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开,让鱼塘村鱼满塘的人
文/王小华 盛蓓
2020年,暮春时节的一个傍晚,广西桂林灌阳县鱼塘村村委会会议室里暖意融融。
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与村两委正在为即将退休的王熙开开座谈会。中心领导、村干部、村民代表纷纷为王书记几年来的辛勤付出点赞,言语中满是不舍。
“就要退休了,但我一定发挥好余热,做好传帮带,站好最后一班岗。”王熙开的话不多,却字字饱含着对鱼塘村的深情厚谊。
回忆如波涛,层层翻涌。
1960年出生的王熙开,曾是一名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复员后积极投身家乡建设,成为灌阳县机关事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2017年年初,组织派他到距县城近20公里的自治区级贫困村鱼塘村任村委第一书记。驻村4年间,鱼塘村年年换新貌:2017年脱贫21户88人,2018年脱贫59户75人并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19年脱贫8户32人,贫困发生率由21.86%降为0.84%。2017年村集体收入仅6000元,2020年已达10万元。
初到鱼塘村,王熙开便马不停蹄地摸查村里的情况:全村38个自然屯、607户2074人分散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间,交通闭塞,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贫困发生率达21.86%。
“村里的基础太差、家底太薄了!”王熙开不由地感叹,必须想办法把村里的“穷根”彻底拔了。几天内,他走遍了村里每一个角落。王熙开发现,窝在山洼里的鱼塘村两边山峰耸立,地势西高东低,一条山溪顺势穿村而过,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具备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天然优势。
谋定而后动。王熙开进密林、探水源,多方比较,最终确定在村里发展中华鲟鱼养殖。过去也有村民在房前屋后挖塘养鱼,但主要供自家食用,量小零散,没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意愿。于是,他带领村干部苦口婆心地去做大家的工作,并承诺让产品有销路、能盈利。紧接着,他便行动起来——选点立项、争取资金、成立合作社、寻找销路……让村民们富起来,是他唯一的心思。
2017年初放养的4000多尾中华鲟,到2018年底就有了4.2万元的收入。虽不算多,却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鱼塘村有一条通往县城的道路,但如果能连通邻镇的北江村,村民的林木等山货出山会更方便。2019年秋,王熙开争取到70多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用来修路。没想到路修到青猴箐屯的山场时,遭到了村民的反对。他放低姿态,进家门、说好话、讲道理,经过一个多星期耐心的劝说,终于解开了村民的心结。一条宽6米、长5公里,贯穿两乡两村的乡道最终顺利完工。路通了,沿途千余亩的经济林再也不愁往外运了,大家的心一下敞亮了。
脱贫攻坚的路上,不能有一个老乡掉队。村民侯光富患有肝癌,还有3个孩子在上学,全家5口人仅靠妻子种粮维持生计。几年间,王熙开想尽办法帮他家纾困解难。补贴孩子的学习开支,帮助筹措医疗费用,在县城为一家人争取安置房和5万元小额贷款、1.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现在,侯光富一家已经走出了黯淡无光的生活,妻子可以在县城打工,收入提高了不少,孩子们也能安心读书了。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王熙开用一名战士的初心生动诠释了扶贫干部的爱民情怀与赤子之心。在村民口中,王熙开是实在人、知心人,是让鱼塘村鱼满塘的人,也是幸福生活的领路人。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