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推进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学科建设 赋能上海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近年来,按照国管局统一工作部署,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加强与复旦大学的合作,积极推进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学科建设。从2022年起,复旦大学新设“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并已招收两批次“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通过近几年的工作,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不断深化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学科建设的认识,与复旦大学的合作机制日趋成熟,学科建设对上海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逐步显现。
在认识上,经历了从学术到学理、再到学科的过程
对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学科的认识,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经历了一个由“认知”到“深化”、到“再认知”的过程,完成了从最初被动领受任务、到客观理解概念、再到主观全力推进的思维转变。
最初是停留在“基本认知”的层面,“为学科而学科”。这一阶段的认识主要是“学术设立”,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从学术角度来看,政府运行保障管理从属于管理学门类,还会涉及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门类,一定程度上是一门贯通多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在学科交叉融合是大势所趋的当下,有必要以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学科的设立,从源头上推动机关事务管理的“学术设立”,从而围绕政府运行保障管理的学科主体,汇聚不同交叉学科的优势资源,为形成机关事务自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打下基础。
随后是上升到“深化认知”的层面,“需学科而学科”。这一阶段的认识主要是“学理供给”,满足实务工作的需要。近年来,以国管局先后成立北京大学政府运行保障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机关运行保障研究中心为发端,各地研究机构也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会同复旦大学于2019年底成立了复旦大学上海机关事务研究中心,为机关事务管理理论研究和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功能平台。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委托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完成20余项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覆盖机关事务工作各领域的学理研究供给,很多成果已转化为实际应用,为机关事务实务工作发挥出积极的咨政建言作用。
最终是跃升至“再认知”的层面,“建学科而学科”。这一阶段的认识主要是“学科引领”,谋划行业发展的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为学科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机关事务的工作模式已经从经验操作向科学治理转变,管理方式从分散分治向集中统一转变,服务手段从直接服务向社会化购买等多种方式转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推动以资产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两个重大”“一个表率”“两个更好服务”已成为机关事务亟待解答的“时代之问”,由此派生出的大量课题也亟待系统整体研究。因此,有必要借助高校的优质研究资源,以学科建设为载体,研究好事关机关事务工作长远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做法上,形成了以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践培养为架构的建设体系
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复旦大学本着“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活动共办、合作共进”的原则,全面深化学科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每年召开专题工作例会,讨论决定合作计划,协调推进合作项目,不断完善学科运行的组织架构和运作体系。
做优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坚持以理论基础知识为根,在现有学校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由复旦研究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合作推出复旦大学研究生“政府运行保障管理”FIST课程,邀请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专家与国管局实务专家联合授课,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坚持以专业实务知识为本,管理局与复旦大学合作举办机关事务讲堂,邀请本市机关事务系统退休老领导、现任班子成员和实务专家,从上海机关事务发展改革、业务聚焦、行业热点等方面作专题授课,阐述机关事务工作的内涵外延、内在逻辑和特征属性,目前已举办讲座6次,辐射师生400余人次。
做强汇集多方的师资配备。配强雄厚的理论专家团队,依托复旦大学完备的学科体系、深厚的学术积淀、丰硕的智力资源,由复旦研究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多院系资深教授、青年教师,重点聚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成多领域、多方面、跨学科的教授专家队伍,从学科、学术、学理等多重维度,提供全方位的理论师资保障。配强权威的实务专家团队,将局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全覆盖纳入实务专家团队,涉及管理、服务、保障等各领域业务,同时争取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支持,积极吸纳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实务专家,提供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的实务师资保障。
做实形式多样的实践培养。立足“请进来”,积极鼓励在读研究生利用假期到局机关部门、局属单位和行业协会参加实习活动,组织以复旦大学政府运行保障管理方向在校学生为主体的实践锻炼,通过直接参与一线工作和参与课题调研等方式,形成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学科培育体系。立足“走出去”,学科建设为机关事务系统干部职工提供了更加专业、更为系统、更具价值的在职深造渠道,鼓励、支持、动员全市机关事务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报考政府运行保障管理学科在职MPA教育,努力提升个人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在成效上,实现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教育培训多维度的实践输出
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发挥复旦大学的优势研究资源和雄厚师资力量,从前瞻性、综合性、应用性等多种角度,推进机关事务理论研究向纵深挖掘,同时立足上海机关事务系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以学科建设赋能机关事务改革创新发展。
形成一批理论研究输出。稳步推进理论研究,持续完善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机关事务重点调研课题、复旦研究中心调研课题、行业协会调研课题的“四位一体”理论研究体系,大力支持、引导、帮助复旦大学研究团队紧跟多层次课题需求,立足学科做调研、聚焦学科强研究、围绕学科建理论。放大理论研究成效,2021年和2024年,会同复旦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先后合作举办2次上海机关事务理论研究成果发布会,交流研究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有效扩大理论研究的辐射面和影响力。近年来,多个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有关奖项,多篇文章在《中国行政管理》《中国机关后勤》等杂志刊发。
形成一批成果转化输出。聚焦宏观谋划,复旦研究中心团队承接“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十三五’规划评估和‘十四五’规划拟制”项目,形成“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学术版)和“十四五”规划拟制(学术版)两篇研究成果,为《上海市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出台提供了专业的学术供给。聚焦重点突破,紧贴机关事务工作重点开展专项调研,在《上海市机关运行保障条例》地方性法规调研、起草阶段,复旦研究中心会同复旦大学法学院开展《机关运行保障立法调研》等课题研究,为立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并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政府法治专项课题优秀奖”。
形成一批教育培训输出。会同复旦研究中心、上海市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三方联动,在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单位的支持下,开展了面向多种群体的系列教育培训活动。面向机关事务系统,举办机关事务管理研修班、机关事务青年干部培训班、行业协会企业会员单位经理人培训班,为机关事务系统领导干部、青年干部和与机关事务工作有关的企业管理人员100余人进行了系统性培训。面向服务保障市场主体,针对行业协会300余家会员单位,举办16期上海机关事务人文素养与领导力提升系列讲座,来自复旦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进行了授课,累计有2500余人次参加讲座,推动学科知识从校园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