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化”融合引领公车管理创新
文/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落实国管局关于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大力推进公务用车管理领域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初步搭建了“2+5+N”公务用车管理标准体系,建成全市“一张网”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了全市公务用车保障管理水平。
搭建公车管理标准化体系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信息化工作,提出到2022年实现政务协同全渝通办,将重庆打造成全国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机关事务标准化信息化是大数据智能化在机关运行保障上的充分运用,重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领导认真审定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建设一流平台”“追赶标准化全国先进”目标,主持召开了2次全市标准化工作推进会和1次全市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推进会,局分管领导经常性指导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工作。立足公务用车管理保障对象广泛、层级交错、流程多样的实际,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谋划,梳理岗位职责,再造业务流程,分析了公务用车编制、配备、使用、处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工作职责、业务流程,确定了结构完整、内容全面、形式规范、层级分明的公务用车管理标准体系框架,并按照重点突破、分步拓展的思路制定总体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为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注重学习借鉴,向国管局和兄弟省市同行学习推进标准化的经验方法,向市标准化研究院的专家学习起草标准的业务技巧,提高了标准制定的质量和效率。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标准起草、征求意见、修订完善,逐字逐句推敲,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成熟一个出台一个,保证标准管用、好用。2020年7月颁布市级地方标准《公务用车标识管理规范》,规范了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标识,推进公务用车使用更好地接受公众监督、舆论监督,全市机要应急、实物保障用车标识化率达97%,执法执勤用车标识化率达82.6%。
针对标准化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明确了从制度基础比较扎实、管理基础相对牢固的领域先行推进、率先突破的方案。2020年11月,颁布市级地方标准《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管理规范》《市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编制核定规范》《重庆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规范》《市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年度配备更新工作规范》《市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规范》《市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处置管理规范》5个内部标准,完成了出台“2个重庆市地方标准、5个市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组织内部标准”的既定目标。同时,指导九龙坡区等5个试点区,从车辆调度、档案管理、运行费管理、人员管理、服务质量控制、绩效考评等方面制定形成45项组织内部标准,通过以点带面、多方联动,初步构建了全市公务用车管理“2+5+N”标准体系。
建设公车管理信息化平台
管理局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充分借鉴先进省市和本地先行探索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实地了解一线干部职工公务用车实际需求和车辆使用情况,在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化平台设计上突出资源共享、功能齐备、监管完善,兼具基础信息管理、审批管理、调度派遣、实时监管、费用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发布七大功能,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对公务用车编制、配备、使用、处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充分调动各平台建设使用参与方的积极性,综合研究分析全市和各级各单位财政状况,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采取了第三方出资承建、车辆使用单位分散付费的模式,平台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不投入财政资金,既节约了近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又建立了承建方和使用方积极互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快推动了平台功能完善,提高了平台覆盖率和使用效率。通过细致科学的规划,统筹好各类资源,提前完成基础设备部署、监控中心建设、应用程序开发等基础架构搭建工作。组织5个安装小组,分期分批对120多个市级机关、38个区县及3个国家级开发区公务用车安装车载智能终端,提前实现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全覆盖,共计2.9万余辆公务用车纳入平台,覆盖范围和比例走在了全国前列。平台从开始建设、试运行到正式运行,仅用时8个月。
多举措多场次开展平台使用培训工作,在安装时面对面进行简易介绍、快速上手培训,分组分片区举办平台使用现场培训会,采取“手把手、一对一”方式开展使用操作培训,配套印制平台操作指南,开设咨询电话、QQ群及时解答各单位使用疑问。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平台实行全天候值班制度,保障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无接触审批调度车辆,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目前,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公务用车基础信息、轨迹费用、使用效率等方面的透明监管,可分类统计公务用车运行费用,配合公示制度按季度定期统计分析单车油耗,防范车辆维修、加油方面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可及时进行信息通知发布,助推专项工作落实。2020年平台服务车辆出行1430万余次,服务总时长2.4亿小时,行驶里程1.8亿公里。
按照“理念先进、功能完备、操作便捷”的原则,持续升级优化软件系统,不断提高信息化平台便捷性、易用性。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客服随访、实地考查等多种方式持续收集使用单位的意见建议,坚持2周1次例会工作机制、平均2周完成1次系统升级。截至目前,共完成了30余次版本迭代和500余项功能点升级。
推进公车管理“两化融合”
让信息化成为标准化建设的“加速器”,实现标准信息化。管理局加强标准化信息化融合探索,注重统筹谋划、资源整合,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有效运转实时掌握、统计分析公务用车数据,为标准制定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并监督反馈标准执行情况,推动标准研究制定、推广实施、成效评估、修订完善等全流程的加速运转。特别是结合信息化手段对标准化成果进行“数据化”管控,对标准化成效进行综合评估、优化完善,让标准更具信息化优势和特点,促进标准更好落地、更好实施,增强标准的生命力,产生了1+1远大于2的效果。
让标准化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固化剂”,实现信息标准化。运用标准化规范、统一信息化建设,将标准化思维贯穿信息平台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通过标准化的理论、思路和方法对公务用车管理业务进行梳理和流程再造,从总体目标、建设模式、功能模块、标准要求、运行维护、数据共享6个方面在全市范围做出统一规划,同时通过标准化将信息化经验复制推广,实现全市“一张网”。规范公务用车基础数据、调度流程、费用录入等内容,确保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明确掌握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使用管理标准要求、方法流程;规范数据对接共享交换,确保不同层级系统有序衔接,不同类别数据共享,同时实现与财政、审计等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共用,打破“信息孤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解决了信息化建设中系统难协同、事项难统一、保障难支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