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 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11-07 09:13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水利部财务司

    

  水利部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重要论述精神,把“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作为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一年多来,水利部各级单位认真贯彻《关于提高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能 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实施意见》,把“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措并举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能,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加强资产配置源头管理,统筹资源配置,严格成本管控,严把资产配置入口关。注重通用资产配置计划管理,严格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新增资产需求优先通过调剂配置,2023年,部机关通过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共调剂配置171件资产。为避免资产重复购置,针对不同业务部门对地理空间软件均有配置需求,由水利部信息中心采购地理空间软件,同时为全国防汛会商系统、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河湖遥感信息系统以及地方业务系统等调用,实现软件功能复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严格资产处置、充分挖掘资产潜力。水利部要求各单位最大限度发挥在用资产使用价值,全面准确掌握资产使用状况,加强资产配置可行性论证。能够通过现有资产功能挖潜满足业务工作要求的,应当减少配置,加强资产单位内部统筹利用水平;资产需要维修的,要制定维修方案和维修成本预算,充分考虑维修成本、新购价值、维修后的使用年限等情况,不能盲目维修,导致维修价值大于新购价值;到期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要继续使用,做到物尽其用。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通过在院联络员群发布内部调剂资产信息等多种形式,跨所调剂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科研仪器设备近50台套。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维修翻新112件毁损家具,变废为宝。淮河水利委员会针对需要更新但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捐赠给对口帮扶村,最大程度发挥资产效能。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对1992年建成的水力学第三实验厅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解决了实验厅屋顶保温层脱落发霉、老化开裂漏水、实验厅局部锈蚀穿孔等问题。 

  严格控制资产运行中的能源资源耗费,紧盯重点设施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运行支出。水利部扎实推进节水型机关建设,积极推广示范先进节水技术和节水产品,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收集洗手灰水和饮水机尾水用于冲厕,绿化、景观、洗车用水使用非常规水,应用智能监控系统,对用水情况开展实时监测与远程管理。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水总量和人均用水量指标均达到节水型机关标准。开展中央空调节能降碳改造,改造后,部机关2023年供冷季比2020年同期节电15万千瓦时,能源消耗总量降低。 

  黄河水利委员会将院内闲置多年的防空洞和已经废置的供暖管网改造成非常规水蓄水池和收水输水管道,利用中央空调冷凝水立管作为灰水收集管道,估算节约投资360万元,每年可节约自来水灌溉用水4000立方米。太湖流域管理局大力推行绿色办公,推动政务电子化,充分发挥“智慧太湖”信息系统的作用,减少提供报告、简报、材料汇编等材料的书面版本,提倡纸张双面打印,减少重复打印、复印次数,注重稿纸、复印纸的再利用,将节俭体现到机关运转的每一个细节。 

  聚焦用好存量资产,探索建立资产共享共用机制,保障单位节约高效履职。太湖流域管理局在办公楼的每个楼层共享共用打印复印一体设备,会议室共享投影仪,采用会议预订系统对会议室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和统筹共享使用。针对不同业务部门均需使用无人机的诉求,及时出台制度,对无人机统一配置、共享调配等提出明确要求。水利部信息中心依托水利部视频级联集控平台,将水利工程等视频资源接入全国水利一张图、全国防汛抗旱会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积极探索资产共享机制,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面向其他科研院所开放共享后,将单位车库与所在社区居民“错时共享”,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资产存量可视化、动态化管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面对固定资产数量大、专业性强、精密程度高、存放地点分散难题,采取网络盘点的方式,扫描固定资产二维码并将设备照片上传完成盘点,精准摸清资产存量,确保在编制资产配置计划时有据可依。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河务局积极构建机关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开发了“山东黄河资产云智慧管理系统”,利用手机移动端实时查看资产分布、存量、使用状态、增减变动,借助手持超高频RFID设备终端,实现资产无接触、穿透式、快速群读,通过移动扫码盘点,大幅提高资产盘点的准确性,提升工作效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