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跟跑”到“领跑”,路有多长?
文/成都市金牛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成都市金牛区政府集中办公区于199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很多人来说,这里承载着无数的荣誉和梦想。但对金牛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分管节能的副局长程碧仙而言,却是另一番景象:建筑陈旧、设备老化、设施传统,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如何构建公共机构节能的“四梁八柱”,尽快扭转节能减排“跟跑者”形象?程碧仙夙夜难寐,带领工作人员到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请教,到兄弟区(市)县取经,最终领导班子决定把节能标准化列为扭转“跟跑者”形象的头等大事。
为办公区安装“智慧脑”“科技芯”
金牛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聘请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铁二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智囊团,借力开展节能工作。率先建立行业节能标准体系,严格落实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比例标准;开展标准化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体系认证书;机关集中办公区食堂,成功创建为标准化食堂、健康食堂、绿色食堂;严把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出让、设计、建设、验收等绿色建筑监督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达10万平方米以上……金牛区按下了节能“快捷键”。
尝到了“甜头”之后,程碧仙带领大家乘胜追击,又把目光投到了节能改造上。
在专家的指导下,管理局积极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多次邀请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对节能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评估。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将机关食堂燃气灶具、消毒柜、蒸饭柜等高能耗设施设备更换为高效能环保厨房设备,年节约用气3.4万立方米。运用“互联网+”,建立金牛区节能大数据平台,为办公区域安装“智慧脑”“科技芯”,实现用水、用电、用气精准管控。在全区推广使用LED节能灯,头一年就在集中办公区域更换节能灯9200多件,年节约用电22万度。
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指导,积极探索机关集中办公区会议碳中和机制建设。研发“金牛双碳打卡”小程序,组织全区公共机构开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打卡。高品质完成沙湾路办公区和谐广场改造项目,抵消集中办公区碳排放。
不仅如此,还在集中办公区陆续安装太阳能一体化路灯,建设绿色光伏发电项目,引进超低氮真空热水机组、永磁同步无齿轮的节能电梯、中水回收装置等。更新车辆向小排量和新能源汽车倾斜,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53辆,新建充电基础设施40套,在办公区域主干道旁设立共享单车停放点。
从办公、餐饮、分类回收等方面挖掘
完成节能改造后,压在程碧仙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但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节能潜力,掌握公共机构节能主动权,是摆在他面前的新课题。
在节能工作推进会上,围绕挖掘节能潜力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一致:从小处着手,以精细化节能为常态,从办公、餐饮、分类回收等方面挖掘节能潜力。
说干就干,全局干部职工立即行动起来,全面打响节能攻坚战。在用水用电上,坚持点滴入手,杜绝长明灯、长流水、长放电等浪费现象。在办公区周边设置8个雨水回收装置,用于办公区绿化浇灌,年雨水利用超500吨。利用自然采光,在停车楼安装光控开关,将集中办公区光源开关时间纳入物业日常考核管理。严格执行中央空调指令度数,坚持下班前半小时关机。
在办公用品上,集中批量采购机关通用办公用品和办公设施,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带头使用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采用网络视频、电视电话等方式组织会议和开展培训,压减行政开支。加强办公耗材使用管理,率先在全市采用无纸化会议系统,推行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降低机关运行成本。
与此同时,一场动员大会在机关食堂召开,局长李杨发布厉行节约动员令,号召全局干部职工发挥聪明才智,“打好‘制止舌尖上浪费’的主动仗”。
全局干部职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膳食科坚持计量标准,科学配餐,每天按就餐人数购买食材,从源头上控制浪费,同时优化供餐方式,实施“大碗小碗”分装、“大份小份”分餐,实行精准定制,各取所需。节能科组织成立节能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光盘打卡、积分有奖”等活动。机关食堂服务组将食材边角料萝卜皮、青菜秆、白菜帮等收集起来,做成创意泡菜,既丰富了餐桌,还减少了餐厨垃圾。设置光荣榜、曝光台,膳食科工作人员王卫刚主动请缨,担任监督岗值班员。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食堂食材采购成本降低了15%-20%,餐厨垃圾减少了25%。
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理念,全面实施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制度,建立沙湾路办公区、区市民中心2个党政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安装中水回收系统,实现餐饮废水二次利用。设立智慧垃圾分类站,废旧电子产品、废纸、废塑料等回收率达80%以上。配置厨余垃圾就地处置设备,全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分类收集、分类处置。
“点”“线”“面”推动全民节能
节能降碳,事关长远发展大计,需要党政机关带头示范,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金牛区坚持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公共机构节能体系,推动形成全员共抓、全民参与、全域节能的节能新局面。
突出“点”的示范作用,带动机关全域节能。发挥沙湾路集中办公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节能行动向医院、学校等延伸,带领全区245家公共机构持续性、全方位进行节能改造。党政机关完成第一批21家节约型机关创建和第二批15家节约型机关创建备案工作,力争到2022年完成100%的创建目标。教育系统将厉行节约融入全区200多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勤俭节约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节约体系,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2所、市级18所,省级“环境友好型学校”2所、市级11所,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1所,市级“节水型示范单位”5所,区级22所。
发挥“线”的链接功能,带动企业全面节能。引导重点企业、行业强化节能意识,实施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节能减碳的新模式。餐饮行业协会和属地发挥监管作用,全区200多家餐饮企业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餐饮服务程序,优化产品供给,推广小份菜、半份菜、光盘代金券,鼓励剩余打包。13家餐饮企业明确“餐前提示、餐后提醒、科学膳食、文明用餐”,成功创建为市级“绿色餐厅示范店”。
提升“面”的辐射效应,带动社会全员节能。充分发挥发改、教育、文化、卫生、城管等成员单位和各街道的主力军作用,合力推动节能工作。与区发改局联动,把节能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盘子”抓落实;与区级各部门、街道办事处、公检法等单位上下贯通、纵横联动;与区住建和交通局联动,让绿色建筑成为绿色发展重要内容;与区综合执法局、环保局联动,配合推进垃圾分类、环境保护建设;与区农业和水务局联动,共同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等等。围绕全国“低碳体验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节点,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进校园、节能宣传进社区等展览展示、互动体验活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
近年来,成都市金牛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坚持以标准化节能为重点、以精细化节能为着力、以全域化宣传为抓手,努力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十三五”以来,金牛区政府先后荣获“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等荣誉,成为全国首批“双效”领跑区(市)县,实现了公共机构节能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面对公共机构节能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管理局党组书记李勇表示:“今年是将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推向深入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始终保持排头兵的姿态、坚守先行者的担当,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全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水平,持续巩固‘双效’领跑者成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新金牛绿色发展篇章、为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