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能源费用托管服务改革 探索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5-02-18 09:14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海关总署财务司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海关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带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按照国管局等部门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工作部署,在中央部门中率先推行能源费用托管服务改革,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释放节能降碳新活力,为海关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打造中央部门绿色低碳转型样板模式。 

  海关总署领导高度重视,在海关财务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题部署,在听取能源费用托管工作汇报时提出“事事争先进,节能工作也不例外”的要求。同时,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能源费用托管项目纳入直属海关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项目。多渠道组织各级海关单位深入学习,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推动能源费用托管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贯彻“过紧日子”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公共机构促进自身节能工作提档升级的关键引擎。召开全系统能源费用托管推进会,邀请国管局节能司有关同志讲解政策,邀请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介绍托管经验,组织3期专题培训、实地观摩等,积极营造学好政策、用好政策的浓厚氛围,确保系统上下同频共振。 

  依托“智慧海关财务”建设,开展能耗数据智能化分析,科学挖掘节能潜力;综合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取暖方式、用能体量、建筑特点等因素,组织对全国海关约650家单位、2000栋建筑、3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用能情况进行摸底,为推动能源费用托管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印发海关系统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相关文件,明晰实施范围、改造内容及具体步骤。针对新建建筑或既有建筑改造,明确要求将能源费用托管纳入整体设计方案考虑;针对能耗体量较小、节能量不大、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在合同期限内不能回收成本的单位,创造性地提出实施策略——根据评估测算,可通过提供一定面积安装光伏来减轻节能服务公司回收成本压力,为各级海关单位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邀请专家前往多个直属海关,实地调研超2.5万平方米托管区域,研判和指导托管方案、改造项目,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并以点带面总结预算、采购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推动能源费用托管在海关系统落地、落实、落细。 

  将能源费用托管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项目相结合,整体布局、统筹调配、有序推进。节能降碳项目侧重百万元以上中央全额拨款单位楼宇节能改造;能源费用托管项目优先考虑节能改造和管理难度大且改造成本回收期长的项目。避免项目重复投资建设,最大程度提升各路资金使用效益。 

  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针对海关系统层级广、分布散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地理条件优势,在中西部、东南沿海分别选取示范点,推动实施有特色、有亮点的托管项目。明确提出“各直属海关制订能源费用托管服务实施十年计划,每年不低于20%的所属单位完成节能评估诊断,并根据评估诊断情况择优遴选条件成熟的1至2家开展能源费用托管服务项目”的量化目标。 

  各级海关单位能源费用托管项目坚持“设施智能化、技术先进化、效能绿色化”的目标导向,当前有10个项目计划搭建楼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着力于运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管控和绿色运营;9个项目聚焦空调等既有耗能设备改造,运用变频改造、加装智能集控等节能先进技术,降低能源消耗;7个项目建设光伏发电系统,预计装机容量达2200千瓦,通过加大新能源应用、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海关绿色低碳转型见行见效。 

  南京海关是海关首家试点单位,其龙蟠路办公区大楼托管项目通过构建“光储直柔”用电系统,建设智慧平台实现碳资产测算管理,托管后年节电量约70万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36吨,办公楼综合节能率约13%。海关总署财务司以问题为导向,指导其针对垂管单位的共性问题和推广难点,进一步探索出可复制、见效快的推广模式。通过与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合作,为关区提供“一个专家团队”上门快速初筛、“一张评估问卷”摸清改造需求、“一份定制方案”算清投资收益、“一个监测平台”统一能耗监控,统筹推进下属28家海关单位的节能改造,推动能源费用托管“易理解、有共识、能落地”。在南京海关试点基础上,目前已有26个直属海关启动相关工作,完成前期评估,进入项目实质性落地阶段,经测算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后节能率将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