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公共机构节能高质量发展
文/南京市江北新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政机关带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南京市江北新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坚持“围绕一个目标,把握两条主线,深化三大抓手,开展四项行动”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推动公共机构节能高质量发展。2023年,江北新区公共机构同比节水约7.8%,节电约5.7%,节油约16.5%,人均能耗下降约8%。
围绕一个目标,构建节能管理体系
江北新区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为核心,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提升节能管理能力为目标,构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成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内部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发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教育、卫生健康等成员单位联系,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在全区公共机构中建立了由144家单位组成的名录库及节能联络员制度,通过组织参加全国远程培训、省市专题培训、举办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培训班等,促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初步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合作、运转协调、高效有序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
把握两条主线,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江北新区把节约能源、提高效能作为促进节能降碳、推动绿色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举措,以技术创新为牵引,以能效提升为目标,夯实公共机构绿色发展根基。
以节能为先控能耗。节约能耗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节约型机关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江北新区积极倡导节能优先的工作理念,重点用好两个载体,提高公共机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公共机构运行成本。用好新区能耗监测平台,在集中办公区大楼接入75块电表、41块水表及各类环境表,对各用能区域进行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实现建筑能耗实时监测。同时,通过在线监测1126个空调开关,根据温度设定随时进行远程管控,年节能率约5%。用好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综合能耗管理平台,开展江北新区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统计和审核,对不同类型的公共机构用能情况进行同比和环比分析,梳理反馈问题,对有用能超标趋势的单位给以预警,对超额用能单位开展靶向管理,建立能耗数据分析和通报机制,推进能源资源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落实。截至目前,全区144家公共机构能耗值均在约束值以下。
以增效为基促发展。在坚持节能优先的同时,妥善处理好节能与增效的关系,在充分体现节能的同时,还注重效能的提升。注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改造,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对管委会集中办公区地下停车场实施智能感应灯具改造,照明节能率达50%以上。在江北新区税务局实施电力分项计量、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和改造太阳能庭院路灯等,极大改善办公区用电环境,综合节能率达10%以上。注重提高经济效益,让节能效果充分体现在成本降低和效益提升上。在管委会集中办公区设置屋顶绿化、可调节外遮阳灯,应用雨水回收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从源头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年节约费用达70余万元。利用滨江优势,在市民中心和管委会集中办公区采用江水源热泵,充分利用长江水温度“冬季比室温高、夏季比室温低”的特性,年节约空调耗电量约49万度,减排二氧化碳约1405吨。
深化三大抓手,提升监督管理实效
江北新区坚持把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科学管理作为节能工作的重要抓手,有效激发全区公共机构及广大干部职工做好节能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抓制度促规范。坚持法治思维,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在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基础上,结合实际印发了《江北新区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实施方案》《江北新区落实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等文件,坚持从规范管理入手,引导各公共机构严格执行定额管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垃圾分类、反食品浪费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能源资源管理的制度标准体系,努力推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抓宣教强意识。注重氛围营造,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突出宣传主题,抓住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粮食日等节点,强化主题宣传,通过征集生态文明作品、发布“节能降碳”“绿色出行”倡议书等,向干部职工传播节能知识,推动形成自觉节能的浓厚氛围。延伸宣传触角,开展光盘行动、节能培训讲座、节能知识竞赛、垃圾分类观摩会等系列活动,向机关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在校学生普及节能低碳、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知识,引导全民积极参与节能。
抓考评促落实。优化考核机制,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江北新区高质量考核体系,综合考量各公共机构节能潜力、节能能力等因素,将节能指标差异化下达给各单位,同步制定绩效评估标准,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反食品浪费等监督检查,促进各单位加强对日常基础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倒逼各公共机构强化能源资源管理,做好人、财、物、制度四重保障,形成协调协作、执行有力、运转顺畅的联动推进机制。
开展四项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江北新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省、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重点做文章,在示范引领、能耗诊断、“三新”推广、过紧日子等方面精准发力。
开展示范引领行动。按照“标准相对统一、合理分类指导、激励引导为主”的原则,持续开展示范单位创建,在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把节约型机关和节能低碳示范单位创建作为贯穿公共机构节能的主线。加强对不同类型公共机构的创建分类指导,采取针对性措施,制定个性化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至目前,江北新区节约型机关创建率达100%,12家单位被授予市级以上节能低碳示范单位称号,33人被评为节能先进个人,6家公共机构被评为节能先进单位。
开展能耗诊断行动。通过能耗诊断及时掌握用能状况,排查薄弱环节,寻找节能方向。推动能源审计工作开展,以围护结构、冷热源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设备等为抓手,围绕供暖、空调、配电、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深挖节能潜力。截至目前,共开展能源审计47家,牵头组织完成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积15.7万平方米以上。积极开展水平衡测试,针对用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漏水点,做好水平衡测试结果的应用,加强用水科学管理,推动用水器具、设施设备和老旧管网节水改造。截至目前,完成省、市节水型单位创建19家。
开展“三新”推广行动。始终把绿色发展转型、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作为构建机关事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通过引进使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和技术改造等措施,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优化用能结构,推进分布式光伏系统建设,以绿色化改造作为创新动力,组织完成沿江街道办事处、南工大实验小学屋顶光伏项目建设,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分布式光伏建设和运行维护,提高办公、生活用能清洁化水平。落实能源保供,完成大厂、顶山街道办事处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加强智能管控和运行优化,不断提升用能效率。深化市场协同,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租赁等节能服务,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模式。
开展过紧日子行动。坚持把勤俭节约理念贯穿于保障党政机关运转的全过程、各方面,研究起草《中心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工作要求》,在严控“三公”经费、推动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实施反食品浪费成效评估、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主动担当作为,践行绿色低碳行动。聚焦降低运行成本,推行绿色办公,从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小事做起,从制止餐饮浪费、反对超标准接待等方面严起,涵养勤俭节约风尚,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中的“头雁效应”,在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作表率,以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换来老百姓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