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地方标准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5-03-14 15:18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刘德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在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目标,努力破解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系统标准不统一、管理不规范等历史痼疾,历时两年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地市级标准,为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宜昌方案”、贡献“宜昌智慧”。 

    

  背景及过程 

  国管局《关于印发〈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明确指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支持各地区结合实际探索制定地方内控标准。宜昌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自2019年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研发上线并全市推广以来,目前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已基本建立相应内控制度,其中70余家市直单位已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内控。然而,因缺乏全市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操作指南,各单位在实操时普遍存在内控架构、控制流程和细节规则等复杂多样、模糊不清等问题,既不利于归口部门的监督管理,也不利于“城市大脑”与“部门小脑”的连接互通,影响全市大财政体系建设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宜昌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担责尽责,根据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列制度并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牵头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宜昌市地方标准(DB4205/T 132—2024)》。 

  该标准于2022年8月16日立项,经过多次专家研讨、反复论证之后,于2023年12月完成草案编制,在全市广泛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于2024年3月通过技术审查后报批,于2024年8月20日公开发布,于2024年9月21日正式实施。 

    

  内容及特点 

  《内控标准》除前言外,共分8个部分148条,主要从基本原则、风险评估、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和监督与评价共五大方面,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作出了统一规范和详细阐释。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原则共6项原则;分为单位层面的6项风险评估,以及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9项风险评估;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主要从机构、人员、控制方法和信息化管理共4个层面20个方面进行统一规范;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主要从目标与任务、机构与职责、编制与审核、调剂与调整、执行与监督、绩效管理、决算管理、信息公开等8个层面109个方面进行详细指导;监督与评价主要从建立健全内部监督评价机制共5个方面进行规范约束。 

  《内控标准》紧紧围绕全省大财政体系建设制度体系,以国有“三资”为基础助力开展清“三资”、管“三资”、用“三资”,在习惯过紧日子中创新实践机关事务“两个更好服务”的改革路径,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助推构建宜昌高质量发展动力循环新机制。作为全国首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地市级标准,《内控标准》在制度设计和落地实施上主要有三大特点。 

  “信息化”为载体平台,线上线下、全域竞进。依托2023年全新改版的市级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根据《内控标准》要求和财务实际,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调控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重点,从延伸性、适配性和融合性等方面对内控系统进行适配升级,实现对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及合同管理等6大经济活动和业务风险的全周期智能管控。同时,将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以模块化延伸拓展,逐步探索推进党务、财务、业务、服务“四务融合”,着力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真正意义上的“大内控”,解决各单位内控标准不统一、流程把关不严密、监督管理不规范等“老大难”问题。 

  以集约化为目标追求,降本增效、全员发力。坚持以“大财政”为根本、以“大服务”为导向、以“大集中”为支撑,依托《内控标准》探索升级财务服务“指南针”品牌,创新构建全市财务服务共同体。从政策依据、财务标准、服务内容、业务流程等方面逐项梳理,率先对全市31家市直单位的财务服务工作进行规范统一,健全单位内部收支标准体系,严控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流程,提升资金资源使用管理绩效,着力破解因财务管理不集约、资产管理不精细等造成的运行成本较高、资产资源浪费等问题,通过做大“分母”、做小“分子”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习惯过紧日子的源头控制。 

  “本土化”为地域特色,厚积薄发、全局增彩。在《内控标准》的编制起草、反复论证和发布实施过程中,将目前国家各项内部控制规范等规章制度融入其中,并将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多年以来内控信息化管理经验充分植入,统筹考虑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等综合需求,以及宜昌市数字政府建设所需的数据规范和共享要求。通过对组织架构、人员岗位、标准规则、流程管理、监督评价等全链条内控体系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本土化设定,用高标准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助力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运行服务保障,以一域之光书写全域精彩,以市域之智助推省域之治。 

  《内控标准》的出台已成为宜昌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首个市级标准,其实施将逐步实现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前端财务管理流程的统一,对中端财务报销环节的监控,对末端财务档案整理的优化,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优化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绩效评估管理、推动数字转型赋能,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市级层面统一指导与操作指南。同时,立足全局性谋划、突出前瞻性思考,在《内控标准》的后续优化升级过程中,已提前与大数据等部门充分对接,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数据共享利用及数字政府财务建设工作,创新纳入宜昌“城市大脑”一网通办之中,奋力实现“大财务、大内控、大数据”互通互联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