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保障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健康运行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2-09-07 16:0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沈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内部审计是社会和组织稳定、安全、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在防范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实现组织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机关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保障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健康运行、安全发展的关键环节。沈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对标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制度机制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建立全方位审计制度体系 

  广泛调研内部审计科学化理念,深入研究前沿理论,创新制度建设,打造包含1个基本制度、1个实施规范、1个工作流程和3个配套办法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将内部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事前,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开展征询专业机构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事中,对日常财务凭证实施跟踪审计,及时发现管理风险和漏洞,保障资金使用效益;事后,对专门事项实施专项审计,实现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和评价。突破传统审计事后监督模式,建立事前咨询建议、事中及时跟踪、事后有效监督的效率型内部审计模式。 

  明确内部审计计划、实施、报告、档案管理等环节的操作步骤和具体方法,每个环节配套流程图并加以释义,为深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工作标准和流程指南。内部审计主要采用审计检查和专项审计的方式进行,明确对财务收支事项采用审计检查方式进行跟踪审计,对临时出现审计需求的事项采用审计检查方式开展内部审计,必要时可以转化为专项审计,充分利用审计资源,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标准。 

  内部审计的内容包括经费预算编制、大额政府采购、固定资产投资、专项资金使用、国有资产处置、工程建设项目等。明确对单位日常财务收支、工程基建、信息化项目、采购管理重点业务事项的审计重点监督,兼顾经济责任事项的备案审计,将处级领导干部离任时的各级政策落实情况、大额合同执行情况及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以交接的形式备案,并作为内部审计对处级领导干部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从而构建出一套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对决策人和经济事项双重监督的立体审计网络。 

    

  探索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机关事务工作指明了方向,要继续在优化体制机制中完善治理体系。”沈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创新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探索形成以协同共享、审计跟踪、整改落实为主线的现代化审计机制体系。 

  突破传统的“主从型”审计工作模式,建立以内部审计为基础的多部门“协作型”内部审计模式。将局内各部门明确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主体,一方面,各部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自查评估,查找管理漏洞;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全面业务梳理,结合跟踪审计和抽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推动内控制度建设,提高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建立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内部审计重大事项工作机制,为重大经济决策和单位发展目标制定提供建议。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共同落实的协同工作模式,提高各部门对内部审计建议的重视程度,促进内部审计建议的成果转化,推动实现现代化治理目标。建立同政府审计部门定期沟通工作模式,共同探讨审计重点和审计政策发展趋势,在政府审计部门的引领下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利用专业的社会审计资源协同开展工作,形成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力量。 

  立足常态监督,建立由台账、统计表和数据分析为主要内容,分类归集和分析建议相结合的内部审计跟踪机制,实现“以审促管”。通过设立审计事项追踪台账、事前事中审计事项沟通台账、财务跟踪审计台账,对外部巡察审计和内部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重大事项的事前事中沟通情况,以及财务数据的跟踪建议进行全流程跟踪记录,精准指出问题,优化可行方案。特别是通过数据分析,对反映的典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追根溯源,查找系统性原因,组织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划分责任,共同研究,以审计共建的方式助推问题整改。 

  聚焦内部审计整改落实和成果转化,建立以及时登记、即审即改、动态调整、跟踪销号为主要环节,限期整改和持续整改为主线,督促与落实相结合的审计落实机制。针对内部审计台账中记录的问题,通过充分沟通和全面评估,确定问题的整改期限,分部门制定并送达问题建议清单,对于限期整改的问题,限期内随时整改随时销号;对于需要长期整改的问题,制订整改计划,分解整改步骤,定期反馈整改进度直至销号。 

    

  开展高质量内部审计 

  以内部审计制度为基石,以内部审计机制为支撑,立足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这个关键,聚焦资金密集、风险集中的资金和项目,科学实施高质量内部审计。 

  牢牢抓住内部审计的“经济体检”这一职能定位,以内控建设为出发点,聚焦重大风险、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对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6个经济领域27个重点环节和事项进行梳理,提出完善内控的整改意见和提质增效的管理建议,推动财务部门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公物仓出借资产的精细化核算、节能专项资金的事后评价、非权属房产的在建工程科学转固等管理事项,达到化解和整改风险点的目的,促进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发挥内部审计强内控、防风险、促发展的作用。 

  贯彻“一审多项”的审计理念,推行优质、高效、全覆盖的财务跟踪审计,在对“三公”经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各类专项经费支出实施高效跟踪审计的同时,对预算的落实和执行、采购的方式和流程、工程的管理和验收、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等各类重点管理事项和流程同步进行跟踪审计,审计金额的同时审计事项,审计标准的同时审计流程,“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推进财务部门在财务基本账户下设立子账户,单独核算非税收入,增强非税收入核算的科学性;推进对提供采购、法律和财务审计服务的第三方的选取、轮换、考核、验收环节,建立规范制度;推动合同管理的分级审核,提高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以资金最为集中的物业项目为试点,对现代化审计方式进行探索。将管理审计、风险审计、合同审计和绩效审计集中融入到物业服务项目审计中,全流程审计物业合同的招标和执行,兼顾对物业项目的风险和绩效评估,深入挖掘风险和漏洞产生原因,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为最大限度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在7个物业项目中抽取较具代表性的2个项目,针对审计项目中存在的高发性问题,提出示范性的审计意见和整改要求,推广到其他物业项目,发挥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通过融合型和示范性审计对物业项目进行综合审计,围绕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4个评价环节的19个指标,对物业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对项目立项、采购、合同签订和执行、服务验收和结算过程中的42项风险点逐项自检,充分考虑资金规模、分布状况、物业公司服务水平,结合自身的审计资源和风险承担能力,将物业项目设定为每年必须抽审、三年全覆盖、集中整改、全面提升的科学化周期性审计项目。 

  树立“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理念,在资产管理、房产管理平台即将建设完成的重要时点,以车辆管理平台为内部审计试点,探索大数据审计在机关事务管理中的应用。通过车辆管理平台数据,对内部管理车辆的行驶轨迹、出行次数、加油数量同行驶公里数配比情况进行分析,同政府审计部门共同研究定点加油、定点维修的大数据审计方法,助力完善车辆管理平台建设,为多平台运行下的大数据管理应用和内部审计提供有益经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