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机关事务工作保障和管理效能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1-03-25 15:5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中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机关事务工作为机关运转和政务运行提供资金、资产、资源和服务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推进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更好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职能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机关事务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对标“十四五”时期“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治理思维、治理理念,把机关事务工作放在国家治理的高度去认识、去定位、去谋划,全面依法履行职责,着力提升机关事务保障和管理效能,为党政机关高效运转、提高施政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机关运行保障对象涵盖各级党政机关,保障的效果效能既影响机关自身运转效率,也辐射政务运行质量和公共服务能力。机关事务工作的理念和导向、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党政机关的运转效率,关系政府的施政效能,关系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机关事务部门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担当,深刻认识、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狠抓事业谋划、工作落实和制度完善,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四个意识”的政治机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行政机关,有力保障党政机关规范高效运行的服务机关。

  机关事务部门要始终把“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推进机关事务工作的思路举措,推动理论武装向广度深度拓展,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规范和完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管理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见行见效。始终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扎实践行忠诚、为民、务实、奉献、创新、效能、节约、廉洁等工作要求,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统筹加强集中统一管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等目标。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其实质是机关运行保障资源的管理模式和配置方式,直接反映了机关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对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至关重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机关事务工作始终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同频共振,坚决拥护改革,主动参与改革,积极投身改革。1983年,中央提出,要逐步解决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问题,拉开了机关事务管理改革的序幕。机关事务工作坚持后勤服务社会化方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转变服务保障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逐步实现从内部封闭、分散保障到市场导向、集中统管转变,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机关运行保障需要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中央和国家机关将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和后勤服务职能在机构上分离,组建了专门后勤服务机构,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加大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2019年,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服务外包率达到69.5%。很多地区利用建设行政中心多部门集中办公的契机,打破“小而全”模式,实现了基于市场化的集中统一管理,保障效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按照中央要求,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医疗保障局等新组建部门不再设立单独的后勤服务机构,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提供后勤保障。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创新服务保障模式,完善工作机制,按照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经费归口、资源共享的原则,为新组建部门提供4大类16项后勤服务,探索建立组织、经费、运行、评价、监督等5项工作机制,有力保障了部门平稳有序运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新组建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督促社会服务机构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统筹做好集中办公区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

  实践证明,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基础,对机关运行保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既精简了机构人员、节约了行政资源,又规范了服务类型、提高了工作效能,是后勤改革的方向。要坚定不移推动集中统一管理,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进一步完善机关事务部门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推动机关运行保障所需资金资产资源归口管理、统筹配置、集约使用,逐步实现事权统一、权责明晰、运行顺畅、保障有力。积极稳妥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改革,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机构精简、职能优化,管理内置、服务外购,统分结合、保障有力”,构建机关事务主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各部门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后勤服务通过市场化方式供给的机关事务管理新格局,推动机关运行保障更均衡、更优质、更高效。

 

  大力推进标准化信息化

  标准化、信息化是提高机关事务工作质量、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对提升保障和管理效能具有整体性、变革性、重塑性作用。在标准化方面,全国已经组织开展了两批机关事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确定了22个试点单位,出台机关事务国家标准7项、新立项两项,各地区共出台128项地方标准,成立了全国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标准体系日益健全,标准化实施效果逐渐显现。标准化已经成为健全机关事务管理制度的重要载体、提升机关事务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标准的理念、规范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信息化方面,全国29个省(区、市)完成了公务用车“全省一张网”平台建设,18个省(区、市)初步建成办公用房管理系统,19个省(区、市)建设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系统,有的地区整合建设了机关事务大数据中心和一体化平台,为党政机关统一提供机关事务信息化服务。“智慧后勤”亮点频出,一些地区和部门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办公区运行保障、住宅区物业管理中,着力构建“智慧机关事务平台”“机关事务云”“机关事务网上办事中心”,管理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要坚持以标准化、信息化赋能机关事务管理实践,推动机关事务工作更加规范、更富质量、更有效能。以标准化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加强全国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的系统规划、统筹谋划、指导协调,大力推进国家标准立项,编制《机关事务管理基础术语》《机关办公区域物业服务评价规范》,健全机关运行保障实物定额标准、支出定额标准、后勤服务项目标准等,推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衔接协调,构建高质量的机关事务标准体系,确保完成《机关事务标准化发展规划(2018—2020年)》目标任务。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精细化水平,努力实现从管理科学化、数字化向智能化、智慧化飞跃。建设全国机关事务数据直报系统,整合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机关运行成本等主要业务模块,促进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业务一网通办。加快推进中央国家机关“智慧后勤”建设,开展“智慧机关”“智慧社区”试点。加快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编制机关事务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标准规范,为各省(区、市)机关事务部门构建“全省一张网”提供技术支撑。加强统筹规划,完善顶层设计,编制《机关运行保障数字化建设规划》,作为机关事务“十四五”规划的子规划,探索建设全国“机关事务云”,逐步实现全国“一张网”,构建机关事务管理的“大平台”。

 

  加快完善机关运行保障制度体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推进机关事务法治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机关运行保障制度体系,是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推进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及机关事务法治建设的力度、速度、效果明显提升,在已出台《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基础上,中央层面制定印发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等,各地也制定完善了相应的配套制度,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提高机关事务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对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机关事务管理制度建设还要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一要加快推进机关运行保障立法。国家机关由机构要素、人员要素和物质要素三部分构成。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有专门规范机构设置和组织编制的,如《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法律,《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也有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法律规章。要按照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安排,制定一部全面规范机关运行保障的法律制度,加快推进立法工作,通过立法明确机关运行保障相关管理职责、保障事项、基本制度,推动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逐步实现机关运行成本可控、质量提升、绩效可比、监督有力。二要健全配套制度体系。围绕机关运行和政务保障要求,逐步完善资产、资源、资金统筹和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集约管理的配套制度,形成以机关运行保障法为统领、以综合性法规及专项法规为主干、以规范性文件为延伸、以各类技术标准为支撑的机关运行保障制度体系。三要强化制度执行。把尊法守法的理念、原则贯穿到保障和服务管理的全流程、各环节,确保各项工作在制度和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持续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机关事务部门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在办公运行、会议差旅、公务接待、政府采购、后勤保障等方面行简约、倡俭朴、戒奢华,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资金资产资源使用效率,推动机关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进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在全国范围内建成3600多家示范单位、180多家能效领跑者、3万多家节水型公共机构。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下降9.96%、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8.08%,人均用水量下降12.07%,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圆满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标任务。干部职工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机关节俭文化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党和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尤为迫切。机关事务部门要坚守节用裕民之道,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实落细,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尽可能小的成本,保障党政机关高效运转。开展机关运行成本统计、分析、考核和质量评价,逐步实现机关运行成本核算科学化、开支标准化、效益最大化。抓好《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组织实施,推动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统筹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食堂、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持续做好机关节水、节电、节粮、节油、节纸等工作,力争到2022年70%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引导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

 

  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保障和管理效能,归根结底靠的是人的能力、水平、作风,靠的是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职工队伍。机关事务部门要多渠道吸引人才、优化培训,加强基层和实践锻炼培养,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专业思维、专业素质、专业水平。同时,积极推进机关事务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北京大学设立了国家机关事务研究中心,在公共管理专业硕士中开设了机关事务管理课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国家机关运行保障研究中心,招收从事相关研究的博士后;清华大学也拟成立国家机关运行研究院;湖北、四川、云南等地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成立10余个机关事务研究中心。各研究中心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法规政策研究、人才培养培训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为机关事务工作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武装和智力支持。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机关事务部门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树立整体人才观,抓好公务员、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加强队伍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健全系统内干部交流互派、人力统筹调配机制,组织多层次、跨地区的挂职交流、基层锻炼、委培代培,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业务比武、评比评优等活动,选树先进集体、模范人物、工作标兵、技术工匠、岗位能手,让专业化成为机关事务工作者的形象和名片。积极引智聚力,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务实合作,深化机关事务基础理论研究,健全学科体系,加强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培养,推进高端智库建设,为事业发展广泛汇聚智慧力量。

  机关事务工作直接服务机关、服务干部职工,涉及人、财、物,必须持续抓好纪律作风建设,为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保障和管理效能提供坚强保证。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推动内部巡视、审计常态化、全覆盖,筑牢风险防控的坚固防线。强化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切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清风正气。

  (原载于2020年第22期《求是》杂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