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机关,加入“低碳族”
文/李理
每天下班后,肖庆都会检查一遍办公室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在确认电源关闭后,才放心离开。肖庆是湘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一名干部,在他所在的单位,人走电断、人离灯熄已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这里不见“长明灯”,也没有“长流水”,“跑冒滴漏”现象从根本上得到了杜绝。
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市坚持高位谋划,聚焦推行绿色办公、推广绿色技术、倡导绿色出行、打造绿色食堂、落实垃圾分类,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践行绿色发展,党政机关走在前列
一块块宣传展板、一份份知识手册、一块块电子显示屏,还有那一排排分类垃圾桶、一辆辆公共自行车、一根根新能源充电桩……寒冬时节,漫步湘潭街头,探访公共机构,走进机关院落,处处都能感受到弘扬节约美德、倡导绿色生活的浓浓氛围。这是一座绿色之城,也是一座节约型城市。
从2020年起,湘潭市连续将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还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内容。出台方案、制定细则,倡导过紧日子,从预算统筹、公务出行、公务接待、办公用房维修、公务用车管理、机关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明确目标、提出要求、落实责任……湘潭市广泛开展“五少”(少用一度电、少开一天空调、少用一滴水、少用一张纸、少开一天车)和节能宣传周、绿色出行宣传月等活动。为提升节约型机关创建实效,组织全市能耗统计员专项培训,开展全市公共机构节约型机关创建培训,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以训代学,以学促行。
湘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将节约型机关创建纳入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范围,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督查,协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推进党政机关建筑能耗在线监测,会同市水利局开展市直节水型机关创建,集中改造市委办公大楼。截至2021年底,全市83.23%的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已建成节约型机关。
小细节“抠”出大效益
在湘潭汽车东站附近,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综合大楼——湘潭市人防指挥中心。由于应急训练任务重、建筑面积大、电器设备多,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这栋大楼的能源消耗居高不下,仅电费每年就要40多万元。2017年起,市人防办积极推行绿色办公,坚持从细节抓起,大力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严格控制办公区域各个水阀、水龙头的出水量,尽可能利用雨水和再生水养护绿地;严格控制公共区域照明开关时间,对应雨天、阴天等不同天气状况,采用3种不同光照强度的灯光,坚持每天少开1.5小时空调,严格控制空调温度;积极推广电子政务,推进无纸化办公,改用电子文档送达会议通知、会议材料等一般性文件……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市人防办作为绿色办公样板,跻身第三批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之列,成为全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市直单位。
滴水是金,片纸是银。湘潭市坚持精细化管理,重点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抓好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节约行政办公经费等工作。推行无纸化与电子化办公,倡导以电视、电话方式召开会议。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使用,市行政中心驻楼各单位率先开展一次性纸杯换瓷杯的行动。提倡中央空调限时限温启用,行政中心中央空调在指定时间内开启,每天开启时段为上班时间至下班前半小时,节假日不开。市行政中心大楼四楼以下单位,工作人员基本为步行上下,较高楼层也有不少人步行。“只要没急事,我一般会步行上下,当作健身。”在大楼上班的一名干部说。
推广绿色技术,堵住建筑能耗漏洞
透过中庭的玻璃穹顶,明亮的阳光无遮拦地洒进楼内;通过宽敞的楼道,清新的空气在这里自然流通;用来绿化的清水,是经过回收处理的生活污水……在美丽的湘潭昭山脚下,有一座“会呼吸”的建筑——昭山两型产业发展中心。走进大楼,你能感受到这里既有传统山水园林的优美意境,更有现代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
中心相关人员介绍,这栋大楼利用数字模拟手段进行优化设计,营造绿色空间,能充分满足对声、光、热等方面的要求。大楼采用水源热泵系统,利用湖水与气温的自然温差来获取热量,支持中央空调运行,保证整栋建筑的供冷和采暖需求;建成雨水、生活污水回收利用系统,污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于绿化、卫生间冲洗和车库洗车……整栋大楼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温度调控等方面实现了优化配置。
位于岳塘区湖湘东路的“三馆”(党史馆、博物馆、规划馆)是公共文化建设的地标性建筑。“三馆”在设计和建设时就充分考虑节能型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的运用,墙体大多采用玻璃材质,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其中,规划馆办公楼一二楼走道采用玻璃墙面,保证光线充足,大楼照明系统为LED灯具,楼顶光伏电源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可转换成电能,减少馆内用电。楼内所有卫生间、洗漱池都选用节水型器具。
一场大雨过后,湘乡市行政中心人民广场的6个雨水收集池又多了些雨水。这些池子是为了节约用水而专门修建的,年蓄水量可达2万多吨。雨水收集后,可浇灌景观花卉,也可作为喷泉用水等,每年节约水费10万多元。除了雨水收集池,还在中心地下车库安装了雷达感应灯,这是一款“黑科技”产品,能自动调节亮度,无须开关控制,感应到物体移动时可总动调整为18瓦,通常情况下只有3瓦。装了这种灯,中心一年可节省电费3万余元。
推广和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是创建节约型机关的必然举措。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湘潭市一直在这方面坚持示范引领:市政府大楼内所有灯具更换为能耗更低的节能灯管;九华创新创业大楼和湘潭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新建了太阳能项目;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将柴油热水机组改为天然气机组,将电能路灯改成太阳能路灯……一批新能源应用项目的运行,让湘潭市公共机构建筑能耗明显下降。
倡导绿色出行,机关干部争当“低碳族”
唐翠娥在岳塘区妇联工作,家离单位不远,只要天气不是很差,她都会步行上下班。“我把早上走路上班当作晨练,早上锻炼一下,觉得一天的精神都会好起来。”同唐翠娥一样,岳塘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的邓立新也是个“低碳族”,他经常骑共享单车上下班,平时在市区办事,近一点的地方步行,稍远一点就骑单车。在邓立新看来,骑车不仅低碳环保,还能强身健体,“绝对不丢面子”。
为降低公务用车能源消耗,湘潭倡导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在集体公务活动时集中乘车,所有公务用车无必须派车情况尽量停开。同时,加强车辆使用管理,全市公务用车严格执行单车油耗定额,努力降低油耗。严格执行汽车保养维护规定,通过保持车辆熄火待命、保持适当轮胎气压等措施,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堵塞节能漏洞。
全市各县市区公车改革各具特色。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就探索出了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监督日常化、服务人性化、考核精细化模式。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湘乡市全年公务用车的运行费用比改革前节约414万元,节支率为7.9%。去年1月,国管局公布了第一批公务用车管理专项领域示范点建设单位名单,湘乡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是湖南省唯一入选单位。
分类投放,让生活垃圾“各得其所”
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2020年10月,湘潭市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推广实施阶段,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争作表率。市政务服务大厅迁入市民之家后,面貌焕然一新,场地更开阔,功能更完善,办事群众络绎不绝。办事大厅、办公室、卫生间等各个区域都放置着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实现了全覆盖,大厅干净整洁。
市政务服务大厅还在入口处摆放了生活垃圾分类手册、宣传展板,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垃圾分类知识和宣传标语,安排工作人员向办事群众讲解垃圾分类标准和投放指南,引导办事群众增强垃圾分类意识,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社会参与度。
湘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李海深介绍说,目前全市各级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基本实现常态化,总体上做到了制度到位、宣传培训到位、设施设备到位,并辐射到街道、社区、小区,形成了党政机关带头、全社会普遍参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