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三大体系 推动习惯过紧日子常态化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11-07 09:0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张小平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一个牢记、两个坚持”和“一个推动、两个更好服务”的工作思路,聚焦长远长效,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全面打造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机关事务制度标准、资产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推动习惯过紧日子常态化。 

    

  建立从粗放型到规范化的制度标准体系 

  制度标准具有规范性、强制性、明确性、连续性等特点,是推动工作有序开展、落地落实和长期坚持的重要手段。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坚持用法治精神引领、用标准思维规范机关事务工作,制定出台系列全覆盖、小切口、可执行的制度标准体系,推动各项工作更加节约高效。 

  建立全面覆盖的约束管理制度。结合南京市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实际,联合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压减机关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能的工作举措》,聚焦源头入口、标准执行、运行维护、终端出口,明确5个方面16条具体举措。资金使用上,进一步压减物业服务、会议接待、租房租车等支出;资产配置上,严格执行办公用房配置、公务用车配备、通用资产价格和数量等标准;资源耗费上,减少日常运行资源耗费,降低资产管理维护和持有成本。 

  建立系统内部的服务保障制度。作为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重要牵头和落实部门,坚持带头执行、自觉行动,在会议培训、公务接待、公车使用、课题经费、资产配置、购买服务等方面,制定落实过紧日子要求20条工作提示,积极发挥机关事务管理局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所承担的服务保障职能,制定完善《消耗品物资仓库管理办法》《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市级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统管运行保障手册》等系列内部制度,将勤俭节约理念落实到各项具体服务保障工作之中。 

  建立具体落实的执行操作标准。坚持将标准化建设作为制度落实的重要抓手,编制出台党政机关单位大型固定资产设施设备运维服务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公务用车驾驶员管理以及公共机构能(水)耗定额等系列地方标准,为全市党政机关提供行为规范。制定政务物业服务及定额标准,在“6元—12元/平方米/月”的规定区间内,根据各单位建筑体量、物业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费用定额科学核定,合理压减部门物业费用支出,每年节约物业管理费近1000万元。制定安全保卫、设备维护、会议保障、保洁服务等方面的政务服务标准规范,食材采购、后厨操作、前厅服务、反食品浪费等方面的膳食服务标准规范,以及车辆装潢、油料使用、运行费用统计等公车服务标准规范,为一线服务保障人员提供可执行、易操作的行为规范。 

    

  建立从闲置型到盘活化的资产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的物质基础,也是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推动过紧日子要求落地落实的关键抓手。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树立大资产管理理念,构建大资产管理格局,将过紧日子要求贯穿资产管理全链条、全过程,充分发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表率作用。 

  严格资产计划配置管理,能通过盘活存量、调剂共享等方式解决的,不安排重新购置、建设和租用,把好资产入口关。在保障行车安全和政务运行前提下,提高公务用车购置更新条件,由使用年限8年、行驶里程20万公里调整为使用年限10年、行驶里程22万公里,压缩购车数量与购置经费,2024年度一般公务用车更新购置预算经费较3年前压减39.5%。坚决杜绝违规新建楼堂馆所,从严审核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坚持非危房不大修,2024年度维修改造经费4709万元,较2023年度压减47%。 

  深化共享共用的资产使用管理,树立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集中统管办公用房“一盘棋”思维,利用事业单位房产集中统管成果,调配满足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网信办、市房产局、市城管局等部门办公需求,有力保障机构改革高效推进和机关正常有序运行。“十四五”以来,累计统筹调配8万余平方米办公用房,实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零新建、零新租用,并逐步减少对外租用办公用房存量。建成公物仓实体仓约5500平方米,用于存储、维修闲置资产,建立省、市、区、街(镇)四级同城联动资产调拨机制,目前在仓储备闲置资产5083件(套),累计跨部门、跨层级调剂4500余件(套),节约财政资金900余万元。 

  加强节能节约的能源耗费管理,针对部分办公用房建筑年代较早、设施老化、能耗较高的实际,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累计引入社会资金4.8亿元,改造面积约475万平方米,综合节能率达15%以上。充分利用公共机构建筑屋顶资源,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建成分布式光伏项目51个,总面积19.43万平方米,装机容量约20兆瓦。建立全市公共机构夏季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对66处公共机构楼宇的1132台空调安装智能调控终端,实现空调负荷的可观测、可调控,形成约3.1万千瓦的空调负荷最大调控能力。 

  加强盘活盘优的资产处置利用管理,对于因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房屋结构等原因,不适合再作办公使用的房产,按照宜租则租、宜售则售的原则进行处置盘活,增加财政收入。截至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出售收益累计3.26亿元;在租房产年租金收益1960万元,在售房产市场估值约8000万元。建立公务用车集中统一处置工作机制,对市级机关单位报废车辆实行集中评估和处置,完成全市308辆公车集中处置,处置收益近170万元,最大限度提高处置资产价值。 

    

  建立从分散型到集约化的运行保障体系 

  机关事务工作是党政机关有序高效运转的重要支撑,相关经费支出是机关运行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级机关集中办公区服务保障工作承担部门,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聚焦重点、精打细算、提高效能,积极推动服务保障由粗放型、经验型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确保在过紧日子成为常态的情况下,服务保障标准不会降低、机关运行不受影响。 

  数据赋能,强化运行保障智慧支撑。整合优化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能耗感知以及服务监管、综合保障、公车运行等信息系统,建成南京市智慧机关事务云平台,实现机关事务数据的共享共用和一网统管,为发挥数据要素智慧引领作用提供平台支撑。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服务保障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提出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的具体举措。比如,定期分析油料使用情况,总结节油方法,公车中心平均单车百公里油耗连续两年同比下降3%以上。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及时掌握服务保障特点规律,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保障。比如,机关食堂根据人员用餐峰值时间,科学排定菜肴出品时刻表,明确各时段加工量,勤炒勤上,实现供需平衡。 

  集中保障,探索运行保障节约路径。积极发挥规模优势,通过集中采购、集中运维、集团运作等方式降低成本。打造“石城物业”品牌,推进政务集团化发展,建立区域经营机制,以大带小、一体保障,形成人员、大型设备、维保服务、流程标准等共享和调剂,摊薄服务保障的成本。对肉类、蔬菜、调味品等食材,以及保洁、维修等常用耗材,实施统一标准、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建立食材初加工中心,规范食材初加工流程,集中收集利用食材边角料,食材出成率同比提升10%。投入9辆中型客车,扩大调研接待用车保障范围,2023年节约党政机关单位租车经费101万元。 

  精细服务,优化运行保障节约举措。促进一线服务保障人员节约意识提高和节约习惯养成,将勤俭节约理念落实到点滴。比如,会务服务人员布置会场时,做到白天不开灯、晚上开壁灯,空调开启一半,缩短会前大屏或投影仪待机调试时间,会议结束及时关闭电源;公车驾驶员养成良好驾驶习惯,避免急加油、急刹车,减少车辆原地怠速等待时间。开展一线服务保障人员岗位技能提升行动,加强专业学习和业务钻研,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岗位技能提升降低服务保障成本。比如,设备维修人员提升维修技能,做到能修则修、减少更换;绿化养护人员学习草皮花卉种植技术,实现草皮及部分花卉的育种移栽和自行养护,大幅降低维修养护成本。 

    

  聚焦长远、深化落实,推动习惯过紧日子常态化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在推动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深层内涵和重要意义。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始终坚持过紧日子思想,着眼长远、追求长效,真抓实干、追求实效,推动习惯过紧日子常态化。 

  “数”优“治”,健全常态管理机制。充分运用2021年至2023年机关运行成本统计调查数据,加强投入产出成本分析,完善评价指标,探索机关运行成本限制值、合理值、推荐值合理划分,对达到限制值的单位进行提醒警示,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同时根据经费支出分布情况和可压降空间,探索研究降低机关运行成本的方案计划。将过紧日子相关举措要求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积极开展专项评估,加强结果运用,积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融入日常管理,养成习惯、蔚然成风。 

  “创”强“建”,提升规范管理水平。以办公用房信息化、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建设覆盖市、区、街(镇)三级的办公用房管理平台,实现权属、配置、使用、维修、处置利用、物业定额标准、车位共享、大型设备设施等办公用房管理核心业务的“数据一网通览、业务一网通办、工作一网通管”。主动对接市委编办,精准掌握机构改革后各单位“三定”规定,再次核定各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对超出核定标准的办公用房,按照相对集中、可调剂使用的原则,进行腾退或封存,纳入公物仓管理。同时,进一步压减机关物业经费支出,对人均面积超过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单位,超出面积部分物业费再压减50%。 

  “新”促“质”,深化绿色低碳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提供了工作指引。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深化绿色低碳引领行动,积极开展低碳降耗管理,践行绿色工作生活理念,推广太阳能光伏项目,力争2024年年底提前实现新建建筑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光伏覆盖率达到50%的目标要求。一方面,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契机,开展节能技术产品进机关、进街道等活动,引导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深入了解先进的节能技术、节能工艺、节能产品;另一方面,在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前置性审核中,明确要求应用节能技术、使用绿色建材、实施节能节水改造,推动节能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旧”换“新”,提高通用资产效能。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在增加先进产能、促进节能降碳、拉动有效投资、激活消费潜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提高资产管理效能。研究通用资产以旧换新实施路径,制定空调、电视、冰箱等通用资产以旧换新具体实施办法,破解行政事业性通用资产以旧换新制度机制障碍。探索公务用车以旧换新试点,研究公务用车以旧换新方案路径,努力让公务用车配置、处置享受与社会车辆同样的更新激励政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