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善标准打造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样板
文/刘汉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明确要求,“北京市率先实现碳达峰已具备条件,要为全国作出示范”“行政办公区要率先实现碳中和”。建设绿色北京,推进节能降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理应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近年来,北京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首善标准推进绿色北京建设,全市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盯公共机构能耗总量与强度控制双目标,加强治理体系顶层设计和法规制度标准建设,编制节能减碳规划,制定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规定,下达能源消耗指标,印发年度工作计划和《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实施方案》,发布《政府机关合理用能指南》《高等学校合理用能指南》等15项与公共机构节能相关的地方标准。全市338家党政机关成功创建节约型机关,53家单位获评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10家单位被确定为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22家市级机关和66家市水务系统单位率先建成节水型机关;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两项指标均降幅明显,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继续提升,公共机构煤炭消费量占比由2015年的9.9%下降到2020年的0.01%,能源消费总量环比下降17.8%,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6.4%,人均综合能耗下降12.4%,较好发挥了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十四五”时期,全市公共机构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一手抓“双控”和“定额”指标的约束控制,一手抓“创建”和“遴选”活动的驱动激励,扎实推动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经科学筹划、系统研究,制定了6个方面41项量化指标,明确了5个方面17项建设任务。落实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65万吨标准煤以内,碳排放总量控制在571万吨以内。到2025年,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和人均综合能耗分别下降8%、6%,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和人均碳排放分别下降9%、7%。展望2035年,北京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全面建成绿色、低碳、高效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碳中和工作初见成效。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能源及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碳排放总量进入下行通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北京作为首都,有条件、有责任走在全国前列。全市公共机构将严格按照落实国管局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把握时代先机、引领时代潮流,重点下好五步棋。
——下好“绿色规划”指导棋,夯实节能降碳工作基础。推进节能降碳,重在打牢工作基础,首要是建立管理标准和完善制度机制。要抓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的宣传贯彻,结合会议、培训解读重点内容,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及时宣传报道,让规划目标任务深入人心,把规划标准要求落到实处,逐级分解细化,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协调机制,不断完善节能降碳管理、反食品浪费等制度体系。推进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全面梳理各类公共机构现有能耗、水耗定额标准编制、修订及执行情况,开展《党政机关能耗定额》《高等学校能耗定额》等10项标准的编制、修订与宣贯工作,发挥标准化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中的支撑作用。筑牢计量统计管理基础,提高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置率,实施分区分项计量改造,组织人员分级分类专项培训,开展统计数据会审和专项抽查,持续提升数据统计质量。
——下好“绿色创建”先手棋,全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示范单位创建,力争到2025年,85%以上的市级党政机关、80%以上的区级党政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对标国家机关“绿色低碳转型十大行动”,持续开展绿色生活示范创建行动,到2025年,全市新增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不少于50家、绿色低碳示范单位不少于10家,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各不少于10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明确市区各级各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和任务。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开展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强化结果应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能耗监测、评估、公示等制度,常态化开展能耗审查、能源审计,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定期召开全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升工作质量。
——下好“节能管理”关键棋,着力推动能源效率提升。坚持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继续落实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摸清调整改革后各级公共机构设置情况,制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方案。加强重点用能设施管理,全面落实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持续开展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力争到2025年完成150万平方米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绿色化改造。加强重点用能设备管理,持续推动暖通空调改造,深入挖掘供暖和制冷系统节能潜力,深化普及绿色照明应用。建设改造绿色数据中心,新建机房平均电源使用效率值达1.3以下。
——下好“绿色创新”动力棋,激发市场机制活力。大力推广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公共机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落实零碳建筑、碳中和大型活动试点示范,有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率先实现碳中和。探索开展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试点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推进先进技术示范应用,完善“北京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网”,建设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在线监测平台,推广用能设备智能化控制。加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探索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出台全市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指导性文件,优化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作用。
——下好“绿色宣传”导向棋,助推绿色低碳生活转型。抓好节能宣教培训是提升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工作基础。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做好节能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节能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素养。建立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专家库,为节约能源资源管理、评价、咨询提供智力支撑。大力营造节能氛围,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公共机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绿色发展理念,传播节能节水法规、标准、知识,引领全面节约风尚,培育绿色文化氛围。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厉行勤俭节约,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遴选建设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办公用品。提升绿色办公水平,积极倡导低碳出行、绿色消费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绿色北京建设,聚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北京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