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机关采购车开到了田间地头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1-03-28 16:04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李志敏
 
  “这下不愁卖不出去了!”孙大成瞅着池塘里的粼粼波光,喃喃地说。眼神中,透着释然、自信,也流露出感激之情。
  孙大成是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田堰村的养殖大户,他说本想靠搞养殖脱贫致富,可偏偏遇到疫情,产品卖不动,愁得他整宿睡不着觉。不过,很快他心里就托了底,“现在有了省上管理局的帮扶,销路一下就打开了”。他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田堰村是河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定点帮扶贫困村。去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以种养殖业为主的田堰村大部分农产品滞销。如果村民不能稳定增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返贫现象。如何战疫情、促销售、助脱贫,成为摆在管理局驻村工作队面前的难题。
  河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振伟调研后指出:“要充分利用帮扶村的产业优势,把田堰村打造成省直机关食堂的后勤采购基地。”驻村工作队队员们豁然开朗,千头万绪中,他们找到了帮扶工作的突破口。
  田堰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种养殖业发展历史悠久,但产业规模小、结构散,没有叫得响的品牌。要让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到省直机关食堂,涉及到产品确定、资源整合,质量把关、成本核算,商标注册、包装设计,销路对接、运输仓储等很多环节。驻村工作队扑下身子沉下心,与镇、村干部一起商议讨论、思考谋划……
  村里缺少有资质的集体企业。去年4月,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成立了村办企业——罗山县田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经营稻虾米、咸鸭蛋、土鸡、腊肉、糍粑、油栗等多种大别山地区特色农产品。探索建立“党建+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设立食品检验检疫快检点,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经过一系列精心准备,注册商标“田之堰”终于推向市场。
  如何确保货源充足稳定?驻村工作队实地查看了全村家庭农场(合作社)、带贫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多方走访、召开扶贫基地供货商衔接会,选定了36家家庭农场(合作社)、带贫企业,整合了100余种农产品。村办企业与它们签订了长期代销合作协议,保证货源充足稳定。同时,通过以销促产,探索发展订单农业、现代农业等新模式。
  “驻村工作要做到脚底沾泥、心中有数,这些天连续下瓜田、进鸡场,不是脚底沾泥,而是脚底沾粪了!”管理局派驻田堰村第一书记李志敏笑着说。
  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问题,是消费扶贫的关键所在。管理局与村办企业签订了《在田堰村建立省直机关食堂采购基地的框架协议》,按照“能用尽用、能购尽购”的原则,把采购车从省直机关食堂开到了村里的田间地头,多种类多批次连续采购农产品,掀起了“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消费扶贫的热潮,打通了田堰村农产品的批量销售通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直供直销关系。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的思路,乘着消费帮扶的东风,村里农产品的销路拓展到党政机关、高校、医院、企业等各个领域。农产品进社区、进市场,在省直机关、高速服务区等场所也有了展厅展位。
  为推动“电商扶贫+消费扶贫”,驻村工作队指导村办企业实行“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对接产销两头,完善物流仓储,打通电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对接全省消费扶贫“农购网”及管理局采购平台,用好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更好地打开市场、拓展销路。
  2020年5月31日,河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得到尹弘省长的批示。田堰村逐步被打造成省直机关食堂的后勤采购基地、电商扶贫的示范基地、大别山优质农产品的集散地和乡村振兴的实践基地。
  为推动消费扶贫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见实效,也为了壮大村集体企业,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管理局在郑州市为田堰村捐建了大别山扶贫农产品展销中心。
  去年,田堰村村办企业销售额达400多万元,为村集体创收47万元。它已经成为一个窗口、一张名片,整合带动了全镇、全县、全市乃至整个河南大别山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消费扶贫也从最初只为应对疫情影响、解决短期的滞销卖难问题,发展到助力农户稳定增收,支持强村富民产业发展。大家纷纷为管理局替村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工作作风点赞。
  (作者单位:河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