教室,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选调生、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葛竹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步林作为选调生扎根基层的代表,走上了2020年宁波市新录用选调生初任培训班的讲台。他顿了顿嗓子,一年多乡村工作的酸甜苦辣开始娓娓道来……

  根据组织安排,2019年8月,陈步林到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葛竹村挂职锻炼,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葛竹村坐落在四明山支脉边上,距宁波中心城区10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进出以盘山公路为主。报到那天,陈步林被村干部领到闲置多年的村校,那里就是他即将栖身两年的“家”。一日三餐,要么与工地上的外来务工人员一起搭伙,要么就自己解决。看着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条件,陪同报到的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干部不禁暗自担心:这个刚出校门进机关,一句宁波话都听不懂,一直生活在大城市、没有半点乡村生活经历的90后“白面书生”,能在这个地方呆上两年、好好开展工作吗?

 

  先过“三关”

  初到葛竹村,确实有太多困难需要面对和克服。

  葛竹村四面环山,山中竹林成片,夏季蚊子特别多,陈步林首先要过好“蚊子关”。“白面书生”细皮嫩肉容易招引蚊虫,加上蚊子“欺生”,因此陈步林在村里的睡觉时光就成了一部活生生的“蚊子斗争史”。他也向村民请教土办法,比如屋里熏艾草,或者通过抽烟让身上时常有烟味等,但总不能完全凑效。经过整整一个夏天的拉锯,蚊子渐渐地变得“友好”了,他也终于练就了“百毒不侵”之身。

  在当地,绝大多数村民都不会讲普通话,只说方言,村委会开会的“官方语言”也是宁波话。这对于从小在北京长大的陈步林来说,简直像听天书一样。为了过好“语言关”,他一边在网上学习《来发讲啥西》等关于宁波方言的视频,一边虚心向村民请教,并学着用方言和他们打招呼、做交流。慢慢的,陈步林也能用夹生的宁波话和大家拉家常了。

  山区的交通基本“靠腿”,对体力要求很高。村后山有一条13公里长的山林旅游步道,需要每半月派村干部去清理步道上的垃圾,并排查山林火灾隐患。由于之前在机关工作缺乏锻炼,陈步林第一次参加巡逻就出了“洋相”,4个多小时的路程中,脚底没少打滑、几次差点摔跟头,脚上也磨出了血泡,同行的村干部开玩笑说他是“白面书生”。陈步林于是暗下决心过好“体力关”。除了经常在村里跑步锻炼之外,他坚持每期参加山林巡逻,一点点训练、一点点进步,终于练就了村民那样走不烂的“铁脚板”,成为了老百姓眼中那个既能握“笔杆子”、又能扛“镐把子”的陈书记。

 

  发展生态旅游

  葛竹村共有203户、480名村民,因不少人外出务工,村里常住人口不到100人,大多是老人、小孩,还有6家困难户。2018年村集体收入7.5万元,村民年均纯收入1.5万元左右,是一个集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相对贫困村。这样一个小山村,如何才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呢?

  山清水秀的葛竹村,有蒋介石母亲旧居、王氏宗祠、武岭学校葛竹分校等多处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国建筑,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是浙江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陈步林和村干部一起谋划,确立了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积极争取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等部门的支持,投入资金修缮祠堂,建设村游步道,修建停车场等,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容纳度,引进专业团队发展民宿。

  武岭学校葛竹分校1932年由蒋介石出资兴建,占地1900平方米,尽管闲置多年,但主体建筑保存较好、人文价值较高。经过陈步林的反复对接沟通,成功引进一支专业运营团队在此开办国学特色学校、发展乡村民宿。在保持学校原貌的基础上,该团队投入200多万元将学校改造成为集住宿、餐饮、会议、培训、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宁波乐草空间民宿”。今年国庆节期间,民宿客房天天爆满。

  “引进专业团队发展民宿经济,村集体不用投入一分钱,每年还能增加6万元的租金收入,对村里的知名度和人气提升,都很有帮助。”谈起村里的民宿,陈步林一脸自豪和欣喜,“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国庆节期间,村民摆在村口的农产品小货摊被游客买到‘断货’,连村里自动售货机里的商品也销售一空。下一步把餐饮搞得更有特色一点,葛竹村的民宿经济会更好。”殊不知,当初为了掌握各地民宿的情况,他和同志们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走了将近60个村庄,深入开展调研。为了专业团队的引进,他更是一次次登门拜访、一次次实地对接、一次次开会研究修改方案,最后才让项目落到实处。

  葛竹村山林田地资源丰富,发展生态养殖种植业,可以发挥资源优势,带动村民增产增收,但这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2019年底,当得知宁波市佛教协会有善款支持乡村建设的消息后,陈步林和村干部先后30多趟登门拜访,一遍一遍地汇报、修改村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最终争取到了40万元专项资金。村里制定了严格的建设实施方案,加强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林地生态养鸡场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近3000只散养土鸡已产蛋并走向市场。村里首个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也已落成,并与市农科院达成协议,共同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和瓜果。在宁波市政府举办的消费扶贫进机关专项活动中,葛竹村的农副产品受到了机关干部的欢迎,5天时间实现销售额5万多元。

  在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同时,陈步林和同志们一起牵线搭桥,引进网易严选(宁波)等3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邀请畜牧、林业、蔬菜、养殖等方面专家到村里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提升种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完成“葛竹”产品商标注册和葛竹土特产商行营业执照办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管理部门验收,全力打造现代农产品品牌。

  一年多来,在陈步林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葛竹村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到21.6万元,加上其他收入,村集体收入已经超过160万元。村里的几个贫困户通过参加村里卫生清洁、村容村貌的日常管理,以及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日常管理等,每月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

 

  学习乡村治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里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关系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对村干部的政策水平、专业素养和工作艺术有很高的要求。陈步林沉下心来,拜村镇干部和农民为师,学习有关农业农村的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请教“动员村民、说服村民、教育村民”的工作方法,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中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葛竹村口罩、酒精等防控物资奇缺,很多值班人员只能将口罩反复使用,陈步林与农村指导员一起,四处联系,3次驱车将个人筹集的口罩、酒精、消毒液、防护手套等防疫物资和米、油等生活用品送到村里,与村干部一起走家进户,深入开展巡逻劝导、交通执勤、疫情宣传和信息发布等工作,重点把控武岭分校的隔离人员,排查劝返所有外来人员和车辆,每天两次对村民逐一进行体温测量和登记,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隐患点,为村民们筑起了防疫的“铜墙铁壁”。

  今年3月,按照中央有关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要求和省市区的工作部署,村里要开展以拆除旱厕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葛竹村共有78个旱厕,条件很差,但村民们祖祖辈辈已习惯使用旱厕,个别村民对拆除工作有抵触甚至对抗情绪,工作阻力较大。陈步林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政策解读和思想工作,并建议村干部要带头拆,同时加快启动5个新公厕的建设。在拆除过程中,个别村民情绪比较激烈,陈步林和同志们顶住压力,耐心做好安抚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村里提前完成了这项任务,得到镇里的表扬。

  8月初,台风“黑格比”登陆浙江。为避免台风带来的损失,陈步林与村干部一起抢摘村里的水蜜桃。台风登陆时,他连夜在村委会值班,并每隔1小时查看一下村口河水上涨情况,对村里老旧房屋、地下通水管道等风险点进行严密排查,及时转移受灾群众。第二天早上,一位村民因高温中暑、脱水严重,情况十分危急,陈步林冒着塌方和落石的危险,开车把他送到医院,因抢救及时,这位村民终于转危为安……

  在村里呆的时间长了,陈步林和村民们渐渐地熟悉了,也建立了感情。他经常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些日用品,有时就是买瓶矿泉水。小卖部的老板说:“陈书记,我们这么熟,你来买东西就不用给钱了,一瓶矿泉水也没有多少钱,搞得这么见外。”陈步林笑着说:“其他人来你这里买东西都给钱,我也不能例外。哪怕就是一块钱,我如果不给,良心账就对不上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葛竹村的经济状况、人文环境和社会秩序都有了明显改观,先后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村落”“省历史文化名村”“省级民主法治村”,葛竹村党支部被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

  “这一年多来的农村工作,我主要的体会是三个字:一是‘诚’,要诚心诚意和村干部、村民交朋友,虚心向他们学习。村民来反映问题,要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不要急于打断,也不要说大道理,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帮他们想办法、出主意、解决问题。二是‘创’,现在的农村,发展的主客观条件都很好,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勇于打破各种框框,激活沉睡的资源。三是‘正’,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不能有私心,决不能让村民觉得当干部的就可以搞特殊、可以白拿群众一针一线。”陈步林在培训班上说道。

  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