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转型发展成效及经验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2-10-26 15:4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中共云南省大理州委 大理州人民政府

    

  洱海是大理各族人民的母亲湖,湖泊面积252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大理,作出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希望你们守住守好洱海”,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重要指示。 

  7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贯彻云南省湖泊保护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生态环境部回访调研提出的“六个突破目标”,坚持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体推进系统治湖、科学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洱海水质连续两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价为“优”,形成了湖泊治理的“洱海案例”和“洱海经验”,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近年来,正因为有洱海的高水平、高规格保护治理,大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气质更加彰显,苍洱美景更加令人心驰神往。大理也因此广受世人瞩目与青睐,已成为人们的向往之地、流连之地、眷恋之地。 

    

  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多力齐发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转型发展 

  大理州委、州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团结带领全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洱海“一湖一策”治湖举措,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最强决心、最严举措、最大力度推进洱海保护精准治理和流域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 

  实施系统治湖,着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各项革命性举措。坚持“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以战时状态持续系统、精准高效推进“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以超常举措干成了流域截污治污、“三库联通”、环湖客栈关停、环湖生态搬迁、洱海生态廊道建设、“三禁四推”、海东面山绿化、流域产业转型发展等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大事难事,洱海水质持续改善、水生态持续向好。近年来,全面实施湖体透明度提升、入湖河流水质改善、城镇污水管网改造、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美丽河湖创建“六个两年行动”,19座污水处理厂、4660.7公里治污管网建成投运,27条入湖河流断面水质明显改善,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全线贯通,1806户生态搬迁全部安置。洱海流域土地流转、绿色有机种植、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有力推进,过去一年,新增海西片区土地流转2.3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9.47万亩,收集处理畜禽废污16.08万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种养旅结合’分区防控模式”入选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典型案例》 

  推进科学治湖,着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编印《洱海保护治理科学技术研究规划(20202025年)》,中国·大理洱海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科研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分别与中科院、中国环科院、上海交大等单位和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及其团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洱海流域农业绿色转型科技小院挂牌运行,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2.0版本上线运行,智能感知、数据共享、分析预警、监管服务等功能不断完善。构建和完善绿色考核体系,全面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圆满配合筹办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成功召开两届洱海论坛,赢得广泛赞誉。 

  深化依法治湖,着力健全长效保障机制。高标准修编并严格落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细化制定了《洱海保护治理规划》与《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及规范农村个人自建房、餐饮客栈经营、船舶管理等配套政策。制定《洱海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两线”划定方案》《洱海“两线”“三区”管控实施细则》,依法科学划定洱海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洱海流域监管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涉湖违法违规行为。 

  引领全民治湖,着力凝聚保护治理强大合力。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履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带头落实日常巡管职责,各级各部门以派出洱海保护工作队员、参与“三清洁”、开展主题党日和志愿者服务等实际行动踊跃投身洱海保护治理。调动发挥社会各界、广大群众保护洱海“主人翁”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把每月的第一个周六设立为“洱海保护日”,抓实全民共护洱海宣传宣讲、科普教育,健全全民参与保护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持续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洱海清、大理兴”的生态文明共识根植人心。 

    

  突出绿色引领,深入总结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成效经验 

  洱海保护治理实现重大突破和进展,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得益于中央有关部委的倾力支持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全州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成效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大理州委、州政府将持续深入总结洱海保护治理成效经验,弘扬好传统,发挥新优势,展示新作为,不断推动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 

  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洱海保护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工作总纲领,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洱海州级河长,全州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尽锐出战,广大党员、各级干部、各族群众、社会志愿者全员上阵,全民参与、全民行动,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的坚决态度,以“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排除万难、全力攻坚,坚决打好洱海保护治理这场大仗、硬仗、苦仗。近年来,大理州宁可放缓一点发展速度,但始终突出保护第一,坚持在传承传统生态文化中创新,在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中发展,实现了洱海沿岸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推动了流域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加快了工业产业和人口的转移,为洱海水质改善和保持长期稳定打下坚实基础,在白州大地继续书写崇尚自然、保护资源、永续发展的时代精神,迈向了以生态文化引领绿色发展的新境界。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洱海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不断朝着“流域之治”和“生态之治”根本性转变,一体化推进苍山洱海保护治理,全面深入实施绿色革命“七大行动”,严格执行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推进洱海流域上游茈碧湖、西湖、剑湖等河湖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严格实施生态管控和耕地保护,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扎实整改生态环境问题,积极推进生态林营造,让森林覆盖率维持在65%以上,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9.8%,并以洱源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云龙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创建为契机,加快推进绿美云南建设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落实。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始终坚持绿色引领,推动洱海流域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了“双核驱动、协同发展”“一城三区四单元”和“大祥巍一体化”等决策部署,积极引导洱海流域内的人口和工业产业向流域外的巍山县、祥云县等地科学有序转移,从根本上缓解洱海流域环境空间压力。以创建大理国家级洱海保护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为契机,锚定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成立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积极推动传统农业绿色化、有机化、数字化,坚定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最大限度减少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抓住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加快构建新能源运用体系,培育绿色食品、数字经济、高端文旅新业态,积极打造“低碳州”“零碳城市”。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抓好党的建设,引领推动全州各级干部在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中发扬担当实干、不畏艰难、敢打胜仗的优良作风。扎实开展“学好身边人、做好当下事”活动,向科研人员、洱海卫士、一线工作队员等身边榜样学习,通过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把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的成效转化为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实际行动。压实压紧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州委督查室、州政府督查室、州纪委监委等部门加强对洱海精准保护治理一线的监督检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见到成效。注重在洱海保护一线培养和选拔优秀干部,把敢于和善于攻坚克难的“干将”“猛将”选拔出来、使用起来。 

    

  久久为功发力,推动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转型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洱海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和始终牵挂的高原明珠,洱海保护治理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大理州的重大政治任务。经过7年的合力攻坚破题,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重大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洱海的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整体状况远未实现彻底改善和长久稳定的目标,更没实现根本性、全局性的突破,洱海保护和流域产业转型阵痛仍在持续,始终面临着加快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环境承载能力与资源环境约束的巨大压力,保护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转型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艰巨。 

  面对困难和挑战,大理州将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坚决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湖泊保护治理系列部署要求与生态环境部回访调研指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转型发展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主线,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突出精准治湖、科学治湖、依法治湖、全民治湖,在推进“六个两年行动”中加压奋进,在抓实保护治理重点工作中持续发力,以革命性举措抓好洱海保护治理,推进洱海水质稳定向好,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实现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转型更上一个新台阶,将洱海流域打造成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的“美丽湖区”,奋力走出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把大理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和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打造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