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儿践行服务保障使命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1-09-13 16:1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 / 徐明桥

  

        今年是湖北省荆门市综合执法应急用车保障中心成立5周年。5年来,保障中心共为全市公务出行调度车辆2万多台次,服务市直40多个单位4万余人次。通过“三个三”工作法,实现了保障服务零投诉、安全行车零事故、运行成本零增长的“三零”目标,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爱飞客飞行大会、灾后重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立足三个“零”,让保障水平优起来 

  构建精细标准,实现服务保障 “零投诉”。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坚持按规范申请、审核、调度车辆,实行公务车辆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有效保障车辆的高效有序运行。5年来,保障中心先后被授予荆门市“青年文明号”、市直机关“红旗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收到市委办、市政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等用车单位的书面感谢信40余封;2018年,该中心执法用车管理科被评为“全市优秀服务科室”,1名工作人员被授予“荆门好人·最美逆行者”荣誉称号, 1名工作人员被评为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连续5年第三方服务评价综合满意率达100%,实现保障服务“零投诉”五连冠。    2019 年,以公车服务保障工作为素材拍摄的《我们,一直在路上》,在全国机关事务系统弘扬工匠精神微视频展演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得到国管局、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荆门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全国机关事务系统干部职工的广泛关注。   

  筑牢安全防线,实现400万公里“零事故”。作为公务用车保障服务职能部门,中心管理的车辆多,承担的任务重,但始终把安全放在工作重中之重,严把教育关、安全关,坚持做到“四个一”,即:每日发一条安全提醒、每日组织一次安全晨检、每周开展一次安全大排查、每月举行一次月训周讲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定期将交警部门、消防部门、汽修厂、“蓝天救援队”等专业人士“请进来”开展专题讲座;带领干部职工“走出去”,到消防支队、国防基地、驾校、修理厂等现场开展驾驶技能、故障处理、技能比武、消防演练等实训活动,司勤人员队伍安全意识明显提升,驾驶技能、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5年来,中心公务用车安全行驶里程达400万公里,未发生一例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实现安全行车“零事故”。组织撰写的《95万公里行车零事故如何做到》等160余篇经验做法、工作动态被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荆门市人民政府、市纪检监察等单位简报采用。   

  推进节能降耗,实现运行成本“零增长”。为切实有效管控和降低车辆运行成本,中心依托公务用车信息管理平台,严格实行车辆“一车一档”和车辆加油“一车一卡”,逐车建立车辆燃油使用台账,及时掌握车辆的运行轨迹、派车单、加油明细、加油量等信息,不定期对车辆加油情况进行调阅抽查,科学分析比对用车轨迹、油耗、维修、保险费用等信息,有效杜绝公油私加、虚假维修、违规派车、违规开支等问题。坚持守住节能降耗的标准上限,有效将车辆平均每百公里油耗控制在国家标准内,车辆运行维护费用逐年下降,特别是在制定出台并实施《公务用车保障与服务规范》后,通过标准化管理,精准派车,大大缩短了派车时间及人力浪费,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2020年车辆运行维护费同比下降16%。 

  

聚焦三个“化”,让管理效能强起来 

  坚持规范化管理,构建管理体系。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要求,自成立以来,择优配置管理人员13名,面向社会择优选聘司勤人员54名,从市直各参改单位划转车辆72台,承担应急公务、综合执法、调研活动、高铁专线等车辆保障服务。先后制定完善《综合执法应急用车保障中心综合执法车辆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障中心应急用车调度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保障中心司勤人员管理制度》等各类规章制度35项,集中高效的公务用车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聚力标准化建设,提升管理能力。以全省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制定出台《公务用车保障与服务规范》标准,严格按照“制订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反馈”四个步骤抓实标准实施运行。在实施过程中,将标准文本的宣传、讲解、培训与检查、评价、反馈等工作同步开展,不断改进提高。标准实施后,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规范操作,通过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程序,提升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 

  聚焦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手段,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标识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车辆号段、统一喷涂标识、统一定位系统监管、统一派车审批和单车核算台账。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常态化监管,狠抓公车定点停放、节假日封存停驶、用车报备的日常管理;紧盯“公油私加”问题,强化加油卡使用管理,探索“四个一、双核定”的管理办法,有效杜绝违规问题的发生;积极拓宽监管督查渠道,通过明察暗访抽查、专项审计核查、受理举报调查、运用公安交管部门“天眼”筛选和甄别等形式,采取“人防”+“技防” 的有效措施协助公务用车监督检查,及时向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 

  

凝聚三个“力”,让队伍作风硬起来 

  保持定力,党建引领牢根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首要任务,注重引导干部职工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力量,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担当意识。坚守政治标准,打好教育培养、传帮带、管理与激励并用的组合拳,提高党员队伍质量,锤炼出一流作风,打造出过硬队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劝导、义务献血、关爱留守儿童、社区卡口值守、党员干部“双报到”等实践活动,以活动凝聚人心、增强队伍活力。按照“五星”党员标准,深度挖掘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激活党员干部红色细胞,建强支部堡垒,先后选树优秀清廉家风典范、孝老爱亲模范、服务招商先锋、爱岗敬业典范、下沉社区最美党员等先进典型,并通过宣传学习身边先进典型,营造氛围,激励更多党员参与支部建设,让支部动起来、活起来。 

  增强耐力,正风肃纪筑防线。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和个人,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制网络。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宣教月和“十进十建”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准则》《条例》《宪法》《民法典》等党纪国法,让其入脑入心,筑牢思想防线。强化执纪问责,常态化运用“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抓苗头,紧盯重要岗位、重点人员和关键环节,经常性地开展廉政谈心谈话,构筑保险、维修、加油、大宗物资采购等重点事项防火墙,让干部职工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在约束中生活。严格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严格内控制度,杜绝、预防和控制腐败行为,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激发动力,深学党史开新局。党支部坚持在“学”上下功夫,在“活”上发力,在“督”上使劲,确保支部党史学习教育高位推进、落地见效。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史;开展学党史、忆初心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活动,引导全体党员知党史、感党恩,汲取奋进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编制“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每名党员领办实事1-3件,做到接地气贴民心,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关注的工作焦点、现实难点问题,为进一步增进群众福祉注入机关事务力量;全方位抓好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营造出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车、优质服务示范车等方式,认真落实“学史力行”要求,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坚守初心、做到肩扛责任、手有本领、心装群众、身有正气,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践行服务保障使命,努为为实施“一区两点三元四化五个荆门”发展计划贡献服务保障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