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文/尚天星
党的二十大报告写出了中国自己的政治学新著作,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新经典,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既要分门别类地掌握其具体的概念、逻辑框架,也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一以贯之的思想精髓、精神实质。
一要学政治。政治是旗帜是道路,是方向是大局,决定着战略目标的提出、实施和达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提纲挈领、正本清源,推动完善了新时代党的领导理论及其实践形态,实现了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从党政分开到党政分工、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从民主监督到自我革命、从民族复兴到文明复兴的新飞跃,校正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写出了从根本上不同于西方政治学的中国政治学新著作,树立了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新典范。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处处体现了我国政治的人民性和党的领导的最本质特征。我们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从大本大原上与党中央对标对表,深刻领会新时代政治、法治的准确含义,以清醒坚定的信仰信念诠释共产党员的忠诚定力。
二要学文化。文化是人心之良善灵明的呈现和累积,是人与人思想会通、心灵契合的桥梁,决定着生命共同体的动力和活力。科学社会主义自诞生以来,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孕育了新文化的壮丽日出。党的二十大报告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找回了人民的初心、党的初心、国家的初心、民族的初心。在新时代,我们的人民要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党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新境界,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的国家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的民族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内容处处闪耀着文化传承、创新的结晶,体现着博大的胸怀、智慧的荣光。我们必须认真消化深化转化,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用先进文化、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要学哲学。哲学是人类思维和实践的精华,是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利器,决定着方法的对路和能力的提升。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危难中走来,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波澜壮阔,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锻造了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一整套哲学、方法体系和制度设施,即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这是中国共产党千锤百炼、转识成智的独特心法,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有战斗力创造力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为我们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事业提供了科学范本。我们必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改造自己、改造世界中学哲学用哲学,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新时代是中国人民自信自强、昂扬奋发追求高品质幸福生活的伟大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我们要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弘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工作当学问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自觉主动全面做好本职工作,为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