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模式蹚出公车管理保障新路子
文/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以“务实勤俭、规范高效”为工作理念,把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作为推动机关事务管理科学化、服务精细化、保障规范化的有力抓手,通过一个平台筑基础、两项智能提质效、三类监管抓规范的“123”工作模式,探索出一条“统一管理、定向保障、智能监管”的公务用车管理保障新路子。
“1”个平台筑基础,织好集中统一管理“一张网”
聚焦运行效率和保障效能提升目标,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公务用车申请、审批、调度、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发鄂尔多斯市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平台设置公务用车监督管理、保留车辆管理服务、综合执法管理服务、执法执勤管理服务、垂管单位车辆服务五大模块,延伸拓展数据分析、车辆保险、车辆年检、预警管理等特色功能,可实现公务用车业务、服务、统计、监控4个闭环全流程管理。目前,全市纳入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管理的公务车辆共计3547台,年均完成车辆保障任务15万余次,累计安全行驶2900多万公里,通过“一个平台”管总,为党政机关提供更加高效、便捷、规范、安全的公务用车出行保障。
“2”项智能提质效,下好数据信息集成“一盘棋”
做好智能化管理调度,按照“管理平台化、平台信息化、车辆标识化”原则,持续优化升级信息平台系统,依托车辆北斗定位装置实时采集车辆运行数据,并通过“两端一云”技术,从公务车辆审核审批、调度使用,到电子地图即时位置监控、行车轨迹回放、特殊区域管理,随时随地了解公务车辆使用状态,做到审批信息可查可调、用车过程实时监控、行车数据实时采集,实现公务用车“一站式”全过程智能调度管理。
做好智能化服务保障,紧紧围绕公务出行实际需求,按照“分类管理+优化配置”方式实行网上预约派车,对业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实物保障用车、行政综合执法用车等9类车辆进行分类协调管理,促进各类型车辆高效运行。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制,针对突发应急事件、临时性应急用车等保障需求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派车手续流程,保证第一时间出车,确保公务出行服务网络零死角、无盲区。
“3”类监管抓规范,绷紧内控管理机制“一根弦”
中心以规范管理和高效保障为抓手,制定《鄂尔多斯市本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集中统一管理实施方案》,出台《鄂尔多斯市本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保障管理办法》《司勤人员和公务用车出行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公务用车集中统一管理、车辆管理调度及司勤人员岗位纪律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进一步夯实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法治化基础。
加强公务用车驾驶员队伍教育培训,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让司勤人员熟练操作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及时纠正不良驾驶习惯,增强节能降耗意识,同时对司勤人员实行扁平化、网络化管理,发挥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监督作用,建立工作群监督考核月通报制度,进一步提升公务出行服务满意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技术过硬、服务一流的公务用车驾驶员队伍。
从油耗、维修、费用审批等环节入手,利用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强化车辆成本管理,通过对各类车辆信息的全面记录和使用统计,掌握车辆即时运行轨迹、行驶进度、油耗等信息,实现对车辆油耗和车况监控,更加有效地平衡调度单车使用率,满足车辆检修维修需求,提升车辆使用寿命,实现公务用车资源利用最大化、成本核算最优化、使用效率高效化。