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媒体融合之道 拓宽宣传工作视野——中国机关后勤杂志社联合国管局机关服务中心举办专题讲座
文/牛雅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要求。今年,“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拓宽党建和宣传工作视野,3月20日、30日,中国机关后勤杂志社、国管局机关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两期新闻报道专题讲座,邀请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张龙、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社交媒体部副主任宋君毅,分别围绕党建宣传创新和新媒体创新应用进行培训授课。
宣传是党建工作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一思想、引导群众、推动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党建宣传质量,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当前,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互联网鲜明地表现为移动互联,在手机上参与舆论建设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张龙在授课中指出,宣传报道必须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主动权。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信息公开逐渐成为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信息公开从村务公开起步,历经全领域公开、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再到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公开的深入推进,政府陆续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入驻,进一步密切了和群众的联系。在此背景下,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政务新媒体,更好地吸引用户?张龙表示,打造优质政务新媒体应做到以下5点:一是具备持续的原创内容和稳定的推动机制;二是拥有巨大量级的粉丝群体;三是自身定位明确,懂得用户需求;四是人格化命名,用户将其视为“人”,愿意沟通和交流;五是全媒体化,在多个平台拥有官方账号发布信息。
空闲时刷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方式之一,如今的短视频涵盖了休闲娱乐、知识分享、产品推广等海量内容。统计显示,47.9%的人通过短视频获取信息、拓展视野;在周末的闲暇时光中,72.8%的人愿意看短视频。“清晰的逻辑线条、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明确的观点和立场、恰当的讲述节奏、组合式信息”是短视频的基本属性。“党建宣传进入短视频领域,一方面要满足受众休闲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家扩充信息、增长知识,”张龙讲道,“时政类短视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内容亲民是十分重要的,要把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微纪录片类短视频对文案的要求较高,在制作中要注重画面的精美化、形象化。在表达方式上,可以加入舞蹈、二次元、Rap等元素,增加短视频的吸引力。”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是主流媒体中最早专业从事新媒体建设的机构。在这里,媒体融合是如何开展的?融媒体爆款产品又是如何诞生的呢?“内容+技术+灵感+美学”的深度融合是制胜法宝。“创意是新媒体的灵魂。”宋君毅为大家介绍了新华社融媒体产品创新的实践探索,创作团队通过创新应用多种新技术,不断拓展视频产品新形态,为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在融媒报道中,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方式。手绘交互H5因其画风唯美、参与感强广受欢迎,新华社将其融入重大主题报道中,创新设计《送你一张船票》融媒产品,以红船为主线,再现百年伟大征程,运用互动H5、手绘长图、闯关游戏等交互手段,打造重大主题融合报道示范标杆。3月13日,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新华社联合百度推出首支国风AIGC歌曲《驶向春天》,以年轻化的语态与AI赋能的创新形式,唱出了春风拂面的温暖,唱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昂扬旋律,更唱进了年轻人的心坎里。这一作品巧妙利用RAP、AI等手段,让形式为内容服务,以形式之“壳”凸显内容之“核”,助推主旋律内容入心入脑。
在两位专家的分享中,大家对媒体融合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也激发出创新的灵感。聆听讲座的青年干部谈道,“本次讲座为大家提供了和专家老师学习交流的平台,未来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创新报道手段,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