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洛阳公物仓试点这样打造
文/河南省洛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河南省洛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以开展国管局全国公物仓创新试点建设为契机,聚焦公物仓应用功能拓展,研究制定了“54321”的试点建设思路,有效盘活国有资产。
洛阳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包含实体仓和虚拟仓,现已基本建成并启动运行。实体仓利用市直单位仓库改造而成,内设办公家具、空调电器、电脑设备、炊事用具、维修保养等区域,每个区域集中存放纳入统一管理的闲置资产;虚拟仓即公物仓管理信息系统,具备基础信息录入、信息发布和资产入仓、调剂、借用、捐赠、退仓等流程审批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全流程管理业务在线办理。
2022年9月,洛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被确定为“公物仓应用功能拓展”创新试点建设单位。在调研摸底、外出学习、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管理局确定了“54321”的试点建设思路。“5”即“五类分建”,将办公家具、保障应急物资、行政处罚、不动产、公务用车5类资产按类分仓建设;“4”即“四级共享”,资产发布模块从市级延伸至(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实现全市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3”即“三化管理”,以公物仓标准化、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为关键,加强管理运维;“2”即“双关统筹”,严把资产进口、出口关;“1”即一网通办,以国管局公物仓信息平台为依托,推动中央与地方公物仓不同应用功能模块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发挥资源整合最大效益。目前,洛阳市市直机关和7县8区均已建成公物仓并投入使用。
管理局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的原则,立足国有资产盘点实际情况,着力在扩容升级上做文章、求实效,突出“小平台”汇聚“大合力”,持续推动资产管理、资源整合、资金节约等方面形成经验、打造特色、擦亮品牌。
变存量为增量,向闲置要效益。“要报废的、损坏了的桌椅,一般都有办法修好继续使用,而且也花不了太多钱。”过去,机关单位如有办公家具达到报废标准,通常做法是先报废再购置。这几年,全部采用了维修翻新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公物仓收集一批废旧办公家具后会第一时间安排维修,修好之后分类放进公物仓,需要使用时能随时交付。
依托标准化、网格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全市公物赋码,建立资产标签赋码管理信息系统,洛阳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实现“一次赋码、一物一码、覆盖终身”。
依托公物仓地方版信息系统,构建“线上+线下”双线管理的公物仓共享共用信息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产信息“一键查询”、在仓状态“实时公布”、资产调配“线上直达”,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云管理、云应用、云分析。
根据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现状,分门别类设置“云仓”。“中心仓”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存储中心,全面实现公物仓仓储物资上云;“调入仓”将入仓物资进行归类分拣,存入对应区域,做好台账记录和信息录入;“维修仓”对部分破损且尚有利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维修;“处置仓”涵盖无法调剂使用、长期闲置资产以及报废资产,累积到一定数量后进行公开拍卖,进一步盘活资产资源,提升处置效益;“借出仓”及时公开借用信息,实现出仓物资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