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机关事务管理中资产数量与资产性能标准化
文/付强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化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化引领时代进步。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抓手,在推进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规范引领作用。
机关事务管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准化工作是提升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机关事务管理在节约资源、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取得突破。资产是机关事务部门履职尽责的物质基础,在现代机关事务管理中,资产管理是核心组成部分,推动标准化工作内涵式发展,需要更加注重资产标准,资产数量和资产性能是资产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维度,它们共同决定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实现。
为什么要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机关事务行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做好机关事务工作的根本遵循。今年初,全国机关事务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行了深入阐述,明确了推进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体思路。资产,可以说是机关事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金刚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要通过推动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去实现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目标,去实现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制定资产性能标准和数量标准,是机关事务部门必须担负起来的职责,别人无法替代,这是有法规依据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规定:“机关事务部门应当根据机关运行的基本需求,结合机关事务管理实际,制定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预算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参考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组织制定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和有关开支标准。”
机关事务部门作为事务管理部门,更加熟悉房屋、土地、车辆、家具、设备等实物资产的情况,能够依托实践经验和科学分析,比较准确地判断出保障机关运行到底需要什么性能的实物资产,到底需要多大规模、多少数量的实物资产,这是机关事务部门的优势所在,也是机关事务部门的职责所在。
要做什么?
在资产全流程标准化中,要聚焦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基础管理等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在这个过程中,首要就是抓好资产配置这个源头环节,资产配置是资产管理的起点,影响后续使用、维护、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只有管好增量,才能用好存量。配置的资产合适好用,不仅能节约配置环节的资金,更能够节约后续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耗费。资产性能标准包括资产的品目、规格、样式、结构、材质等技术指标,总体上反映了资产配置的相应档次;资产数量标准包括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公务用车等配备数量,办公用房、周转住房等面积大小等。在资产性能和数量标准建设中,要推动全类型标准化,聚焦机关用地、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资产类型,逐项建立和完善标准。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具体到资产配置环节,就是要发挥标准的技术指导作用,明确各级机关应该配置什么性能的资产、配置多少数量的资产。
以通用资产领域为例,国管局2023年以通知引用内部工作标准的形式,印发《中央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家具规格和性能指南》,明确了办公桌椅、文件柜等8种家具的规格尺寸、款式材质等内容,这就是资产性能标准。2022年8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同意新增机关事务行业标准代号和范围,由国管局作为主管部门。批复明确,对于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机关事务领域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中央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家具规格和性能指南》可按照行业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和修改,推进升级为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虽然《中央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家具规格和性能指南》已经给出了中央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家具配置的标准,具有普适性和指导意义,但是各省市、各地区仍有各自的特点和需求,例如集中办公区。因此,各省市、各地区仍可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家具配置数量和性能内部工作标准。年中,政府运行保障标准化研究中心支撑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中央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家具规格和性能指南》的启发下,结合北京市市级集中办公区实际,总结北京市级机关搬迁的工作经验,制定了北京市《市级机关集中办公区通用办公家具配置指南》工作标准,给出了集中办公区通用办公家具配置的规格、数量、参考样式。除此之外,在通用办公设备配置方面,一些单位仅套用资产配置的标准上限编制配置计划,科学性不足且脱离实际。根据国家关于国产信创项目建设要求,目前国产化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尚无相应的性能标准。
怎么做?
标准是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标准的本质特征是“公认的技术规则”。标准制定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标准是协商一致的结果;标准制定目的是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标准对象的基本属性是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
一是要有翔实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经验,业务部门要深度参与。一线员工每天接触资产、使用资产,对很多资产的性能也更为了解,各业务处室熟悉房屋、土地、车辆、家具、设备等实物资产的情况。制定资产性能和数量标准,必须是了解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的人。
二是要基于实情实际开展广泛调研。制定标准要收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现有技术标准、法规和规范,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关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动态,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情况,确保设计出来的配置指标不与生产、销售和实际情况脱节,要追求标准的高质量和实用性。
三是要组建专业团队,制定高效的工作机制。标准的制定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懂标准的人不一定懂具体业务,懂业务的人不一定懂标准。标准的编写团队既要有具备丰富业务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也要有科研院校、标准化研究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相关行业协会、资产供应商参与,他们掌握当下的产品性能,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编制团队要借助好全国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政府运行保障标准化研究中心两个平台的技术力量。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搭建起高效的工作机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通过领导小组、工作专班、起草小组等形式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工作力度,提升工作效率。
四是要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实施效率。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广泛征求意见有助于确保标准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标准草案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和问题,减少实施过程中的争议,确保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的需求和利益,使标准更加贴近实际,增强标准的适用性,提前发现和解决标准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标准的实施效率。
从标准化的角度来看,机关事务管理中资产数量和资产性能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化可以确保资产配置的合理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便于资产清查和盘点,同时也可以保障资产的安全运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资产的可持续发展。资产数量和资产性能标准制定工作关系着全国各级党政机关资产配置,关系着每一名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关系着党政机关高效有序运转,责任重大。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资产数量和资产性能管理标准,加强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机关事务领域标准的技术性,为机关事务管理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