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家”文化暖胃更暖心
文/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2022年以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围绕“暖心工程”目标,把机关食堂升级改造作为“关爱激励、从优待警”行动的重要举措,推进安全型、服务型、节约型、智慧型、人文型食堂建设,努力打造食堂“家”文化,让干警暖胃更暖心。
抓精细管理,打造安全型食堂。把食堂改造工程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成立改造专班,排查整改年久失修导致的安全隐患,通过更新设备、优化用电用气线路、铺设防滑地板等,保障用餐场地安全。坚持以食品安全为根本,遵循产地化、源头化原则,优化“1+N”采购模式,开通主副食品供应“直通车”,供应优质低价生态食品。推行明厨亮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规定,从严把控菜品质量,加强卫生、消防等安全管理,确保干警吃得放心。提升外包团队管理精细化水平,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严格考评考核。强化内部监督,严格落实伙食经费专款专用要求,做好预算安排和合规使用管理,管好机关食堂的“廉洁账本、阳光账本”。
抓精心保障,打造服务型食堂。扭住关键环节提升服务质量,在全省机关食堂率先采用“食材采购+服务外包”模式,食材采购等关键环节由本单位负责,服务管理外包给专业餐饮公司,解决在服务保障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推动管理服务品质提升。明晰各食堂功能定位,既注重大众化又突出特色。以干警需求为导向,将一楼食堂打造为大众化食堂,二楼食堂打造为特色化食堂。推行“一站式”服务,在现有堂食产品线的基础上,延伸出特色食品代购、半成品加工(预制菜)等服务,增加明档面食供应,引进连锁品牌特色小吃。统筹考虑干警地方差异、口味喜好不同等因素,做细做精菜品,既涵盖福建本土菜系又兼顾省外菜系,保证色香味俱全的同时注重翻新花样。
抓精准支出,打造节约型食堂。树牢节约理念,掌握就餐规律,节约食材加工成本。二楼食堂改造后引入线上点餐模式,通过提前预约的下单数量及时掌握就餐人数,在备足食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浪费,把有限的伙食经费用在刀刃上。严格制订开支计划,建立日验收、周食谱、月伙食账目公开制度,科学确定伙食经费投向,实施人、货、账一体化管理,确保经费用得实、用得好、用得明白。结合干警自助用餐需求,创新推出自助餐称重消费模式,既能让大家吃饱吃好,又能最大限度避免浪费。
抓精深集成,打造智慧型食堂。以智慧食堂平台建设为牵引,深度融合“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嵌入手机点餐、智能支付结算等功能,实现用餐费用秒结算,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拓展小商超代购、半成品预订、服务评价等模块,丰富智慧餐饮服务平台功能,努力打造集供餐、服务、休闲于一体的高品质干警服务中心。认真落实低碳环保要求,升级改善餐具、桌椅、厨具等,引进节能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推动高效智能与绿色低碳有机融合。
抓精益求精,打造人文型食堂。食堂设计风格彰显“法”的特质,突出法院特色,色调黑白分明,大胆融入工业风格,解决空间压抑等问题。改造后使用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食堂,保留了服务区,预留了功能拓展区,布局更加合理,就餐环境更加舒适。产品采购体现“帮”的力度,二楼食堂创新打造“印象清流”产品特卖专区,采购对口帮扶点——清流县的豆腐皮、大米等名特优产品。共管共享营造“家”的氛围,发挥膳食委员会职责作用,在智能服务评价模块上设置“吃什么、怎么吃”等内容,引导全体干警参与食堂质量管理全过程。定期开展测评,及时调整优化,确保建议有回应、有落实,提升干警参与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