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上海后勤再启航
文 / 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100年前,上海市兴业路7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上海市机关务管理局成立、成长、发展于这片红色沃土,始终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勇毅前行。
于浦江之畔创立 随改革浪潮成长
根据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需要,1956年6月9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主要任务是参与市、区两级机关事务工作的管理,实现机关事务工作专业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机构和职能也相应变化。1980年,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机关事务管理局更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职责是实施对上海市级机关事务的行政管理,强化对市级机关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监督,加强后勤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同时负责管理全市十大饭店和上海展览馆等基层单位,成为全市政务后勤保障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推动管理职能转变,实现管理服务保障模式效能变革升级,经历了由一般的、局部的、具体的探索,到重点的、全面的、系统的改革过程。
198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机关后勤领域推行政企分开,管理局所属接待部门和11个饭店(宾馆)陆续被划出,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旅游接待办公室和锦江联营公司(后发展为锦江集团),迈出了推进上海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第一步。1985年又将上海工业展览馆划出,组建企业性质的上海展览中心。199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率先推行“管办分离”改革,将行政处整建制改制成机关服务中心、基建处改制成市级机关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构建起机关与机关服务单位的购买服务模式。2001年7月,上海市启动区县机构改革,各区县陆续设置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并列入机关行政序列。自2003年起,经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全面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将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组建上海盛勤集团、锦勤集团(后合并重组为上勤集团)。2005年12月,改制成立上海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以企业运作模式承担机关和社会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机关事务工作迎来新一轮干事创业热潮。2013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更名为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确立统一管理市级机关事务工作的职能定位,强化对全市机关事务工作的集中管理职能。2015年,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设置与建设,强化对区级机关事务工作的指导职责,在体制层面明确“主管本级、指导下级、协调全局”的管理新格局。
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国管局的指导下,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牵头推进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改、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省部级干部住房清理等重大改革任务,着力破解涉及长远发展的制度瓶颈问题。同时,积极参与机构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行业协会商会改革、行政机关投资办企业清理脱钩等全市性专项任务。上海机关事务工作正从资源配置的末端走向中前端,实现高质量发展。
优化治理新路径 打造市场新业态
迈步新时代,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立足“服务保障为立身之本、改革创新为发展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白求恩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在做优服务、做强保障、做实管理方面深耕细作,笃行致远。
强化集中统一,努力实现管理工作新突破。创新资产管理思路,突出机关国有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衔接,建设国有资产统一受理、统计、调剂、处置平台。组建市级机关国有资产事务中心,推进国有资产政事分开的管理模式,以清单管理的方式,进一步细分机关事务行政管理与事务管理权限范畴,推进职能贯彻落实。放大集中统一管理制度优势,积极推进办公用房资源集约利用,实现权属、建设、调配、维修、处置的统一归口管理。加强房产的使用管理,每5年为一个周期,建立市级机关办公用房巡检制度,强化房产底数清查和常态化管理,建立健全房产动态管理信息档案。通过调剂、整合、集中,基本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办公格局,共享共用制式化的后勤服务设施与资源,有效降低管理服务保障成本。落实节约型机关建设要求,以绿色发展为牵引,推动实现上海市机关事务业务体系资源整合融合共通,节约型机关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强智能安防体系建设,发挥群防群治作用,维护各级党政机关安全稳定。
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上海服务”品牌建设要求,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服务标准和保障水平,全力推进“上勤服务”“上展政务”“孙宋文博”品牌建设,引导资产、资金、资源和资本向后勤服务保障领域倾斜,打造餐饮、物业、车辆等服务保障主责主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保障品牌价值体系。发挥上海市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经验优势,提炼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后勤服务负面清单与市场准入规则,规定服务企业的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消除制约社会力量进入机关后勤服务市场的制度性障碍,引导社会力量依法平等进入机关后勤服务领域,基本形成机关后勤服务市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购买合同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保障能力优质化”雏形。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推进队伍建设
2016年12月,《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办法》公布,法治建设取得关键突破。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先后出台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办公用房管理等制度文件,为构筑现代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强化标准化支撑,推行“精细治勤”。加快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构建形成涵盖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运行管理标准体系、市孙中山宋庆龄文博事业标准体系5大类和22个子体系、子项目的开放式的机关事务标准体系架构。强化信息化赋能,实施“数字治勤”。依托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布局,探索形成了“1+3+N”协同发展路径,突出政务管理、行政办公、服务保障3大功能,在数据共享、信息共通、业务共融上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基本形成“一网通办、一键通行”数字治理格局。
上海是全国最早启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省市之一。依托上海市场经济繁荣活跃的优势,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从管法规、管资产、管监督为核心的职能转变入手,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服务保障的需求侧为导向,以管理统筹的供给侧为主导,力争做到市场能够提供服务的全部交由市场解决,后勤服务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上勤集团、上展集团按照功能类企业的定位要求,深化企业 “融合、整合、混合”改革,持续完善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夯实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牵头完成上海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工作,顺利完成市级机关和16个区的改革任务,同时按照配备标准化、使用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要求,加强车改后留用车辆管理,实现公务用车统一配备、更新和处置。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以政治建设统揽机关事务领域各项工作。全面系统推进政治思想宣传工作,扎实开展各类学习教育。完成首轮政治巡察,实现对局属基层企事业单位政治体检全覆盖。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大机关、企事业单位间干部交流任职力度,推动形成跨单位、跨行业交流的良性用人工作机制。着力推进“绿叶工匠”培育系列工程,构建市、区人才培育双向联络协同机制,营造良好人才涵养环境氛围。进一步完善市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建设,更好地发挥协会“交流、研究、培训、创评”平台聚合作用。2020年8月,成立复旦大学上海机关事务研究中心,坚持政校双向发力,加快提升机关事务理论研究能力。
未来,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固植“精细、极致、专业、满意”的价值追求,推动服务、保障、管理“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着力提升机关事务工作效能,为党政机关正常高效有序运转提供有力保障。坚持集中统一管理方向,以法治化建设为引领,以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从机构职责源头统一机关事务管理归口和权限归属,以职能的集中统管推动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形成机关事务一体服务、一体保障、一体管理的治理架构。把牢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始终立足“政治机关、行政机关、服务机关”定位不动摇,做好“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机关”各项工作。致力于加强资产、资金、资源的“三统一”管理探索实践,打造“共建、共享、共用”的融合生态,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实现“财力、物力、人力”效能最大化。继续倡导推进管理更精细、服务更优质、保障更有力、改革更深化、队伍更坚强。始终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优质量,努力推动外向发展和内生成长的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实现机关事务工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