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 聚力改革创新 打造机关事务“北京样板”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5-02-05 15:47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周家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着重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明确要求“要认真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决定》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等关键领域提出具体要求,为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锚定“两个更好服务”,凝心聚力抓好机关事务领域改革创新,加快打造符合时代新要求、引领行业新方向的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北京样板”。 

    

  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持续提升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水平 

  提高政治站位,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央政务功能高效运行、重大会议活动保障等重点任务,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落实政治责任,努力担起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第一方阵”“主力军”。 

  高站位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从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底,组织实施第二批市级机关搬迁,35个市级机关部门1万余名干部职工迁入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做到平稳、有序、安全、不扰民。同时,随着第二批集中搬迁工作的结束,除履行维护安全稳定、保障城市运行、带有属地管理职能和面向市民、企业、社会开展管理服务的单位外,其他市级机关均搬迁至副中心,有力推动了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高标准做好中央政务功能区运行保障。带头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努力提升“四个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办公用房腾退、移交工作。落实中央“四个有利于”要求,按照“集约高效、盘活资产”原则,建立机关事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双审批”联动机制,高效处置利用办公用房,有效促进首都空间优化和资产增值。 

  高质量保障重大会议活动顺利举办。今年以来,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全国两会等20多场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活动的服务保障任务,做到“零差错、零事故、零失误”,充分体现服务保障工作专业水准与卓越品质,擦亮新时代“北京服务”金名片。 

    

  以勤俭办一切事业为遵循,大力推进党政机关节约集约和共建共享 

  强化政治担当,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精治共治法治,持续完善过紧日子评估指标体系和常态化机制建设,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超常举措,强化刚性约束。研究制定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6个方面、19项工作措施,推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信息化设备、后勤服务等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筹保障,逐步实现人员、设备、维保服务等资源共享。加强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规范公务接待管理,严格办公用房维修管理,不断压减机关运行经费,真正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集约管理,压减运行成本。创新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对餐饮、会议、保洁用纸和米、面、盐、蛋等食材组织集中带量采购;将机关食堂厨房设备维修耗材、易损件等纳入低值易耗品管理;加强餐饮、会议、保洁等低值易耗品管理,压减经费预算;优化整合消防、安防和楼宇控制室设置;多形式组织全系统节水、节电、节粮、节油等活动。多措并举年节约经费近千万元,有力助推机关过紧日子常态化、长效化。 

  数字赋能,创新融合发展。高标准建成机关事务综合服务平台并在全系统推广使用,实现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办公进出“一卡通行”、跨区“一卡通餐”。试点推行办公区“服务热线”区域化、一体化、智能化融合,实现一部电话受理干部职工全部需求。积极探索发展共享办公新模式,建设共享会议楼和档案库房,集中配建职工之家,实现公共区域的高效利用。 

    

  以改革创新为牵引,推动建立超大规模集中办公区运行管理机制 

  以第二批市级机关搬迁完成为标志,北京市市级机关行政办公新格局基本形成,超大规模集中办公区对运行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对主城区集中办公区和独立办公区也进行了充分的优化整合。工作中,管理局紧紧围绕办公区运行管理效能提升,强化以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规模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创新转化为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提升办公区治理效能。北京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通过《中共北京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运行管理机制”。管理局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和政务高效运转,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以加强副中心办公区运行管理为基础,同步做好主城区办公区运行管理相关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北京市市级机关办公区运行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统一领导、权责清晰、科学规范、协同联动的行政办公区运行管理机制,内容涵盖加强运行资源管理、构建良好运行环境、优化运行保障机制等5个方面、14项任务要求,旨在打造机关运行保障现代化的标志性成果。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打造行政办公区生态典范。行政办公区工程荣获建筑(结构)长城杯金奖和中国钢结构金奖,100%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建成全国首座钢结构+全幕墙系统“双零”建筑。大力推广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建成全球范围内单批次规模最大的地热利用系统,实现绿电全覆盖。通过节能技术改造、节能节水器具使用、非常规水源利用、净水器尾水收集、会议“半壶水”等精细化能源资源节约管理措施,在干部职工人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2023年人均能耗、水耗同比分别下降7.8%、6.7%。 

  解决干部职工后顾之忧,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践行“住有所居”,提出“三让一优先”分配原则,常态化组织职工宿舍调配,为打造宿舍保障“样本”做出积极探索。践行“病有所医”,推动建成多个副中心门诊部,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能力。践行“学有所教”,引入北京学校、第一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践行“幼有所育”,建成朗清园托班,较好解决“小小孩”问题。落实“交通是民生大事”,推动改造道路交叉口、优化大站快车、开通定制公交、投运共享单车等,持续提升区域交通保障能力。开展干部职工生活需求调研,健全“机关事务热线”工作机制,年度办结各类诉求2000余件,工作回访满意度高达96.7%,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广泛赞誉。 

    

  以机关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积极推进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资产管理是机关事务发展的基石,也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关键抓手。坚持聚焦土地、房屋、公务用车、办公设备家具等实物管理,全力推动“大资产”管理模式的深化与升级。 

  在办公设备家具管理方面重实用。按照“充分利旧、公物仓调剂”配置策略,第二批机关搬迁过程中办公家具总利旧率超过50%。不断健全资产共享共用机制,优化升级公物仓管理系统,构建“实体仓+虚拟仓”全新管理模式,使“先调剂、后配置”成为资产管理新常态。 

  在办公用房管理方面下实功。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市级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办法》,清晰界定办公用房的配置标准、使用规则及监督体系。搭建办公用房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专项填报模块,为数据的精确管理和深入分析提供坚实基础。充分盘活利用闲置房产,结合机关搬迁腾退房产处置和办公用房整合利用工作,为城六区内租房办公单位提供办公用房,显著缩减运行成本。 

  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求实效。严谨细致做好机构改革单位车辆核编与调配工作,为25个单位重新核定车辆编制,核减近400辆公务用车。科学平衡公务用车成本支出和高效服务保障之间关系,有效节约车辆购置经费。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2023年新增和更新新能源汽车占比近60%,较2022年提升10个百分点,彰显绿色发展新理念。 

  奋进新时代,聚力谱新篇。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将聚焦“两个更好服务”,有效履行党政机关“管家”“后院”和“经济部、后勤部、保障部”职责使命,全面夯实资产管理工作基础,扎实推进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树牢高效便捷工作理念,持续提升办公区运行管理效能;发挥机关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更多、更响的机关事务“北京品牌”;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稳步推进后勤服务转型升级;紧扣改革创新主题,全面开启北京机关事务改革发展新篇章,为构建现代化、高效能的机关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