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总会计师“充电”——中央国家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培训班回眸
文/李小繁
“培训机会非常宝贵,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授课老师经验丰富,通过培训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对今后工作提升有很大帮助……”。中央国家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结束后,学员们信心满满。
2021年6至12月,国管局委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6期中央国家机关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财务部门领导,中央管理在京企业总会计师、财务部门负责人共269人参加培训。
为确保培训顺利开展,国管局财务管理司与国家会计学院积极沟通,密切配合,认真做好组织保障工作。反复协商确定培训安排、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严格审核报名;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建立学员微信群,安排班主任全程做好考勤管理、后勤保障、疫情防控等工作;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课程评价,倾听学员反馈,提高培训效率,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紧跟时代发展,优化课程设计
培训班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聘请知名院校教授、政府部门咨询专家、企业高管授课,提升学员的领导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战略规划能力。课程主题兼具综合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紧跟当前经济形势和改革热点,包括财务数字化转型、碳中和、新冠疫情对经济形势的影响等专题;聚焦总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提升,围绕财务分析、资本运作、税务筹划、商业模式创新等重点领域开展培训,助力解决企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引入案例教学,开展典型案例分析,促进学员思考,增强学习效果;结合学员需求,为行政事业类和企业类学员量身定制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授课。如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第三期培训班以“中央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防控”为主题,围绕“双循环”大背景下如何准确识别并防范企业海外投资中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授课,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来自中核集团的学员孙群说:“这次专题培训很有针对性,也很实用,干货满满,不枉此行。”中国铁建学员熊永军说,“参加培训就像一次充电,为我们输入新的能量开启了新思路,回到单位后要持续放电,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工作难题的方法”。
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学学相长”
培训班学员既有来自行政事业单位的司局级领导干部,也有来自企业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都是各自单位的财务领头人,具备较高的学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既是学员也是老师。
国管局财务管理司和国家会计学院在培训中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安排讨论、互动、分享等环节,让学员在不同形式的思想碰撞和沟通交流中拓展思维,共同提高。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充分挖掘“产出式”教学资源,在教学日程中设置“学员分享、交流讨论”培训模块,围绕战略管理、商业模式、碳中和、税制改革议题,组织学员开展小组研讨,并选派学员代表联系行业实际作汇报分享。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适时加入结构化研讨环节,将授课式教学与引导式教学相结合,引导学员围绕重难点工作开展交流讨论。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的交流活动,加深了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促进了学员之间经验、学识、资源的共享,实现“学学相长”。如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开展的培训中,来自中国中化集团的学员秦晋克抛出工作中的困惑,推动交流碰撞;煤炭科工集团学员杨霖主动介绍本单位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工商银行学员许志胜肯定这种方式打破了行业之间的壁垒,提供了开阔视野、交流经验的宝贵平台。
积极应对疫情,开展线上培训
2021年10月,福建、内蒙古等地先后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全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收紧,此时距离第六期培训班开班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考虑到此次培训人数多,且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国管局财务管理司第一时间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系,重新调整课程安排,将原定的线下培训转为线上进行,采取“直播课+网课”形式,确保培训时长不变、培训质量不降。
一方面,线下转线上授课可以避免疫情期间人员聚集;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知名专家直播授课,可以在留言区与学员实时互动,并根据学员反馈和提问,动态调整和丰富课程内容。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还将学院和中国会计学会联合录制的会计名家网课对学员开放,由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知名教授担任主讲人,采用小容量、短课时的形式,将多年教学科研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学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端学习,提高了在线学习的弹性和效果,实现移动学习、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学员们纷纷在微信群中点赞,来自矿冶科技集团的学员陈作明感叹到“老师讲课非常精彩”,航空工业集团学员孟祥麟点赞“很实用,接地气”,远洋海运集团学员程华泉认为“这是既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深度、非常有价值的培训,给老师点赞”,国家税务总局学员王丽娜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让人深受启发”。
在国管局财务管理司和国家会计学院的共同努力下,6期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学员们一致表示,要把培训中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措施,更好地推动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